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天字码头 >第一百三十九章 督府
    据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面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沦为英、法租界,代替了从前十三行商区的地位,粤海关、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等均在沙面落成。 href=" target="_nk"></a>

    半晌后,步行的二人经过一德路时,见在总督府的遗址上正兴建着一座教堂。

    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开始没多久,当时的两广总督府便被夷为了平地,后来法国人在这里准备兴建一座天主教堂,而此时该教堂还尚未完工。

    凌天见广州城这些年来变化万千,真可谓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因而内心不由自主地有了种怅然若失的滋味。

    感叹完后,平静下来的凌天又带着女儿凌罗去了不远处的珠江岸边吹吹晚风。

    好在这里依旧是天字码头所在地,只不过此处在战火的摧残下已不似往日那般繁盛,可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洋人的战船已经撤退,珠江两岸也没了紧张的气氛,江面也基本算是恢复了昔日的商贸往来。

    凌天也算是于万变中找到了些许安慰之感,看来千变万化的时代里也有东西是不变的。

    风雨洗礼后,这些沉淀下来的文明经受住了考验,因而如今看起来更加坚定,更加从容

    这里有着凌天儿时直至少女时代许许多多的美好回忆,正当她追忆往昔、思绪翻涌之际,女儿凌罗却突然踮起了小脚高喊一声道“娘,你看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好漂亮啊!”

    的确,顺着凌罗指尖的方向凌天瞧见一轮圆月高悬于天幕中央,似一盏明灯,在云中穿行,将淡淡的月光洒向了人间

    如此绝景良时应为团圆时分,好在凌天身旁有女儿凌罗相伴,二人相依相偎,亦是一种别样的温暖。 target="_nk"></a>

    这一刻,凌天将女儿的手握得更紧了,她决心不再追忆过往,将从前放下,勇敢地淡然前行。

    离开了码头后,天色已晚,凌天带着凌罗准备回到此先下榻的良友客栈中。

    母女俩路过永清街时,途径了一家名为“兴和”的商行,忽然间,凌天大感迷惑,好似坠入雾海一般。

    兴和?

    昔日怡兴洋行鼎盛之时曾开展海运业务,当时的那艘商船不就是叫“兴和”号嚒?竟会有人将自家的商行命名为“兴和商行”?这是巧合还是纯属偶然呢?

    凌罗见娘亲停滞不前,且还一脸的迷茫之色,于是她忍不住好奇地询问道“娘,怎么了?你在想什么?”

    凌天倏地一下被女儿突如其来的发问给拉回了现实当中,接着,她苦笑着摇了摇头后心想自己一定是多心了。 target="_nk"></a>

    这当然是巧合,这也只能是巧合,时间过了这么久,又有谁还会记得当年那乘风破浪的“兴和”号呢?

    即便真的有人记得,那也不可能是他

    罢了,于是凌天只得黯然失落地带着女儿徐徐离开了此地。

    第二天午后,穆思远携武生邝云、花旦凌天、小蜻蜓、小武章禾、小生孟新伦、丑角马十三等天兴戏班的伶人一同入新总督府演出。

    往日,凌天同总督千金叶展盈交好时,曾造访过旧时的总督府一次,可后来,自叶展盈嫁进林家后,二人便再未相见过。

    如今虽进的是新总督府,回忆满满的凌天仍禁不住想到了自己从前的好姐妹,不知其近况如何,过得好是不好。

    于是她顺手拦住了一府中的老妪,准备向其打探一番。

    巧的是,这老妪从前也曾在旧府中服侍过,据她说自打十一年前叶总督被俘后,两广总督一职已经几次易了主位。

    这些年来,凌天在韶关清心寡欲,几乎不问世事,因而广州城中的是是非非她了解的十分有限。

    此刻,她听了这个消息后倍感震惊,于是好奇心骤起的她又向老妪打探起了诸事的详情来。

    可老妪上了年岁,眼花耳聋不说,头脑也不甚清晰了,所以二人交流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个所以然来,好在这时,班主穆思远恰好路过此处。

    穆思远向来关注凌天,见她心中的疑惑全都写在了脸上,于是他忙上前插话说“有什么问题,问我多好,我来过广州数次,城里的大事小情多半都知晓,只不过有些是道听途说的,真实性也无从考证,所以你听听就好。”

    其实穆思远的说辞有着过谦的成分在,他知晓的城中之事既广又深,这当然与他个人擅长交际很是相关。

    只不过结交权贵并非为了一己私利,最重要的则是因他关心着粤剧的发展,希望可以遇上明主让粤剧重见天日。

    于是凌天便认真地听起穆思远讲述总督大人被俘之始末来。

    据悉,当年叶琛与英军曾展开过激烈的间谍战。

    1856年,在英军尚未进攻之时,叶琛利用原有的保甲系统,逮捕了七八十个为英国侵略者刺探情报或粮食的汉奸。

    他还给广州市民发放证件,无证者一律不得进出城门,如此一来,英国人无法从广东得到有益的信息。

    与此同时,叶琛启用了他多年来经营的谍报系统。在和平时期,他通过广东夷务总局向英国人占领的香港派出了大量探子。

    这些探子的公开身份是在香港做生意的商人,而实际上他们都是叶琛手下的军官。

    探子与叶琛的信息交流很是频繁,每五天就联系一次,也算给叶琛了大量关于香港的英军部署和调动的情况。

    可此前提到过,叶琛得到的消息还是存在着许多纰漏,因而战争初期,叶琛就处于不利的地位,且朝廷还申斥他不应轻启战端,要他与英国人坐下来谈判。

    这就使得叶琛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战略间隙,且还有利于英军调兵增援。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贸易禁运在损害英国人利益的同时也给中国贸易商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广东许多商人从事对外贸易,由于实施贸易战关闭海关,大量商人失去了收入来源,他们很难再负担训练和雇用乡勇的开支,使得广州保卫战中的主力乡勇难以为继。

    这亦导致叶琛陷入了无兵可用、没钱可花的窘境,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叶琛的阵脚。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