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李白被我上了身 >第159章 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人怎么办,杀不杀?”老吴看着那人,眼里带着杀气的问道。

    李夕先是向北方望了望,那里有起伏的山脉。然后他道:“不用。就绑在这里。至于是死是活,就看山里野兽的嗅觉灵不灵敏了。”

    那人听得毛乎悚然,连忙大声嚷嚷道:“卑鄙无耻之徒……”

    “卑鄙无耻之徒,我已经把知道的都告诉你们了。你们却要食言,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食言?”李夕冷笑一声,“不杀你已经是对你的仁慈。而且我也从未说过会放了你!”

    说罢他一拍马屁,头也不回的向西奔去。身后传来一阵恶毒的咒骂声。那声音越来越远,越来越微弱,直直完全消失。

    武关道从潭菊(今西峡县)到蓝田,共计600里。大部分道路沿着丹水北侧,倚山而建。

    在秦汉时期,武关道都是重要的兵道。而在唐朝,天下承平,武关道不再用作军事用途。而关中与山东及江淮的主要商贸以及贡赋运输,皆是取道黄河、汴水,所以武关道大多用于民间商运。

    而现在天下大乱,局势难测,商贸受阻。武关道上几乎没什么商队,只李夕他们一行十来人。

    众人行了半日,过了菊潭(今西峡县)便进入到真正的山区了。道路开始起伏蜿蜒,而且越来越狭窄。仅容单骑,堪比蜀道。他们马匹的速度不由得放慢了许多。

    越是往前,越是与崇山峻岭为伴,与湍急丹水为伍。此时又正是秋季,江水充盈,漫及道路。有数段道路皆被冲毁。众人是使出浑身解数,损失掉一半的马匹,花了足足4天半的时间,才克服了几道难关,进入到上洛地界。

    然而上洛再往前,才是武关道最险要难行的地段。高山深涧,冲波回川,栈道蜿蜒。常人一看只怕就要打退堂鼓原路返回了。

    众人心里着急,照此速度要比原计划要晚近两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关中。也不知道洛阳、潼关还有睢阳现在是什么局势。

    过了上洛驿站,众人心急火燎的沿着深谷里的小径和栈道行了个把时辰,就遇到了此行最大的麻烦。

    前方山体出现大滑坡,崖壁上的栈道连着山体都滑入了下方的深渊,形成了一道数百丈宽,几十丈高的笔直且光秃的悬崖。除了飞鸟,两端已是不相往来。

    “这怎么办?要重新打通栈道起码要10天时间。”唯一的道路被阻断,众人都傻了眼了。

    “还有没有别的路可以过去?”原路折返是不可能的,李夕只能祈求上天还会给他一个备选项。

    “没有了。”队伍里一个叫老魏的弟兄立马浇灭了李夕心中的希望:“幼时我常随家父行走此道,只有这一条路能够穿过这道峡谷。”

    “从山上能否辟出一条道来?”李夕仍不死心。

    老魏回道:“不行。山顶过去,只有一面笔直的悬崖。根本无路可通。”

    李夕眼珠子转悠了几下,不服输的道:“还是去看看。张旅帅,你让弟兄们先返回上洛修整。你、我、老魏、老吴上山去探一探。”

    在李夕的心里,万一有当地猎人的小道,或者能找到合适的地点用绳索下到悬崖下,这都是好的。

    张小敬点点头,眼下也只有这样。他先让弟兄们砍下树木、藤蔓,快速编织了绳索,打造了挂钩等几样简单的登山装备。然后留下老魏、老吴,让其他人先返回上洛等待。

    李夕、张小敬、老吴、老魏四人带着简易的装备,开始抓着树木,沿着陡峭的山壁向上攀登。

    在李夕的想象中,满山的树木都是他们的借力点。踩着这棵、攀上那棵,要爬上去不是什么难事。

    但当他真正开始爬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就是典型的一想就会,一做就废的那种人。

    山壁上除了大树,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灌木。

    这些灌木就是他们上山最大的拦路虎。不仅阻挡去路,更不敢用力抓握它们攀爬。

    因为有的灌木根系极浅,稍一用力便被拔出。他们可不敢对它信任太过。他们唯有一面砍掉沿途的灌木,一面在近乎垂直的山坡上向上攀爬。

    爬行一段,上方密林突然断开,又出现一段数丈高的、光秃秃的白色崖壁。

    要是李白醒着的话,一定会脱口而出:黄鹤之飞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好在他们提前准备了藤蔓绳索。

    张小敬用藤蔓一头系紧木叉挂钩,然后一手抱住一颗比手臂略粗的树干,一手甩动挂钩。

    呼、呼、呼!

    他甩动的挂钩发出冲刺的咆哮声。然后他手法极其熟练的将挂钩向上一抛。只一下便勾住了上方一颗树的底部。

    张小敬用力拽了拽,确保上面挂得结实。然后双手抓住绳索,脚蹬住白色的崖壁,身体与崖壁几乎90度垂直。

    他手上用力向上,脚蹬住崖壁借力,身形极快的向上攀爬。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他双手便攀住了上方的那棵树。

    李夕、老魏、老吴都学着他的样子,慢慢的小心翼翼的爬了上去。

    等到登上山顶,几人几乎精疲力尽。他们靠着一块大石一面喘着粗气休息,一面俯瞰山脚。

    山下的河流仿若一条线,将两片山缝在一起。再向远望,群峰起伏、绵延不绝,仿若李夕前世坐飞机时看到的云层。

    “高高此山顶,回望惟烟云。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望着眼前的风景,李夕不自觉的吟诵出声来。只可惜下面的那条路现在断作了两截。

    “好诗好诗!”张小敬连声赞道,“当下情形李翰林还有如此雅致,这份泰然自若的胸襟让我等佩服。”

    李夕嘿嘿一笑,现在李白的意识未醒,他偷后人的诗倒是毫无压力。

    休息片刻,他们便起身向前寻找道路。

    行约一炷香的时间,果如老魏所言,他们前面出现了一道深渊。虽然万丈深渊有些夸张,但也足有两百米高。

    下面绿油油的丹水河,将他们脚下的山崖,与对岸较低一些的山丘一刀劈开。

    河面上通向对岸的吊桥,正好处在山体滑坡的末端。现在已经段成两截,分别挂在两岸垂在河里。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