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纵横帝国之忠信天下 >第三十五章 武举
    大厅里坐在一旁的数人一起拱手给韩世忠道贺。 .

    韩世忠呵呵笑着向赵忠信招招手。

    赵忠信前施礼。

    韩世忠指着坐在一旁的一个妇人道:“忠信,这是你师娘。”这个妇人年约三十岁左右,长得颇为娇媚,原为韩世忠小妾黎氏,被韩世忠收房前为临安名妓,因变故身陷囫囵,被韩世忠所救,后被韩世忠收房,梁红玉死后填房成为韩世忠的大夫人,朝廷封为秦国夫人。韩世忠除了原配夫人外,其余三个夫人都是名妓出身,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南宋对妓者不是很歧视。

    赵忠信赶忙前奉茶施礼道:“学生见过师娘。”心里嘀咕道,难道是鼎鼎大名的梁红玉粱夫人?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黎夫人虚托了一把,笑道:“真是个少年好儿郎啊,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黎夫人接着说道:“听说你还开了个酒楼?叫甚么风花雪月?”

    “是啊,学生为生活所迫,小打小闹,丢了师尊大人的颜面了。”

    黎夫人微微笑了下说道:“你还挺能干的嘛。”赵忠信总觉得黎夫人笑的有点不对头。

    韩世忠接着招手叫了个年约十岁左右的少年过来说道:“这是你彦直师弟。”这是韩世忠长子韩彦直,是韩世忠与梁红玉之子,自小体弱多病,喜厌武,完全没有遗传父母的崇武好兵的特点,韩世忠也很无奈,但为人倒是忠厚老实,因年得子,韩世忠也很怜爱。

    韩彦直看到老父的衣钵有人继承,再加赵忠信英武不凡的外表,心里也很欢喜,连忙施礼道:“彦直见过师兄。”

    赵忠信连忙还礼:“不敢,不敢,忠信见过小公爷。”韩世忠被解除兵权,免去枢密院使后,被朝廷封为福国公这个有名无实的公爷。

    韩世忠接着说道“忠信,你不是有事禀报吗?随我入内罢。”

    赵忠信跟随韩世忠来到一个密室,除了韩世忠外,另外还有两人,一个五十多岁,长得白白胖胖的,等身材偏矮,鹗下三屡长须有些花白,端坐于椅子,颇具威严。

    另一人四十岁左右,坐在五十多岁的那人的下首。

    韩世忠主位落座后,对赵忠信说道:“这位是右仆射、同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赵相公。”

    “小的见过相爷。”赵忠信连忙朝那位五十多岁的人施礼,官衔可真多,赵忠信完全被绕晕了。

    赵鼎微笑着摆摆手:“免礼。”

    “这位是枢密院编修,胡诠胡大人。”

    “小的见过胡大人。”

    “免礼。”

    韩世忠接着说道:“此二人为吾知交好友,有甚么话你说罢。”

    赵忠信从怀里取出申世袭的封信,将信呈给韩世忠说道:“恩师,您先看看这封信。”

    韩世忠看完信后将信递给赵鼎、胡诠。待二人看完后,韩世忠说道:“二位大人怎么看?”

    赵鼎沉吟片刻,望着赵忠信说道:“破虏军现居何处?有多少人马?有多少钱粮?”

    “相爷,我破虏军现居于河北笔架山,有三万余人马,其妇孺老人八千余人,钱粮所剩无几了。”

    接着赵鼎和胡诠又问了一系列问题,赵忠信一一做了解答。

    胡诠拱手道:“韩国公,赵相公,下官以为当奏报朝廷,商谈招抚义军,若成功招抚破虏军,既增强了我大宋实力,又能安抚河北义军报国之心,并能鼓舞河北诸路义军抗金士气,这与我大宋有百利而无一害。”

    赵鼎摇摇头,叹了口气道:“胡编修,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当下朝廷力主与金和谈,这个时候提及此事,只怕难以进行啊。”

    胡诠愤愤的道;“义军势危,难道我大宋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金吞灭破虏军不成?毕竟破虏军名义也属我大宋军,下官以为当据理力争。”

    赵鼎望了胡诠一眼,你以为我不想啊?最好让合议也失败。但是可行吗?且不说前有权相秦侩阻拦,当今圣也是贪图一时之安逸,不愿意得罪金国,主张合议,这等招抚义军之事必然开罪金国。赵鼎如是想。

    于是赵鼎道:“胡编修,前有秦相公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二策,当今圣也。。。,此事如何能成?”说罢叹了口气。说起来赵鼎与秦侩为宋朝廷左右相,赵鼎当年曾经举荐过秦侩,结果秦侩自金国南归之后,送给宋高宗赵构两件见面礼,送给赵构的第一件“见面礼”是,要想天下无事,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其的“南人归南”,实只是一句空话,因为,肯不肯让南人南归,其决定权全操在女真贵族手,是由不得南宋王朝如何如何的。

