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明末妖僧 >第446章 三百年之桎梏
    第446章三百年之桎梏

    刘慧明喝了一杯酒,继续问倪元璐道,“汝公,你是户部尚书,我先问你几个问题,大明从立国到现在国土面积增加了吗?”

    不等倪元璐回答,赵光抃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愤然道,“瞎子都知道,大明的国土面积在减少。”

    倪元璐也道,“大明开国初期拥有辽东、河套、西域之地,现在都已经丢了。”

    此话一出口,众人都是眼神一暗。

    刘慧明接着问,“那我再问诸公,大明从开国至今,每一亩地产粮增加了多少?”

    这个问题就不是一般人能回答的了,还好倪元璐博学,他虽不能说出准确数字,但很快就给出了大致的答案,“以某故里上虞为例,明初一亩上田产谷两石左右,到了本朝,差不多能产三石。”

    傅山也道,“以傅某故里太原为例,太祖朝一亩地产麦一石六斗,现在不足一石。”

    唉,这可恶的小冰河气候,对北方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孟兆祥正要说话,刘慧明打断道,“我总结一下,其实大明这三百年来粮食产量并无多少增加,各位觉得对不?”

    孟兆祥道,“若是没有灾年和流民,本朝的粮食产量比国初增加了三成。”

    刘慧明呵呵笑道,“我刚才假设的每年亩产一分的增量,你们知道经过三百年的话,会增加多少吗?”

    众人摇头,表示不知道。

    刘慧明笑道,“我算了一下,假如每年增加一分的话,七十年就可以翻倍,三百年的话差不多可以增加二十倍。”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心道积少成多果然很有道理啊,脸上也有了欣羡之色。

    不过,刘慧明很快就打消了他们的想法,“但这是不可能的,不论种粮技术提升多块,三百年都不可能把粮食的亩产量提高二十倍。”

    笑话,就算是袁隆平爷爷,也不过把水稻的产量提高了两倍,就算从现在开始算,经过四百年的积累,稻米的产量也不过增加了五六倍而已。

    见众人又恢复了平静,刘慧明接着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三百年来大明的人口增加了多少?”

    倪元璐首先道,“太祖初年,大明在籍人口七千八百万,到本朝初在籍人口八千万。”

    刘慧明立马反驳道,“汝公何其迂也,在籍人口怎能做得数?我们不妨以单独一个县来考量,大家不妨说说你们故里这些年增加了多少人口。”

    赵光抃道,“赵某故里九江府德化县三百年来风调雨顺,开国之初有人口十一万余,本朝初有人口三十余万,是国朝初年的三倍。”

    周凤翔终于放下了架子,也加入了讨论总,“周某故里山阴县,洪武朝有丁两万余,本朝有人十五万余,是国朝初年的六倍。”

    刘慧明看了看倪元璐,笑着说道,“大明有多少人瞒报了,汝公想必了然了吧。”

    倪元璐无奈地点点头,“德公之意,倪某了然也。”

    刘慧明让伙计把黑板搽干净,又重新写上那个等式,道,“诸公,这个等式可以叫做人口陷阱,咱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都在这个陷阱里打转,从来没有跳出来过。诸位不妨细想,是不是每次国家从大乱到统一,人口都处于最低谷,此时的老百姓也有足够的田地种植粮食,生儿育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每个人拥有的田地就越来越少,最终大家都吃不饱饭了,自然就有流民危机了。万一遇上灾年就会酿成暴动,然后天下大乱,血流成河,然后经过几十年的自相残杀,人口大量减少,最终下一个朝代开启,又重复同样的故事,你们以为我说得对不对?”

    他一番话说得众人默然无语,陷入了无情无尽的思考中。

    刘慧明的理论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他说的这些与仁义道德无关,单纯地从穿衣吃饭入手,竟然就可以推导出一个这么可怕的结论。

    座上都是饱学之士,刘慧明简单的一提醒,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大明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人口增长过快,拉了粮食增量的胯。

    但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纪难题,之前从未有人思考过,在他们的眼里只要君圣臣贤、士农工商各安其业、老百姓勤俭持家国家就会长盛不衰。

    但刘慧明今天却给他们泼了一瓢冷水,就算君圣臣贤、就算父慈子孝、就算风调雨顺,老百姓仍然改变不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宿命。

    众人三观尽毁,节操碎了一地,意思彷徨无计,不知路在何方。

    刘慧明喝了口水,接着道,“因此,我的意见是,咱们至公党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个千年难题,你们以为如何?”

    “对!”赵光抃首先表示赞同,“赵某一直不明白其中关窍,德公用一道算学题就解开了赵某多年的疑惑,说一千道一万,咱中华几千年不是一直都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吗?”

    孟兆祥道,“按德公这个说法,要解决这个问题,有扩充耕地、减少人丁两途,增加耕地倒好说,减少人丁则有违圣贤之道。”

    傅山道,“还有一途,提高粮食产量。”

    汪伟听得直摇头,“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岂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开垦荒地一途可行。”

    周凤翔道,“不抑制土地兼并,开垦再多的荒地都没用。”

    赵光抃嘿嘿直笑,“土地兼并,也有你我一份,你们愿意把吞进肚子里的肉吐出来吗?”

    张国维摆手制止了赵光抃,道,“依老夫看,要解决此问题唯有对外开疆拓土,对内抑制土地兼并,奖励农商,多管齐下方可行。”

    刘慧明见众人都讨论得差不多了,便做了总结发言,“我的意见和东阳先生差不多。”

    顿了顿,刘慧明又打,“我给大家讲讲西洋人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吧?”

    现代社会一研究问题就国内国外欧美日韩一通乱扯,刘慧明也不知不觉地有了这种毛病,“咱们行的是王道,西洋人不一样,他们行的霸道,他们不像咱们大明这么讲道理,他们看见哪里有一块好地就派兵过去占了,把那里的人杀光,然后把本国的人移民过去,这样不仅增加了国土面积,还减小了国内的压力。”

    众人吸了一口冷气,周凤翔忍不住骂了一句,“蛮夷果真是野蛮。”

    “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很有效,是不是?”刘慧明邪恶地笑了笑,道,“你们想想永乐朝用兵安南三十年最终却无功而返,要是咱们也像西洋人这样把安南人都杀光,把汉人迁过去,说不定安南现在早就是我大明的领土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