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宋胆 >第202章 都给我憋着
    赵维此时就像约翰那个老神棍,慷慨激昂之下,简直就是在发光,弄的大伙儿激动不已,气息难平。

    话说回来,赵维是在忽悠吗?

    真不是!

    “科技改变世界”,这在后世,几乎是人人知晓的常识。可在这个时代,确实没有那么简单。

    这受到了文化以及科技水平的制约,使得科技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甚至是科技工作者来说,都是极为抽象的。

    但是,别人不知道,赵维是知道的,所以他在尽一切努力的在做。

    利用自己的权利,和这个乱世之争的契机,尽量拔高科技工作者的地位,向他们灌输科技改变世界的思维。

    当然了,只在这里唱高调还远远不够。一个小小的致知院,用黄金画大饼所能影响到的人也有限。

    当致知院里的能人们被赵维榨干了最后一丝价值,那他这个科技改变世界的浪潮,也就再无后力了。

    所以,还不够。

    不光是那高级人才得重视,同样的,那些进不了致知院,没达到邓牧、王祯、亦思马因这些人那种水平的人怎么办?

    他们可没有宁王大把的撒钱,就这么平庸下去?或者靠一句“改变天下,万古留芳”的口号支撑?

    不行的!

    那需要另外一套有别于致知院的奖励体系,来保证中、低层人才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这套体系,同样可以从后世的模式之中照抄而来。

    此时,赵维环视众人。

    “很快,朝廷将建立一套,是对各位都有好处的专利体系。”

    “专利体系?”工部各匠又是面面相觑,“何为...专利体系?”

    赵维想了想,道:“所谓专利,专一人之利。乃是朝廷为在新技术、新造物方面维护尔等个人专有利益所设。”

    见众人茫然,“打个比方吧!”

    指了指邓牧,“就说他,创六分仪定位之法,一旦六分仪问世,那邓先生与陈先生二人,将独享六分仪之专利。”

    “此后,无论是朝廷制造,还是民间仿制,每制造一件六份仪,便要支付二位先生一笔专利钱。”

    “再比如,哪个工匠弄出了独门的榫卯之法,想出精妙的机构组合,又或者哪位郎中创一贴良方好药,都可来朝廷申请专利。

    若不想传播,就由朝廷帮你防止外人仿造。若愿意广为传播,那就如上所言,收取好处。”

    “朝廷很快就会成立一个新的衙门,名为——专利司,专门处理此务。”

    “这......”此言一出,不但在场工匠皆是错愕,连邓牧和陈元靓都愣住了。

    “还有这种好事?”

    要是照赵维这么说,他俩真要是把六分仪造出来,那就什么都不用干了,躺在家里数钱就行了。

    大宋有多少海舰?民间又有多少往来于海上的渔商船只?有哪条船不用定位?

    要是都用六分仪,就算每件只付给他们很少的钱,那也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殿,殿下...无需此举。”邓牧二人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二人已经得了殿下厚赐,制定位之法,也是份内之举。”

    “不!”不想,赵维断然否认。

    “这个专利钱,二位不要也得要!因为本王要让天下人看到,我大宋厚代匠人的决心。”

    “况且,二位有致知院高职,可是他们呢?”

    赵维指着工部这些普通工匠,“他们有吗?”

    “若无奖励机制,只凭一句万古留芳的空话,怎么行呢?”

    “此举最大的受益者,乃是这些普通人。”

    “只要你有想法,只要你的想法还没被别人抢先,你就可以注册专利。”

    “只要你的专利被他人所用,那你就能从中获利。”

    “这是规矩!今日立下了,将来就不改了。无论到了何朝何代,都是这个规矩。”

    “这也是天下人给你们的馈赠,对你们改变天下的回馈!”

    “都记住了,我大宋从今往后,绝不亏待一个手艺人!”

    众人听到此处,比之刚刚更加热血沸腾,忍不住一声高叫:“好!!”

    “好!!”

    “好!!”

    其声震天,差点把工部的房盖都顶起来。

    与工部隔了一道墙的兵部衙门,还有殿前司议事厅的官军们,无不愣神儿相向,瞅着工部发呆。

    什么情况?怎么感觉这帮臭匠士比咱们真将士还要杀气冲天呢?

    废话!能不杀气冲天吗?

    赵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光靠致知院够干什么的?

    科技公关没什么问题,但是论起技术的累积,还得是这些普通匠人。

    汉人对技术的敝帚自珍,也是阻碍科技进步的一大高墙,必须把它给推了。

    就因为这一点,多少神妙的中医良方失传于世?多少精巧的机械创造也只存在于传说?

    这可都是累积啊!是诱发技术爆炸的基石。

    就那么丢了?没了?不可惜吗?

    所以,得想办法留下来,存起来。就算现在解决不了问题,也得给后人当一个参考。

    当然,你喊口号,为国为民为天下,请贡献出你们的技术?

    太高尚了,高尚到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那么高尚。

    你得让人家看到好处。

    人家祖传三代,甚至十几代的药方,可能一张方子就是一族人延续几十代的饭碗,凭什么交出去?

    你得让交出去的好处比自己私藏大,人家才愿意交出来。

    得让研究新技术的诱惑比安于现状的诱惑大,人家才愿意创新不是?

    所以,专利司也是两年大计的一部分,别看它好像对当前大宋的危局没什么大用。

    因为刚刚成立,能有多少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有用的技术?

    但是,你别忘了,这可是汉人第一次用专利的概念来聚拢民间的技术。

    华夏数千年历史,光“祖传”这两个字,就够消化一阵子了。

    没错!专利司的初期主要任务,不是整理新技术,而是聚拢那些祖传的绝活手艺。

    说句实在话,陪着宋廷远走扶桑的这些工匠,大多数都是宫廷匠人,是大宋的最顶尖的一群人。

    这些人,谁还没点敝帚自珍的成名绝技?谁还没点祖传的吃饭本事?

    能不能创造新技术先不提,光是让他们把已有的技术拿出来共享,就已经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