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买宋 >第四百九十五章 三大传奇
      当然,说明一下,不吹不黑,其实明初也有一些较少受到道学气和八股文熏染的传奇作品,如《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都是。

      但大都结构松散,人物刻画粗糙,可贵的是能有一些动人的内容。

      同时到了嘉靖、隆庆年间,剧坛还产生了著名的“三大传奇”,也就是《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

      也正是这三部传奇的产生,才彻底打破了明初以来传奇的沉寂僵化状态,掀开了传奇繁荣的新篇章。

      首先给大家说说李开先的《宝剑记》吧,李开先这个人的话,号中麓,山东人,是嘉靖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因上疏批评时政,罢官居家近30年,以和友人创作、研究戏曲消磨岁月,发散郁闷。

      因此他的代表作《宝剑记》就是他与友人的集体创作。

      《宝剑记》这出戏剧的话,剧共有52出,取材于《水浒》中的林冲故事,但情节多有改动。

      这部剧中写林冲因征方腊有功,仁征西统制,因上本弹劾童贯而被贬,幸得张叔夜提拔,又任禁军教头。

      后又上本弹劾高俅,被高俅设计赚入白虎堂,问成大罪,发配沧州。

      此后才发生了野猪林、火烧草料场、杀死仇敌、投奔梁山等故事。

      其中还穿插了高俅之子高明企图霸占林妻张贞娘,强逼成婚,贞娘逃出汴梁,在白云庵出家为尼,林母自尽,丫环锦儿代贞娘而死等情节。

      最后是林冲与宋江等接受招安,均被封官,以及将高俅父子问成死罪,押至军前,凭林冲发落,还有林冲夫妻相遇,大团圆。

      很显然,《宝剑记》写林冲没有完根据《水浒》,其最大改动就是林冲与高俅矛盾的起因。

      《水浒》中是由于高俅干儿子高衙内图谋林妻引起,这里改为林冲一再参奏高俅、童贯结党营私、祸国殃民。

      虽也写到了衙内图谋林妻,但却把它移到了林冲发配之后。

      这样一改,就突出了林、高斗争是忠奸斗争。

      并且林冲形象也一改原来的被动反抗而为现在的主动出击,从而更加突出了林冲疾恶如仇、正直不苟的人格精神。

      应该说,作者这样写,与他在当时深受奸相严嵩的倾轧而罢职闲居有关,是对现实政治有所指斥的。

      不过,《宝剑记》艺术上并不十分成功,剧结构松散,情节重复,只注意了以生旦为主,重要人物鲁智深形象模糊;反面人物陆谦、富安用墨过少;语言也偏于文雅雕琢;并且不完合律。

      其中较好的是第37出《夜奔》,写林冲夜奔梁山时“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的复杂心理,写他“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的英雄失意,感慨苍凉,具有浓郁的抒情性,现在仍是昆曲中的优秀剧。

      而除了林开先《宝剑记》外,就是梁晨鱼的《浣纱记》,梁晨鱼是江苏昆山人,性情豪爽,放荡不羁,精通乐理,曾从师于著名的昆山腔改革家魏良辅。

      他的《浣纱记》通常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腔谱曲的本子,在戏剧史上有重要地位。

      《浣纱记》剧共45出,写的是历史上吴越兴亡的故事,因此也叫《吴越春秋》。

      剧本以范蠡、西施之间的悲欢离合的爱情为线索,演述吴越两国的兴亡。

      吴王夫差凭借国势强大,率兵破越,越国沦陷,越王勾践被俘。

      之后,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等待时机复仇,被赦返越之后,更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又用“美人计”离间吴国君臣,吴国上下骄奢佚乐,越王勾践便率兵灭吴,吴王夫差兵败自杀。

      剧作鲜明批判了吴国君臣的骄奢腐化,歌颂了越国君臣的艰苦奋斗。

      特别突出了范蠡、西施为国雪耻、甘愿献身的崇高爱国精神。

      《浣纱记》的主人公是越国大臣范蠡和著名美女西施,当初他们在明澈的溪水旁以一缕洁白得轻纱定情,本希望“百岁图欢庆”,不想风云突变,国土沦亡。

      这时,一对情侣不得不忍痛割爱,怅然分手,为国家利益毅然抛却儿女私情。范蠡

      深明大义,执意劝西施打入吴宫,西施毅然入吴,不辱使命。

      这种“美人计”虽不值得过分称道,但在具体描写中却极力突出了西施忍辱负重、为国报仇的爱国思想。

      剧本抛弃了世俗的贞操观念,让西施从吴宫回来后,又同范蠡结合,这在“失节事大”的理学盛行时代,极为难能可贵。

      最后写范蠡作为越国谋臣,有功不居,功成身退,携西施泛湖归隐,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它表明了范蠡对统治者“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本质的清醒认识,否定功名富贵,强调了爱情的胜利。

      与此同时,艺术上也突破了夫贵妻荣的大团圆结局,令人耳目一新。

      《浣纱记》宾白骈散互用,曲词俊语如珠。用昆山腔演唱,细腻舒徐,圆润柔美,对昆腔的传播与发展有极大影响。

      最后就是无名氏的《鸣凤记》了,之所以说是无名氏,是因为《鸣凤记》的作者的确不详,因此明代吕天成《曲品》把它列为无名氏作品。

      这部剧剧共41出,是一部著名的时事剧,政治活报剧。

      剧本写的是嘉靖时奸相严嵩父子专权,残害忠良,内任党羽,外用军财,致使倭寇侵界,河套失陷,朝政日非。

      以夏言、杨继盛为首的忠直朝臣前仆后继,同奸相斗争,犹如“朝阳丹凤一齐鸣”,所以叫《鸣凤记》。

      《鸣凤记》虽然人物众,头绪多、情节繁,但忠奸斗争的戏剧冲突还是一线贯穿的。

      一方是刚正不阿、部位权势、视死如归的夏言、杨继盛等“八谏臣”,一方是严嵩父子等大奸臣。

      剧中的人物、事件大都真实,演出效果也相当好,简直“令人有手刃嵩贼之意”(吕天成《曲品》)。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