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鬼谷神谋 >第二百九十章至极而退
    第二百九十章至极而退

    孙武一听,脸上欣慰的一笑,看了看王禅道:“还请先生明示,孙某不懂易理,更不知卜算,望先生指点一二。”

    “不敢指点,只是依此时之势来分析一通,听后将军自然明白。

    将军虎子,当然也十分聪慧,只是却都不能达到将军之能,领悟将军兵法精要。

    将军百战百胜的事实,他们都看在眼中,这该是他们自知之事,也是世人所公认之事。

    所以对于将军的兵法,他们知道非普通兵法,而他们只能望而止步。

    可若说孙家下一代就不一样了,将军此生的战绩,都已变成传说。

    任凭你说破了嘴,他也认为自己能够超越作为祖父的孙将军。

    所以他们会对将军的兵法十分感兴趣,也有超越的目标。

    依我推算,孙家下辈还会有兵法大家出现,只是可惜还是应了一句话,伐兵者自伤。

    若要纵横沙场,就会有牺牲,这是无可避免之事。

    所以将军兵法,小子暂时代将军保管。

    它日有缘,想必孙家后代自会与我相遇,那时我再传与他们,也算成全将军之愿。”

    化蝶一听,脸带不屑,王禅说话总是如此神神鬼鬼的,让你不相信都不行。

    而且依刚才的话,像是临终托书一样,把孙武说得像是要遭大难,此时王禅是来解救孙武的传世兵法,以免后继无人。

    孙武一听,脸色也是难堪。

    却还是问道:“孙某自知一生杀伐太重,手中沾满血腥,末生实不敢再奢想安度晚年。

    先生能卜会算,对孙某是否有些建议。

    此次国葬之礼,以及此次伯否太宰大人被推为副帅,实让孙某失望。”

    此时孙武如此一说,化蝶也看了看王禅,她知道孙武虽然并不善权谋,却也能看出此次吴王父子推伯否为副帅的意图。

    而国葬之日的种种迹象,孙武也能看出一二,所以刚才对能见王禅感觉十分宽慰。

    王禅盯着孙武,看了再看,却嘻嘻一笑,让人捉摸不透。

    “孙将军,世间之事,盛极必衰这是常理。

    易理有九五至尊飞龙在天,而九六却是亢龙有悔。

    亢为极也,若极之不退,则祸必随之。

    刚才听将军之语,小子知道将军已看透世事,对一生征伐有了收敛之心,这难得可贵。

    若吴王此次得尝所愿,将来将军在吴国可谓是位高权重,地位与身份更是超然。

    算起来已是常人之极了。

    想当年攻楚,让将军一战成名。

    而吴与越自此次仇屑这后,必然还将有一战。

    此战若吴国能胜,将军无论是战功,还是在吴国的名声,那一方面都已登极致。

    若那时能放下一切荣华名利,极至而退,将军自然可以安享晚年,并不需要小子来给将军建议。

    只是退的时机需要选择得当,这让才能趋利避害!”

    王禅的话并无理,孙武是算起来是夫差的师傅(太傅,王子的老师),又是此时吴王所封三位享大周上卿(卿士有许多品级,上卿为至,远在三公九卿之上)的重臣。

    若夫差继承王位,孙武的身份更是尊宠。

    而当年攻楚,在兵法韬略之上,孙武一战成名。

    而身为吴国中将军,若能扶佐夫差再攻越国,取得大胜。

    那么才可以说是普通人之中的‘飞龙在天’之像,若能极至而引退,自然可以无悔。

    这是易理常识,正是教人以适道而行。

    孙武一听,脸上再现笑意,再次站起身来,对着王禅一揖道:“听先生一语,孙某顿悟,也知道该何时引退。

    依先生所算当是没有差池,此次吴王亲征实是得尝所愿之举。

    于此而言,却也留下一个攻越的理由,若我此时引退,夫差新王必然有屑,反而不能全身而退。

    若辅佐夫差新王攻越得胜,那时依夫差新王的性格,一胜之下必然十分孤傲,无视天下英豪。

    那时我引退,正是功成身退之时,也是得与安享晚年的开始。

    孙某受教了!”

    孙武不愧兵法大家,一听就懂得王禅话中之意。

    更难得的是他一直十分谦虚,对强于自己之人没有嫉妒之心,反有礼贤之意,所以才能成其大业。

    若领兵者一意孤行,那自然听不进好的建议,自然也难有成就。

    而他对夫差的认识可谓十分精要,通过对夫差当上新王之后的太度,也能领会其将来之势。

    化蝶此时到是十分佩服王禅,每一步似乎都在计谋之中,看似无意,却是有心。

    若能让孙武安享晚年,也算是一桩美事。

    刚才她还小瞧王禅,认为王禅过于自负,此时才知王禅其实是一番好意。

    可她想到此,也是心里有些悲凉。

    她知道王禅如此安排,也是因为王禅早已作好要离开的准备。

    此次大战的胜负其实王禅已可以预料,那么接下来的事就只有南海婆婆的问题了。

    只要解决南海婆婆与吴王的恩怨,那么王禅在吴国的目的也达到,也就可以安然离开了。

    想到此,再想到王禅一来吴都就说算过伍子胥的寿辰,心里也是拔凉拔凉的。

    而她也知道她的外公伍子胥并没有孙武如此的洒脱,能放下心中的仇恨。

    “蝶儿,为何如此悲伤,难道是想着相国大人。

    相国大人自出楚国,心里就结下死结。

    一是当年其兄伍尚随父赴死,是为孝义之典范。

    对于远逃的相国大人来说,反成了不孝之人,纵然相国大人在吴国成就大业,却永远也无法解开此结。

    其二当年在楚国,有贤士申包胥与相国大人是知交之友,可两人却立下相背的宏图大志。

    相国大人此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灭楚。

    而申包胥则因此立下一个保楚不亡之志,因此两人本是知交好友,却民结下心结。

    当年孙将军攻入楚都,堀坟鞭尸,申包胥在秦国大殿哭诉七日,求得秦国出兵,解了楚国之围,让让楚国得以不灭。

    让相国大人心有芥蒂,此生若不再攻楚,想来相国大人无法离开吴国,也放不下此时所处之位。

    故相国大人的归宿实已难解,小子虽然能卜会算,却难解人之心魔,望蝶儿见谅。”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