飘天文学 > 纵横帝国之忠信天下 >第三十二章 碑石柱
    建武二年某日

    临安皇宫北部和宁门宫阙之外一片空地之上,忽然出现了三个高高的石碑,三幅巨大黑布盖在石碑之上,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石碑,也不知道石碑之上刻着什么字。

    临安之人均是感到异常好奇,但又不敢近前查看,因为三个石碑周围站在三百名手持长槊的士卒。

    临安之人早已注意到了此处空地,此前一直有许多石匠、泥匠等工匠在此地忙碌,只不过周围均是用高高的木栅围了起来,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

    今日木栅终于撤去,三个高高的石碑显露了出来,于此同时,临安朝廷七品以上的官员均早早的赶到了和宁门附近,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除了文武百官,还有一千余名太学生也赶到了此处,站在了国子监官员的身后。

    此更引起了临安之人的好奇,难道朝廷大祀?可大祀一般都是在南郊圆坛附近举行啊,难道改地方了吗?于是许多临安百姓也聚集到了此处,议论纷纷的,均想看看热闹。

    “来了,来了。”

    “陛下出来了。”

    “啊?皇妃们也出来了啊。”

    “还有皇后、皇子、公主们啊。”

    “天呐,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啊。”

    站在远处的临安百姓均是兴奋的窃窃私语,他们终于见到了大宋皇帝与母仪天下的皇后了,还有众皇妃、皇子、公主,不过因距离有些远,看不清楚面容。

    皇城司提举阎三彪挥了挥手,五百威风凛凛的皇卫手按虎纹腰刀分列两旁,面无表情的警戒着四周。

    “臣等叩见陛下、叩见圣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太学生们唱诺后一起拱手施礼道。

    赵忠信点点头,对礼部侍郎黄温、礼部员外郎王述说道:“开始吧。”

    黄温、王述接旨后,就带人将三幅巨大的黑布从石碑之上揭了下来,并大声念着祭文。

    三幅巨大黑布被揭下来之后,在场的所有人均被震惊得久久不语。

    只见最中间,也是最高的石碑之上,有三个巨大的血红大字,红色大字之下是一排排的黑色小篆。

    国耻柱!三个血红大字像两记重锤般的敲在了所有人的心中,震惊了所有人。

    国耻柱左侧石碑之上刻着“忠烈碑”三个红色大字,右侧石碑之上刻着“佞臣罪将石”五个黑色大字,下面也各刻有一排排的小篆。

    黄温首先念着国耻柱下的小字:“宣和四年,奸阉童贯率十五万大军,两次攻打苟延残喘的辽燕云十六州,被辽击败,丧师辱国,其后居然恳求金人,花钱买回了数座空城,随后不久燕云十六州又落入了金人之手,使我大宋又失去了北部屏障。”

    国耻柱上刻着至宣和年间一直到靖康年间,至宋金海上之盟一直到靖康之变,刻着战死的无数大臣、军民,刻着宋所受到的屈辱,赵忠信顾及赵构,因而没有命人在石碑之上雕刻赵构南渡之后受到的屈辱。

    宣和七年,金正式南侵,金完颜杲、完颜宗翰、完颜宗望率军兵分两路南下,攻打太原、真定等地,一路之上,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宋军一溃千里,丧师失地。

    靖康元年,宋徽宗赵佶吓得屁滚尿流,将帝位匆匆传给了宋钦宗赵桓,名字刻在忠烈碑上的李纲、老将种师道、姚平仲率军守卫开封。

    沦陷的燕山府官员沈琯受冻挨饿,步行到了开封,哭求朝廷抗金,可奸相李邦彦却怂恿赵桓罢黜了李纲、钟师道,割地赔款求和。

    其后太学生与城中百姓上书请求抗金,群情汹汹,赵桓才重新启用李纲、钟师道,金军见形势不妙,慌忙撤军北撤,不过却是满载而归,收取了宋割让的三镇及大量的财物。

    此时金军仍是在围攻太原,钟师道之弟钟师中率军北上救援太原,可得不到朝廷的援军,得不到粮饷供应,孤军奋战,被金军包围在了太原以南的杀熊岭,钟师中率数百亲兵与金军浴血奋战,誓死不降,后力竭战死,麾下数百亲卫全部战死,无一投降。

    靖康元年,金军主力又率军南下,此时被围困了两百五十余日的太原终于陷落,太原宋军大将王禀宁死不降金军,城破之时仍是率已经饿成了皮包骨头的太原守军与金巷战,后力战不敌,投汾水而死。

