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恩现在只能指望带着三千老卒能走得掉,至于剩下的一万余人,全丢在这拿来断后。

    好在这次高迎恩如愿了,毕竟,义军不管怎么说都有三万人之多,即使只是现在的残军,那也有黄龙残部剩下的三四千人,高迎恩部被冲乱的一万五六千人,数目不少了,也一样并不代表明军已经斩杀了至少一万人的义军。

    败斩杀的义军兵卒只多会有三千,剩下的都是逃散了的,总之不管怎么说,几万人不会是一条心,眼看着这快要落败了,自然就有人会趁机逃跑,这零零散散的,就逃掉了三四千,还有部分就更简单了,眼看着打不过就要战死,干脆跪地投降,那也能还能剩下一条命来。

    反正这事也做利落了,义军嘛,也不是第一次投降明军了,只是和往常不同的是,这次是战阵之上的跪地求饶,过去是借机复起的计谋,只是谁能说下次没再反的机会那还不一样是计谋

    但即使如此,剩下的还有一万七千的义军里,还是有不肯投降的,有些被挤在了一块,有些被冲的七零落,一万七千多人,倒是大部分都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耽罗府的板甲骑兵在其中横冲直撞,虽然反贼显然并没想到板甲骑兵用不了多久,不过拿来完全击溃这支义军是够了,至于耽罗府的步卒,才是将流寇反贼分割成一块一块的最大功臣,相比起骑兵数量太少,只能冲过去冲溃,而不能造成太大的杀伤,毕竟这也只有五百人而已,即使一路践踏着过去的,也就能让反贼死伤个一、两千人就顶天了,而耽罗府的步卒却快速补上了板甲重骑冲过去的空挡,然后逐渐将被分割开来的反贼包围绞杀。

    周而复始,顺利得很,至少视线之内,能够保持完整建制的,也就只剩下高迎恩身边的三千亲卫营了,而且,剩下也就是个时间问题,如果高迎恩还企图顽抗的话。

    当然,高迎恩一点都不打算顽抗,甚至他在发现自己的大部人马都被冲的七零落,根本撤不出来就选择不管不顾的逃跑了,并且也因为这次麾下只剩下三千人,而且这三千人都是老卒,跟了他高迎恩十年之久的也不在少数,不是些新近拉来的壮丁,也是挥如臂膀,走的极快。

    所以,一直用关注着战况的方凯不得不承认,对方的将领显然是一个通晓兵事的人,不管是之前用精锐披甲兵出动,还是之后果断的壮士断腕,即使是现在还能保持松散的流寇军队大致保持不乱,这已经是十分难得,因为只有方凯自己知道,板甲重骑的冲击力到底有多恐怖,即使如女真鞑子这等战力也撑不住的冲阵,和明军打仗从来都是靠人数获胜的义军自然就不值一提。

    流贼大军中的高字大旗一度让方凯怀疑是高迎祥亲自来了,虽然比不上后世的第一农民n派李自成来的那么出名,但至少高迎祥此时还是闯王,也是陕地流贼的盟主。

    去年的荥阳大会闹得沸沸扬扬,朝廷上上下下所有人都知道了,方凯自然没到底不知道。

    不过在一开始抓到黄龙残部的士卒闻讯后,自然就知晓对面的不是高迎祥这个闯王了,而是高迎祥的弟弟,高迎恩。

    这个人方凯还是有点印象的,不过此人倒不是因为他有多出名,而是因为李自成,高迎祥在兵败死在孙传庭手上后,高迎恩不但没靠着高迎祥的威名顶替盟主之位,反而将闯王打残部全都带着投奔了李自成,认他为主,不但让李自成扩充了实力,吞并了闯王残部,而且还一样顶替了闯王的名号,这才有了之后的闯王李自成。

    所以在想到这里,方凯就不打算对高迎恩赶尽杀绝了,反正人也杀够了,他又不是杀人狂,这朝廷的调令,本来就是做到就好,还有用得着明庭的地方,这才听了崇祯的调令归南京兵部调遣,客兵而已,想回去,闹饷就行。

    顶多图的是个名正言顺,如今不但击溃了流寇反贼,一会再去解了成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