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鬼谷神谋 >第一百八十一章天赐良机
    第一百八十一章天赐良机

    越国,越王王宫,越王勾践端坐正中,面带微笑,看着左侧的两位权臣。

    “范爱卿,刚才在大殿之上,我越国群臣为吴国之事争论不休,让本王忧心。

    现在就我们君臣三人,你先来说说吧,面对吴国的国书,以及呈国现在的形势,我越国该如何处理?”

    吴国的国书已然送到越国,而早朝之时,越国群臣也就此事议论纷纷,各持一见,难有统一。

    有的人主张与吴国交好,原本夫概公子也曾在越国避难。

    所以越国该帮助吴国抓捕夫概,并送回吴国,避免两人交战。

    有的人则主张,吴国越乱越好,越国不用理会吴国王后之死,至于夫概,若是真在越国,还应该大加赏赐。

    对吴国王后被刺不仅不同情,反而拍手叫好。

    也算是对吴王阖闾的一个打击,夫概的刺杀实有利于越国。

    也有人说,吴国强盛一时。

    此时王后被刺,越国不应趁人之威,做小人之行。

    就算不抓捕夫概以示友善之举,至少也该保持沉默,维护两人关系。

    派使者到吴国吊祭吴国王后,说明事实,避免让列国因此耻笑越国出此下作之举。

    也有人说,吴国先是吴王大公子波遇刺手亡,现在连王后都被刺杀。

    说明吴国内乱已失控制,越国应于此时挥军北上,踏平越国,再伺机北上,正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

    对于列国相争,并没有什么礼义可讲,更不必有妇人之仁。

    越王勾践听了一上午,对这一殿群臣之语,并无一个能让他满意的。

    没有一个人能说中他的思法,也没有人能从他胸中大志去考虑,都十分片面。

    可对吴国国书,至少也该有个对策。

    他也不想当着这些考虑不周,却又权当着越国基石的群臣明示自己的想法。

    所以每次重大的决定,其实也只在这么两三个之间。

    对于越国勾践而言,范蠡与相国文种的意见对他才最重要。

    这两人看待局势的眼光也要高于其它人,所以当群臣议论完后,越王勾践也会请两位权臣单独讨论,定下决策。

    “回王上,早朝之时,群臣之中其实已把事实说得清楚,只是欠缺一个大体的总结。

    此次吴国先丧公子再丧王后,可以证明吴都之乱,非空穴来风,亦非普通之乱,已累于国体。

    这一切都因太子之争而起,继位之争实也是列国之痛,轻则国衰,重则国亡。

    先不说前几日入吴的蹶由公子,虽然年暮之时,行将入土之身。

    其实他回到吴国,实则也是窥伺着吴国将来的王位。

    并非外人所看的落叶归根,回吴国养老纳福。

    近期出现的夫概公子,也曾风流名于列国,外表看似对权力没有贪欲。

    可当年在吴国攻楚之时,也曾自立为吴王,说明他本性也如普通人一样,在权利与名望之前,没有人能轻言礼让。

    此次太子之争,本也只是列国常事,只是因为当年吴王之位来之不当,所以吴王才会心生恐惧,怕吴国将来步他的后尘。

    而且据暗中传言,吴王中毒,毒入骨髓,命不久亦。

    所以于我国而言,机会再次来临,必然不能善罢干休,错失良机。

    而王上也曾传国书与吴,要其三月之内交还莲花公主,想来吴王也并不会当一回事。

    但这却也是越国国书,不能没有下文,失了王上颜面。

    由引看来,吴越之战在所难免。

    既然双方都已并不回避,王上也该早作决定,明确二个月后与吴国开战。

    臣**为越国中将军,自然不会灭越国威风,而仰吴国鼻息,自请与吴一战。

    只是开战时机,还要等二月之后。

    这样也不违王上信义,更不会让人觉得我越国趁人之危了。”

    范蠡一席话,到也是分析得通透,吴国的形势确是如此。

    先死公子,再死王后,由此可以证明吴国王位之争已到了白热化。

    而且除了现在的吴王二个儿子,又增添了蹶由公子及夫概两个变数。

    并且范蠡十分清楚,南海婆婆一直与吴王阖闾有着深仇大恨,此次当也是她复仇的一个机会。

    若说两国之战因地域之限而不可避免,那么这一次吴国之乱,就是天助越国。

    “范爱卿说得周全,列国之争,从来也不讲仁义。

    大战之机一瞬即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于我越国来说,这是天赐良机,本王决不会坐失此机会。

    与吴国一战,也是本王多年心中之愿,若不能攻破吴国,何谈纵横列国之说。

    范蠡将军本王现在就定下旨意,着范将军全权负责,全力备战,初定于两月后,举越国之兵,发兵攻吴。”

    “臣下领旨。”

    范蠡听越王已同意出兵攻吴,这算是正式的旨意了,此时也是下跪领旨。

    “起来吧,范爱卿。”

    越王说完看着相国文种,微微一笑道:“文爱卿,刚才范爱卿已把本王的意思讲清楚了,发兵之事不必在再议。

    文爱卿此时是否有对吴国的策略了,也说说让本王听听。”

    越王不想文种再议发兵之事,而是要依此来布置与吴国的交涉之事。

    毕竟列国之交,不到最后兵戎相见之时,大家还都是友善邦交,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

    吴国王后遇刺身亡,举行国葬,就算是大周天子都会派人参加,更何况于作为邻里的越国呢?

    “回王上,微臣想到一个人,此人一直在我越国读书,日子过得十分悠闲,此次当可用上。”

    文种脸上永远有让人猜不透的微笑,语气也是透着诡异。

    “你是说墨翟,爱卿与本王也算是心有灵犀,是该把他用上了。

    但不知该如何用他,才能即体现我越国对吴国的交好之心,又能让宋国满意,交好于宋国。

    上次莲花之事,虽然并没有得罪于宋国,可却无实效。

    文爱卿该早有主意,就一次说出来吧。”

    文种知道王上问询,这才是全盘托出的时候。

    “回王上,夫概公子,王上也十分熟悉。

    当年也是在越国帮助之下自立为吴王。

    只是此人虽仪表堂堂,却无阖闾雄才大略,徒有其表。

    所以当年一听吴王回都,就自己潜逃,这些年也不知踪迹。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