    钟师中、王禀的名字雕刻在了英烈碑上。

    太原宋军主帅张孝纯与太原军民坚守了八个月,城破之时投降了金军。

    张孝纯的名字刻在了佞臣罪将石之上。

    河北重镇真定府知州李邈坚守真定四十余日,城破之时被金军捉住,金军用火烤李邈的须发肌肤,逼其归降,李邈决不屈服,怒骂不已,后被金军残杀。

    真定兵马都钤辖刘翊城破之时,率残部与金军巷战,力战而死。

    李邈、刘翊的名字刻在了忠烈碑之上。

    太原、真定等地的军民苦战多日,得不到朝廷的援助,城破之时死伤无数,金军攻破太原、真定之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护城河之中都被尸体阻塞了。

    此为大宋太原、真定之耻,刻在了国耻柱之上。

    太原、真定陷落之后,北宋朝廷乞和,金置之不理,继续驱兵南下,先后攻陷了平阳府、洛阳、潼关等地,兵逼宋京师开封。

    宋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唐恪、签书枢密院事耿南仲此时却令勤王之师不可擅动,并贬黜朝中主战派之人,一心向金乞和。

    唐恪、耿南仲的名字被刻在了佞臣罪将石之上。

    金军兵临城下,此时的开封并不是没有还手之力,城中还有七万余兵马,并有无数开封百姓愿意与开封共存亡,最起码凭此坚城,完全可以坚守城池等待各地的勤王之师。

    可宋朝廷慌了手脚,居然请了一个名为郭京的江湖术士,招募了七千余“六甲神兵”出城迎战,结果被金军杀了个干干净净,金军趁机攻破了开封外城。

    郭京的名字亦被刻在了佞臣罪将石郭京其实算不上什么臣子,最多算个招摇撞骗的奸佞之徒,本不打算刻在佞臣罪将石之上,不过赵忠信听说郭京此人还未死,因此赵忠信还是将他的名字刻在了石碑之上,并昭告天下,若遇到此人或其家人,天下共击之。

    其后就是靖康之难,是有宋以来最大的耻辱。

    岳飞、韩世忠、刘琦、吴玠、刘琦等名将之名号均刻在了忠烈碑之上。

    蔡京、童贯、秦侩、万俟卨等人的名字永远的刻在了佞臣罪将石之上。

    黄温声音洪亮,大声念着,每一个字均像一记记铁锤般的击打在了现场每一个人的身上。

    许多大臣、太学生,甚至百姓均是哭的泣不成声的。

    冷风吹过,带着一丝呜咽之声刮在了三座石碑之上。

    一名辅臣拿着长鞭,虚舞了三下,对赵忠信厉声喝道:“赵昚,可曾忘了靖康之耻?国之大恨?”

    赵忠信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磬折,大声答道:“臣不敢忘此奇耻大辱,臣无时无刻不想着恢复故土,雪此大恨。”

    从此之后,每日里勤政殿之前都有辅臣挥鞭喝问,赵忠信每日一答。

    赵忠信率领众臣、皇后、嫔妃等人随后向石碑行揖礼:“靖康之辱,绝不敢忘。”

    “靖康之辱,绝不敢忘。”

    众臣一齐大声说道。

    “变法图强,雪此大恨。”赵忠信又说道。

    “变法图强,雪此大恨。”众臣一齐复述道。

    赵忠信随后又大声道:“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

    “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

    赵忠信最后说道:“迢迢天汉,蹈节死义!”

    “迢迢天汉,蹈节死义!”

    赵忠信随后下旨,命从今日起官员就任、进士及第之前必须先参拜国耻柱。

    。。。。。

    金燕都皇宫

    “国耻柱、忠烈碑、佞臣罪将石、变法图强?”金帝完颜雍喃喃道:“他这是想激起全体臣民奋发图强之心啊,他真的要与我大金不共戴天吗?”

    完颜雍忽然想起张之周告诉他的,完颜宗弼临终之前对完颜亮说的话。

    江将南富庶超大金百倍,兵甲犀利、人口众多,其国力亦是大金的百倍,他们之所以屡屡战败,乃是其君昏臣佞,重文轻武所致,一旦他们有了个勇于进取的明君,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并能将全体国民之心拧成一股绳,到那个时候,大金就是拼尽全力,也不会是他们的对手。。。

    当时完颜雍听说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可此时完颜雍越想越觉得完颜宗弼说的对,宋帝赵忠信目前的所作所为越来越符合完颜宗弼临终之言了。

    完颜雍此时感到背上一阵发冷。

    “哼”张浩冷哼道:“一省六部制,拾人牙慧,亏他们还以正统自居。”

    完颜雍摇了摇头,这就是此人的可怕之处,虽然汉人一直以正统自居,可赵忠信根本就不会目空一切,只要是有益的,他就会拿来用,他才不管是何人的东西,根本不是个迂腐之人。

    况且金许多官制还不是参照宋设置的,很多名称都是一样的。。。

    “叫她过来。”完颜雍忽然想起一事,于是说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