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佛灯与剑 >第二百八十九章 今夕昨昔
    对于持戒童子投来的急切目光,袁老先生假装没有看到,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对林震南说道:“的确是该修一修了,不过要是真修的话,恐怕仅仅一道门,还不足以让此地体现焕然一新的感觉吧?”

    说话的同时,袁老先生还不忘看了看眼前那座,明显经过岁月浸湿变得破迹斑斑的“文圣”雕像,眼中闪过一丝不可察觉的落寞。

    他之所以会无视持戒童子投来的眼光,是因为他很清楚林震南是不会伤害于他的,而且他也看得出来,林震南不过是跟他的侍童闹着玩而已,如果他要是真动手的话,恐怕自己这个无知毛躁的侍童在他手底下根本走不过一招。

    自从任了姑苏城主一职以后,林震南就很少出手了,因为他早就已经从一名盲目执行者蜕变成了一名英明决策者,这个江湖需要他亲自出手的人或事已经很少很少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姑苏城中几乎很少有人知晓他的真是武道境界,但这些人当中却不包括袁老先生这样早已超脱世俗的人。他很清楚,林震南的武道境界早已甄至天境,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与他的一名小小侍童僵持不下呢?

    林震南之所以不跟侍童计较,不让他面子上难堪,除去他不屑与之计较以外,必定是还有着自己的原因在内。

    大概这便是他有求于自己的诚心了吧!

    “先生言之有理,区区一道门,又怎会影响到所有格局呢?”

    林震南先是叹了一口气,紧接着话锋一转,道:“不过震南却没有先生的雄心壮气,更加没有先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先生敢修天下势,震南却未必敢修这天下门。”

    这个除了在林北夏的事情上会爽然若失之外,遇事从来不往心里搁的伟岸身形,此时此刻却表现的有些意难平。

    一瞬间,他便觉得一切都索然无味,纵然自己天纵奇才又有何用,纵然自己手握大权又有何用,还不是不能改变世间任何东西,心中还不是堆满了遗憾,还不及清贫民众来的逍遥。

    他突然感觉有点厌倦这样的生活了,想当初阖家欢乐时,他只希望一家人快快乐乐的在一起,那时候,有家是福。可偏偏后来父母离世,他虽叹命运之不公,但还是那般单纯,只觉得有妹妹在,有蝉姨在,他的一切就在,奈何天公不作美,那时候的他离开了父母的庇护,便日益遭人白眼,更有甚至对他跟妹妹动手动脚,尽管蝉姨一直都在尽力保护他们二人,但她毕竟只是个妇道人家,时间久了,难免遭人闲话,她自己虽然不在意,但是林震南却不得不在意。

    于他而言,蝉姨就是他的第二个母亲,没有人会愿意看到自己的母亲遭人诟病,而且还是愈演愈烈的那种,为了蝉姨,更是为了妹妹与他们的日后,他不得不被迫入江湖。尽管在当时的他看来,只有自己变的足够强大了,别人就不敢随便欺负他们人,可是随着武道修为的不断提升,他的人生轨迹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就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大概是始于自己内心欲望的驱使,站的越高他就越是不安于现状,直到一路爬摸滚打莅临姑苏城主之位,成就一番事业,这种欲望才慢慢淡了下来。

    而正当他接手姑苏城之时,却遇到了袁老先生,在他的提点下,林震南走街串巷,亲眼目睹了那些生活在最底层人士的凄苦与不堪,那些所见所闻,也使他想起了自己一路而来的过往与不易。

    大概是由于良心不安,他决定做一名合格的城主,为姑苏城的百姓谋点什么,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在看到袁先生的学堂之后,他义无反顾的将这条街重新改头换面,规划为广大学习的栖身之所。当然,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袁老先生在学术上的造诣,的确令他折服。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结合自身不足之后,终于发现一个人会不会为天下百姓谋福,并不在于他的武道境界有多高,而在于他有没有一颗良善之心,因此他觉得,与其让他们先学武,倒还不如让他们先学会如何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他们才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将要去做什么。

    有了自己的切身经历,他才觉得,在很大意义上,习文比学武更加重要,他不想看到再有人跟他自己一样,武道境界提升之后,居然不知道自己所求到底为何?

    都说人到中年以后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其实林震南觉得,并非如此。而是人一旦到了一定的年纪,或者经历过一定的事之后,就会自我反悟,乐于去总结一些有意义的跟无意义的经历,从而让自己知道,自己这一生所求到底为何,自己这一生到底为何而活。

    只不过有些人得出的结论比较狭义,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得与失,而有些人得出的结论则比较广义,因为他们还看到了别人的得与失。

    林震南便是属于后者。

    “学子苑”的这座孔夫子雕像,很久以前就已经在这里了,据说是袁老先生亲自镌刻出来的,不过具体为何,林震南并不清楚,他只知道,袁老先生似乎很敬重他老人家,每当闲暇的时候,或者遇到瓶颈困顿的时候,他都会来到这座廊亭坐上一坐,观摩上许久这座雕像,像是在悟些什么一样。

    放开夹在两指间的戒尺,他缓步向前,来到“文圣”孔夫子雕塑前,望着雕像上这个双手举胸的慈祥老人,顿时肃然起敬,恭敬的弯腰行了一礼。

    眼前这个雕像上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袁老先生自己镌刻的,史上大名鼎鼎的“德道”思想体系的构建者,更是提出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中仁、义、礼“三常”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他是所有人眼中名副其实的“文圣”。

    自古以来,武胜文衰已经并非什么隐秘之事了,而是被众所周知,因此,不管是江湖还是朝堂,向来都是以武论尊卑,只因武可安邦平天下,亦可握拳在手人人怕。所以,不管是朝堂还是江湖,所有人都希望兴武,即便是当下,也是如此。所有人都希望武力昌盛经久不衰,因为这样不光可保朝堂安宁,江湖中更是武道修为越高,就越是受人尊崇。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人持有不同意见,可谓是独具慧眼。他们虽然觉得武能平天下,但是文却更加不可或缺,甚至更加重要,因为文不仅能安邦,亦可治天下。

    众人皆知,打江山容易受江山难,不是因为打下江山之人不够强势,而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治理,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就好比一个好的帝王,并不一定要武力超群,但是他必须要懂得如何捕获人心,因为只有顺应民心,天下才会长治久安。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