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买宋 >第五百三十一章
    就像前面说的,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的题材、内容跟作者自己的情况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大家对作者的情况也不注意,很多到现在甚至于谁著的都弄不清楚。

    比如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但对贯中的情况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恐怕就是许多研究者也讲不清楚多少,因为罗贯中跟诸葛亮“借东风”没有关系的,跟刘关张也没有什么多大关系。

    再比如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兰陵笑笑生是谁呢,这个也争论来争论去。

    而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实际上情况也差不多,知道红楼梦作者是谁的也不是很多。

    有些人说搞不清楚,有人说据说是曹雪芹。

    但是曹雪芹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没有什么人了解。

    这个了解还是上一个世纪初,胡适他们一代新红学派开始对它的作者的家庭情况做了一些历史考证,才知道一些他的家庭情况,特别是他的祖辈的情况。

    所以新红学派把小说跟作者、作者的家庭联系起来,这是对红学的重大的贡献。

    当然新红学派也有它严重的不足之处,咱们下面要提到。

    但是即使是如此,直接的关于曹雪芹的资料也还是极少极少,到现在为止还弄不清楚他究竟是谁的儿子。

    也不是说大家都不清楚,整个红学界还意见不一致。

    有些说是曹颙的儿子,有些说是曹頫的儿子,甚至于还有提出红楼梦不是曹雪芹写的。

    还有,曹雪芹生在什么时候,他活了多大,这些问题说法上也都不统一。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些依据不足、证据不足、在我看来是错误的一些成见,还是很重要的一些成见。

    如果我们研究这个问题不抛开这些成见,就很难接近于事实的真相,不可能作为科学的研究。

    并且在研究当中有了成见以后,也很难用冷静的、客观的、分析的态度来看待这些问题。

    至于有那些成见呢,咱们可以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比如第一种,认为曹雪芹一定是经过了像贾宝玉那样的风月繁华生活,没有经过这种生活,他哪里写得出来呀,这个是最普通的一个成见。

    所以,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影子或者化身,就是说贾宝玉这个人物基本上跟曹雪芹差不多,跟作者差不多,那么小说描写的故事呢,虽然说将真事隐去了,但是基本上是曹家的一个家史,他们家庭的历史构成。这是一种成见。

    第二种,认为一部内容这么丰富、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如果作者太年轻了,生活经历、生活阅历不够,是写不出来的。

    于是先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要写红楼梦的人,你比如几岁写,那你写得出来吗,二十几岁人家认为还不够,至少要在三十岁、三十多岁以后来写,才有可能,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成见。

    第三种,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在北京的西郊某一个山村里面,所谓“著书黄叶村”,这是一句诗里面的,敦诚的诗里面“不如著书黄叶村”。

    郊的黄叶村里写的,结果写到后来没写完,天不假年,忽然死掉了,所以红楼梦没有写完。

    从这一个观点出发,我们看到的抄本里面,最接近于曹雪芹死的时候的本子,譬如说庚辰本,庚辰年是1760年,距曹死还有三年到四年时间吧,这是最后整理的,认为这个是曹雪芹最后的定本,这也是一种成见。

    最后第四点还有,那就是小说后四十回虽然是后来的人给它续成的,但其中必定有曹雪芹的残稿,多多少少还写了一点,或者大纲,或者再退一步讲,有一些回目加以启发,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把这四十回补写完,这个在一些学者看来也是成见。

    如此等等,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些说法,如果要成为一种确认,的确是如此,那就必须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可是在我看来呢,事实上这些说法是经不起严格的检验的。

    第二个问题,我讲确定曹雪芹的生卒年,就是他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是他能否过上曹家好日子的一个关键。

    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关键,有些人对生卒年的问题没兴趣,你们这些红学家去争论吧,早一年死,晚一年死,早几年生、晚几年生这有什么关系,跟红楼梦有什么关系呢,这关系实在太大了。

    因为看法不同,曹雪芹出生的年月相差有十年之久,早的要早十年,晚的要晚十年,但是在曹雪芹出生以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就是曹家最大的事情,就是曹頫他的父亲被抄家了,全部财产抄没,从此以后就败落了,搬到北京来住。

    如果这个时候曹雪芹是三四岁就像幼儿园时候,和这个时候曹雪芹是十三四岁,能一样吗,这就太不一样了。

    如果曹雪芹是十三四岁,那他还有回忆,特别像他是很聪明的人;如果三四岁的时候就抄家了,他就根本没有可能过上风月繁华的生活。

    你说这关系大不大,我觉得很大,他出生在哪一年是没有史料记载的,这是根据他死的那一年,跟他活了多少岁,倒推出来的,你死在哪一年,那你活了多少岁,这么往上一推,就知道生在那一年,它是这样推出来。

    那么记他岁数的资料呢,只有两条,一条是曹雪芹的朋友敦诚这个敦诚比曹雪芹小十岁,年纪很小在甲申年写的,也就是1764年2月2号以后,这一年最初的诗,是挽曹雪芹的,里面写到曹雪芹活了几年。他写的挽诗曾经改过,因此有两个稿子,一个稿子说“四十萧然太瘦生”。

    四十岁呀,这么凄凉的,人又那么的瘦,死的时候、他入殓的时候一定是看到了,说是“太瘦生”;第二稿里面讲“四十年华付杳冥”,四十年华,活了四十岁的时候就去见上帝了,“付杳冥”,就到阴间里去了。

    这两次的改稿里面,文字调动很大,只有四十两个字没有动。那么曹雪芹应该是活了四十岁。

    第二个材料呢,也是曹雪芹的朋友叫张宜泉写的。

    张宜泉没有参加曹雪芹的葬礼,大概他不知道消息,曹雪芹又不是名人,又不是什么大官,他死在西郊的时候,张宜泉是住在东南面,相隔还很远。

    他大概是后来知道的,所以写了一首诗叫仿芹溪居士,“芹溪”就是曹雪芹的号,哀伤他、悼念他,在这个诗的前面他加了一个小序,小序里面讲“年未五旬而卒”,他的年纪没有活到五十岁就死了。

    这两个材料本来并不矛盾,四十岁也是没有到五十岁就死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