    而“北人归北”其实是金国号召提出的,只是借秦侩之口提出的,由于南宋的军队和将领主要是西北、河北和山东等地人组成的,如果照察桧“北人归北”的主张去办,等于把北方土地全部奉献给女真贵族,而且大批不愿降金而南下的北方人士,都得回去受金人统治:等于南宋自毁长城,自己解除武装,表明对金放弃武力抵抗。

    第二件“见面礼”是他首先递一份致女真军事贵族挞懒的“求和书’。赵构感到秦桧“忠朴过人”,得到他,高兴得连觉也睡不着,说“又得一佳士也”。

    秦桧得到赵构如此赏识,迅速爬了宰相宝座。被罢相伺机又起,并得到了赵构更加赏识,从此后宋高宗赵构更与秦侩亲近,与赵鼎等主张抗金的大臣越来越疏远。赵鼎在赵构面前越来越说不话。

    “亲小人,而远贤臣,后汉前车之鉴难道皇忘了吗?对待金国这些虎狼之辈,一味的求和与投降何异?吾必书请斩秦侩、王伦之流头颅,与金血战到底。”胡诠激动的说道。韩世忠、岳飞、胡诠、赵鼎、张俊等人都是力主抗金,反对合议的,其赵鼎的抗金主张是和韩世忠等人是不同的,大举北进,收复原,抗金到底的主张,赵鼎又不是完全赞同,更倾向于保全东南,巩固已有地盘,逐步抗金。他在议事曾分析了战、守、避三策,认为经营原应以关为基地,经营关应以蜀为基地,要想控制蜀地先要占据荆、襄、吴、越是东南一隅,并非进取原之地。而荆、襄战略地位重要,左顾川、陕,右控湖、湘,下瞰京、洛,是三国必争之地。因之,应当占据公安,屯兵于襄阳,从江、浙发运粮草来供给川、陕之兵,这样才能万无一失地经营大业。他的这个主张是立足于抗金的,但较保守。

    韩世忠咳嗽一声道:“胡编修,慎言,此事可从长计议,断不可行莽撞之举。”

    韩世忠接着说道:“也罢,当下可一面书朝廷,一面招义军前来洽谈。”

    赵鼎、胡诠齐声道:“国公所言甚是。”

    赵忠信闻言施了一礼道:“我破虏军南下归宋,如星星盼月亮,如大旱望云霓,万望恩师、相爷、胡大人促成此事,小的代苗大帅多谢各位了。”

    。。。。。

    “忠信今后有何打算?”赵鼎、胡诠离去后韩世忠留下赵忠信问道。

    “目前还没有任何打算。”

    “恩,准备应试武举应试罢。”

    “武举应试?可门生并未参与试与解试,如何考省试?”赵忠信通过申世袭已了解到宋代武举跟以往朝代只考武艺的考试内容有所不同,考试内容除了武艺和体力外,还要考“策”(时政提出建议)或对兵法书籍的熟悉程度,再加宋律。“以策问定去留,以弓马定高下。”

    宋代武举也叫武科为三级考试制度,即解试、省试和殿试,除此之外,还有一试。试是解试之前的资格试,有时又称为“引试”。通过解试即可称为“武举人”,通过省试即可称为“武贡士”,通过殿试可称为“武进士或同进士”同时也是是决定排名以及授官资格。明确武科状元之称,状元愿意从军,授予正将之职,第二、三名副将,第四、五名准备将。

    北宋曾设立专门武学用于培养武学人才参与武举考试,南宋因为战乱很长时间都未设立武学。

    宋代有个异现象是武科出身的大多不愿当军官,两宋正式建立武科举系列,但是在当时重抑武的风气下,很多人只是为谋一当官出身而已,考取后不愿从军。因此两宋时期由武科举出身的名将极少。

    宋朝最盛行的仍是以世袭或行伍升迁为军官的制度

    韩世忠呵呵一笑道:“无妨,无妨,特奏名即可。”相对来说没有人科考制度那么严格。

    赵忠信忸怩的道:“恩师,学生怕不行丢了恩师的脸。”

    “我韩世忠的门下连武省试都通不过,那不配做我的学生。你在破虏军有何前途?应试武省试搏一前程罢。”韩世忠霸道指着桌的一套书籍说道:“这武经七书你拿回去温习罢。”

    “学生遵命。”

    韩世忠微笑的看着赵忠信说道:“忠信,你在临安还无立脚之处罢?我这别院也送你罢。”宋朝廷对待这些被解除兵权的将领还是很优待的,韩世忠像这种别院也有七八个。

    给读者的话:

    注:夫人是跟夫家称呼的,如黎氏该称韩夫人,本书为了区分各个夫人,因此称作黎夫人。

    /53/5ml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