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大明秦国公 >第一百四十六章 武侯暂退
    三位武侯和英国公那里不知遂安伯说的是什么好办法,无非就是勋贵对决而已,找一片好地方,两家拉出来自己的亲兵或者族人,打上一场,谁服软谁就输了,不过这种事情,于明一朝也只是发生了不到十次,因为双方付出的代价太大了,都是家族嫡系,死上三五个就心疼的不行,那里会让这些人像一个士兵一样战死。

    三位武侯没有吭声,那种解决的方式,看似简单,但是为了一个脸面,动此干戈实属过火了。况且瓦罐和玉器碰,不管输赢都是玉器吃亏更大吧,这是赔本生意,三个武侯又不傻,那里会同意。

    最重要一点是这种办法最后不管是谁赢谁输,虽然说不会追究对方,但是这就是结了世仇,若是胜了,用袁凌鳯人头换自己的脸面,正是三个武侯商量过的结果,但是输了呢?折煞三武侯,这是给袁凌鳯扬名吗?

    作为岳父的英国公同样也不会同意这种方法,三武侯府中能人异士众多,不是看不起袁凌鳯,作为勋贵一员,哪家没有养着几个死士,真的打起来,袁凌鳯能不能活下来还是两说呢。所以他更不会同意了,邀请了这么多的勋贵,饶了这一圈子,为的还不是让袁凌鳯活命。

    短暂的沉默之后,英国公开口说道:“说说吧。”

    英国公知道刚才说的话只是试探而已,三位武侯要的可不会是简单的一颗袁凌鳯的人头。袁凌鳯胆子再大也不会说是在兵权上出差错,这里面的事情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没有上面的意思,袁凌鳯那里会做此种去死之道。

    看破不说破,每个人心里面都跟明镜似的,至于说杀袁凌鳯,不过是一种表态,英国公要是不接话茬,杀袁凌鳯就是定局了。而现在英国公将这件事情拉到英国公府的头上,事态就有了变数。

    至于是三个武侯的真实想法很简单,这是在对崇祯进行一种提醒,或者是警告。

    京军,边军,亲军。三种不同属的军队,面对的战场不同,甚至是士兵的出身都不一样,虽然都是明军,但是放到任何时代,一个国家的军队都会有三六九等,无疑京军是不如亲军,但是却与边军相当,现在多出来一个镇武卫,就打破了这份平衡。

    以往这种地方造反,那是底下都司所属卫所或者布政司自行招募平叛民军的事情,若是战事不利,才会轮到京军,但是现在出身锦衣卫的镇武司,以皇帝亲军自称,这倒能说的过去,但是镇武卫的成长太快了,导致现在在崇祯的眼里面京军的重要性变得不如从前。

    若是在以往,像山东起初那样糜烂的战局,那是一定会从京军中抽兵点将的,当然京军也不是皇帝一声令下,便会开拔出征的,现在多了镇武卫这个异数,前几年北援渤海所的那一仗,京军还准备多要点军饷呢,可是横插一脚的西镇武司将这份惯例打破了。

    现在更是闹出了镇武卫夺取京军六卫兵权之事,事不过三,是因为第二次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做这件事的人都被杀掉了。

    那里有那么多的仁慈,军中同僚之情那是底层军士之间的袍泽之情,上层的左右都督或着都督同知可是不会这么做事情的,更何况这百年之间,五军都督府的权势一步步削弱,前左右三都督府已经几十年没有左右都督了,这在形式上就已经弱于兵部了,勋贵的地盘就是五个都督府,无疑现在袁凌鳯的行为就是在势力日渐衰弱的五军都督府身上割肉。

    也幸亏袁凌鳯不是属于兵部的将军,英国公嫁女,背后的推手可不仅仅只是英国公一人,勋贵或明或暗都是表明态度,就是拉拢袁凌鳯,袁凌鳯个人的价值并不是值得勋贵们低下高昂的发冠去拉拢的,而是听命于袁凌鳯的镇武卫,随着镇武卫愈发强大,袁凌鳯所起到的作用就越大。

    镇武卫不听锦衣卫调令,对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而言,也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至于亲军都督和镇武卫更是没有丝毫关系,袁凌鳯只听当今皇帝的命令,现在好说,但是若是一代新皇上来呢,镇武卫就成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必须要拉上自己战车的存在。

    当然袁凌鳯也能不选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依旧效忠新皇,但是这可能吗?一代新皇坐上龙椅,既无威望,手段高低还是两说,镇武卫加入兵部,五军都督府就只能一直装着低调,若是加入五军都督府,不需要镇武卫去打仗,靠着镇武卫的后军大营,到时候五军都督府的兵强马壮,在朝堂上说话就是实打实的硬气了,而不像现在依靠的是身上爵位的威势,自己有实力和自己有名声,说话的重要性不可相比。

    也正是因为这样,辽东定西候才会在英国公嫁女之事上退了一步,这些可不是英国公的想法,而是其他勋贵的共同意志。

    大家手里面都握着底牌,但是无疑英国公的牌面小了一些,这才有了今天望北楼的这场相聚。

    不过事情还是要解决的,与其强硬着撑下去,不如现在放出善意,不过这份善意却是有限的。

    “既然谈不拢,让我等三个武侯跟一个小娃娃计较,胜之不武,不如这样吧,既然是我们退,那么不如退的彻底点。”永康候小声的对着身边的镇远侯,安远侯说道。

    “若是怕了一黄口小儿,日后可是会有更多人在我们头顶拉屎拉尿。我堂堂镇远侯忍不了这口气。安远侯,你别说你能忍下去。”镇远侯压着怒火,低沉着声音说道。

    “我倒是觉得永康候说的挺对的,既然英国公插手这件事,我们三个再闹下去,这件事情的走向就不在我们手中,我父亲告诉过我一个道理,要么和和气气,大家都好,要么做便将事情做绝,但是我们三家能不能担起这后果呢,我等勋贵好不容易缓了口气,英国公这些年做和事佬才有我等勋贵今日之团结,这份团结才是我们能够不在受朝堂那些尖酸秀才的底气,现在是你是我还是他,你信不信今天咱们三个不管是谁想要将这件事情闹大,到最后可别收不了场了。”安远侯语气很是平静,这才是一代安远侯,能是简单人吗?

    脸面是很重要,但是成为勋贵中众矢之的,那才是自掘坟墓呢。

    “退?”镇远侯从嘴里蹦出来一个“退”字,很显然他还是不甘心。

    “行了,英国公的面子是不能不给的,但是我们三个武侯的面子怎么给就是英国公的事情了。”永康候好似已经想通了其中关键之处。

    “好,我们三个给英国公面子,但是这件事情不能这么完了,英国公教训女婿是您自己的事情,我们就不插手了。英国公可还行?”镇远侯朗声说道,说完长出了一口气。

    “多谢三位,等我那不争气的女婿回来,老夫一定带他负荆请罪。”英国公在负荆请罪的“荆”字上停顿了一下。

    正像前面所说的望北楼是勋贵们放松说话的地方,既然英国公和京军的三位武侯已经达成了某种约定,这就没有事情了,屏风被撤去,包厢中饮宴继续。包厢中的侯伯们虽然知道了这件事情算是解决了,但是具体怎么解决那就是英国公或者那位英国公女婿和三位武侯的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然最担心的勋贵决裂没有发生,这些勋贵们就恢复了以往的风度。

    望北,望北,望北,这是大明勋贵心中的痛,皇帝希望勋贵醉生梦死,那么就将这种荒唐继续下去吧,饮宴气氛热烈异常,其中以谁最为出彩,无疑是放荡不羁的遂安伯陈长蘅。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