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我的爱情在奔跑 >52,徐鸽子入围了
    52,徐鸽子入围了

    元旦开学以后的一周,是集中考试这一周,这个学期8门课,有6门要进行结业考试,有两门要进行期末考试,考试的密度很大,有的时候一天考两场,有的时候一天考三场,两三天的时间,8门课的考试全部都结束了,这个学期所有的成绩就等着老师给最后的分数了,最让人欢欣鼓舞的是,这两天在女生中挑选参加阅兵的人。

    考试对我们来说,曾经在高考战场上战斗过的记忆还没有退去,高考的备战期间,几乎每天都要做几张卷子,考试变成了家常便饭,现在进入大学就像进入天堂一样,可以放松的学习,放松的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没有那么多考试的压力了,现在突然间一周的时间要有8门课考试,确实有点紧张,但是平时的功夫让我们轻松的过关了。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考试和高考不一样,高考的考试全部都是闭卷考试,而且卷面分数很高,题量很大,不仅比知识,还要比速度,比卷面的整洁程度,参加一次高考,就应该把一生中所有考试的90%都经历过了,再碰到什么考试,已经不是那么紧张了,只要平时下了功夫,好是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对学习的检查。

    8门课中其中有三门课是通过考察的形式进行考试的,就是老师出一个综合性的题目,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对这个题目进行论证或者是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既是对考试的检查,也是对学习理解程度的延伸,这种考试虽然不是去答客观题,但是难度相对来讲要大得多,你要综合运用这门课学到的知识,围绕着问题展开,要查资料,要谈出自己的见解,对知识没有深入的学习,是答不出这样的卷子的。

    相对考察的课程,考试的课程,我倒觉得相对容易一些,只要是按着标准答案进行填写就足可以了,没有什么深度,也没有什么广度,知识面反正就是老师讲课的内容,或者是老师列参考书单子里边儿比较重点的阐述,虽然出题的范围很广,题目也很活,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经过高考训练的人来说,这种考试完全是小菜一碟儿。

    大学的考试很少有些老师去考你的知识点,而是考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比较灵活,论点论据都需要你自己再参考书或者是讲义中找到,还要按照逻辑进行推理归纳提高,比起高中的考试,要有一定难度,主要看你平常学习有没有深度,有没有广度,对问题的理解有没有自己的见解。

    这几个月当中除了听老师讲课,就是到图书馆查资料,深入围绕讲的问题进行研究,把这几门课已经学得很深很透了,教授们讲得好,同学们之间也互相交流,所以对于这几门课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深度,考试也不是什么发愁的事儿了。

    严格的说高中初中的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而大学的教育完全是素质教育了,学的内容不一样,教授们讲课的风格也不一样,学生学习的特点也各有所长,但是对所学的课程进行深入理解,既要深度也要广度,特别是对参考书,要认真的去看,甚至要做一些详细的笔记摘录,这才能够完全达到这门课教育的目的,学习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总结的过程,能力的提高比知识点的学习更加重要。

    从应试教育转换到素质教育,很多人都不能够适应,或者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对这种学习的方法转变适应的过程很短,因为在高初中阶段学习,我就是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当然要围绕着应试的重点进行学习,对于自己有兴趣的点也会深入挖掘,查一些资料看参考书,所以到了大学的学习阶段就比较顺利。

    考试的这一周就不用再天天泡在图书馆了,临阵磨枪对素质教育是不起什么作用的,所以功夫要下在平时,考试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对于平常用功的学生来说,考试实际上是一种休息,是一种享受知识的过程,尤其是像现在这样采取的考试方式,相对来讲,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说更容易一些,也更容易出彩儿。

    作为考察课,应该是我的考试专场,平时除了听课以外,就是按照老师罗列的参考书,在图书馆进行深入的学习,深入的研究,把一个领域弄懂弄通,把那些经典的论点化成自己的想法,现在围绕着题目进行考试,写论文也就轻而易举的了,写作对我来讲是最擅长的,所以无论是写作品还是写论文,我都觉得是一种乐趣。

    写论文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除了把这些问题弄懂弄通以外,还要围绕着这个问题,按照逻辑思维进行组织,进行写作,既然是考察,既然是写论文,就要给老师提供一个既有知识广度又有见解深度的好文章,唐根所以是免不了的了,那些经典的句子,经典的论点在参考书里基本上都是呈现出来的,只要你综合好,只要你有记忆写论文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作为中文学院的大学生,班里其他的同学和我的情况基本上差不多,只不过是广度差一点或者是生动差一点罢了,写文章当然有好坏,提出问题要巧妙,围绕问题论证要深入,论据要充足,要是你论点的支撑,写论文实际上就是一种议论文,只不过这种议论不再像中学生了呀,一个两个论点明确提出要点,而是要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把人引到你的论点上,用说理的办法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再阐述自己鲜明的观点。

    我和蒋菲菲经常就一些观点进行辩论辩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深入学习的过程,对方提出和你不同的观点,肯定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你就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更深入,更广泛,更有依据。

    除了蒋菲菲以外,徐鸽子沈小夫有的时候也会和我辩论一些问题,每个人辩论的问题都不一样,因为他们观察问题的视角不一样,阐述论点的角度不一样,而且他们通常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辩论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吸收别人长处的一个过程。

    一个学期过去了,班里的其他同学有的时候是在老师组织下也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辩论也是免不了的,如果要通过说理说服别人,你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别人要说服你也会做很充分准备的,在这个过程中交流就是进步。

    学习方法的不同,考核手段的不同,呈现了大学学习新的特点和新的方法,对这个方法和特点适应的过程,有的人很长,有的人很短,这完全是因人而异的,我之所以适应的时间很短,就是在初中高中学习的时候,除了要理解以外,我的记忆都是通过反复的学习,深入的学习,更加广泛的学习才加深记忆的,虽然不是刻意的这么做,但那种培养自己素质提高自己水平,以素质为基础,以基础知识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大学期间很快的就发挥了长处。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