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明末妖僧 >第546章 军改之议
    吃过饭,刘慧明又从袖子里摸出一份奏疏,递给崇祯,道,“陛下,臣自上任兵部尚书以来,发现大明的兵制太过混乱,臣左思右想,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就写了一本本奏疏,请您过目。”

    崇祯接过奏疏翻了几页,饶有深意地道,“这不就是新军那一套吗?你准备推行全国?”

    刘慧明点了点头,解释道,“按臣的想法,军队分为军师旅团营旗哨队八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定员,比如一个队的战兵就是二十五人,一个军的战兵就是两万五千人,一般的省份驻扎一军的兵马,军、师、旅全国统一编号。重要的地方可以驻两个军或者三个军,形成一个集团军。如此以来,全国有多少兵马就一目了然了。”

    崇祯想了想,摇头道,“兵马不可轻动。”

    刘慧明心中有些失望,不过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他也没指望一次就成功。

    崇祯把他的反应全部看在眼里,他翻到全国军队番号那一页,笑道,“不过,你说的全国统一编号,朕倒觉得可行。”

    刘慧明笑了笑,道,“先把番号确定下来也好。”

    崇祯盯着军队番号页,皱着眉头道,“不妥,不妥!承恩,准备笔墨!”

    王承恩准备好笔墨,崇祯拿着奏疏一边看一边想,缓缓地道,“第一军,勇卫营,辖黄得功第一师,周遇吉第二师;”

    勇卫营由大明历史上著名的三大营(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和腾骧四卫(龙骧左卫、龙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这才是真正的天子亲军)组成,是崇祯军改最大的果实,也是大明官军战力最强的兵马,第一任首领是曹化淳。曹化淳退休以后,这支兵马就由刘元彬和卢九德率领,帐下有孙应元、黄得功和周遇吉三员大将。不过,为了同时应对清军和农民军的压力,勇卫营被一分为二,一部由孙应元和黄得功率领南下剿灭流寇,一部由周遇吉留在北方抵御清军的袭扰。年初,两支兵马同时回京勤王,之后黄得功再次率师南归中都凤阳,周遇吉则被派到山西镇宁武关驻守。

    崇祯永远都不会忘了这支军队,就算财政再困难也没有短了他们的饷银,因此把他们列为第一军,黄得功和周遇吉分别担任师长。勇卫营以前全军只有一万二千人,黄得功和周遇吉各六千,现在直接膨胀到两万五千人,兵额更是翻了一倍。

    崇祯搞定了第一军,看了看王承恩,道,“第二军就练捕营吧,军长就由你担任吧,辖第三师,第四师;”

    王承恩忙点头称是,他以前就负责提督京营,不过,名誉上可以统领所有京营,实则有名无实,因为现在的三大营都有各自的提督,他没有嫡系根本掌控不了军队。

    比如这支练捕营的前身是巡捕营,专门抓捕盗贼的,类似于后世的武警。后来在京营改制中,也被改成了战兵,提督一直是王之俊。王之俊去当城管大队队长之后,崇祯考虑良久还是把他直接给了最信任的王承恩。至于师长嘛,他早已有了合适的人选,现在还不便透露。

    “第三军选练营,军长李国祯。”崇祯看了看李国祯的名字,又在“师长”后面写上,“第五师朱纯臣,第六师吴惟英。”

    说到第三军,崇祯的脸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因为上次的军演,让他出了一个大丑,此后他对李国祯就没有好脸色了,因此,这一次借改名之机往里面掺了一颗沙子。

    襄城伯李国祯、成国公朱纯臣和恭顺侯吴惟英都是都是永乐朝封得爵,特别是吴惟英,他其实是蒙古人,先祖把都帖木儿,为一个蒙古部落首领,游牧在甘肃,永乐年间投降了名将宋晟,被成祖皇帝赐名吴允诚,封为恭顺侯,一直传承至今。

    “德华的新军还是定为第四军吧,和京营一起拱卫京师!”崇祯看了看刘慧明,接着道,“第五军也不变,还是赵光抃的兵马,原天津总兵曹友义的兵马改编为第九师,你拨过去的暂且为第十师吧,剿完匪以后就到通州驻扎,师长你自己任命!”

    这算是很给刘慧明面子了。

    刘慧明忙磕头谢恩。

    崇祯继续修改番号,第六军给了昌平镇,昌平镇是从蓟镇分离出来的,规模较小,兵额只有四万,目前士兵两万多,崇祯按实际兵力给了一个军的番号。他么兵马已经按刘慧明的要求整顿好了,现在士气如虹,崇祯很高兴,已经在考虑调一部分到河南打李自成了。

    第七军和第八军给了宣镇,形成了一个集团军,归宣府巡抚节制,不过原先的巡抚朱之冯因为视察被锁拿进京了,新的巡抚还没任命。好在巡抚上面还有宣大总督王继谟,刘慧明上次去宣府连人都没见到,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宣镇现在有兵额八万,但刘慧明决定对他们动个手术,缩减到五万,两个军的军部分别设在宣府和居庸关,崇祯竟然采纳了。

    第九、十、十一、十二军给了蓟镇,蓟镇目前有兵额十三万,刨除吃空饷的应该只有七八万人,崇祯这次给了十万,直接定了四个军的编制,妥妥的九边重镇第一。

    这是十二个军是拱卫京师的核心力量,崇祯这么编号也体现了他对这一地区的重视。不过,对于熟读历史的刘慧明来说,崇祯过于紧张清朝了,没想到把他逼上树的敌人确实从山西过来的。

    接下来就是关宁军了,关宁军隶属辽东镇,本来也是一个大镇,但现在已经丢得差不多了,松山大败之后,整个辽东都只有三四万人了,崇祯给了两个军的番号,分别为第十三军和第十四军,两个军长分别是高第和吴三桂。

    辽东是大明国防的重中之重,五万兵力着实有点儿单薄,但它的后面就是蓟镇,蓟镇后面还有天津和京营,宣镇和昌平镇也可以随时支援,因此并不势单力薄。再说了,辽东现在就剩一个山海关和一座宁远孤城,兵力太多了反而不好布置,有被一网打尽的风险。

    崇祯缩减辽东的兵额还有一个见不得人的原因,那就是辽东自从后金崛起以来就渐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此举他可以有效地削弱辽东的实力。

    崇祯刚说完辽东的事就把眼光突然转向了南京,虽然都城在北京,但大明历代皇帝都不会忘了南京,南京京营目前有十四万人,但是现在已经出现严重缺额了,给了十万人的编制已经很不错了,被编成第十五、十六、十七和十八四个军,分属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和南京守备勋臣赵之龙统领。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