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南明之绍武大帝 >第0451章 进取关中(1)
    马蛟麟今年五十出头,须发花白,是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将,尤其是打防守战,那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他进城之后,到了道台衙门,他到签押房稍事休息,分别传见几位副将和参将,简单地询问了前方军情,便吩咐参将以上留下,其余的将领们立即回防。

    马蛟麟扫视众人一回后道:“诸位将军,咱们大多都是老相识了,如今贼寇大举临城,关中危在旦夕,王爷此番派本总兵来防守潼关,希望众位将军能够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说到这里,马蛟麟端起手边的茶杯,轻呷了一口茶水,摸了一把光秃秃发着青光的前额,接着道:“实不相瞒,本总兵就没有打算活着离开,如果谁想临阵逃脱,那就休怪王法无亲,军法无情了。”

    “喳!”众将齐声应道。

    马蛟麟问道:“诸位将军,你们说一说,以众位之见,贼兵会如何攻打潼关啊?”

    一员杨姓参将道:“军门,卑职以为,贼兵攻打潼关不过只是为了牵制我军,他们的真正主攻方向当不在潼关,而在武关。”

    其实马蛟麟的看法和杨参将是一样的。从古自今,真正能从潼关打进关中的真的不多。

    仿佛只有两次,一次是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再一次就是清军击败李自成。

    只要长安还能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无论是什么军队,想从潼关进关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马蛟麟道:“你说的固然有道理,但是也不可掉以轻心。这个朱聿鐭看来真是个厉害的角色是。当初在赣州的时候那就那么点人,没有及时将他扑灭,如今却成了心腹之患。”随即,他觉得说这些对军心士气不利,于是话锋一转,道:“传我将令,如果贼兵攻打潼关,城外的人马一概不许出战,只要守住几个易守难攻的路口,用火炮、火铳和弓箭挡住贼兵即可。”

    “喳!”

    一位赵姓副将道:“军门,卑职有个建议,不知可行不可行。”

    “说说你的建议。”

    那赵副将道:“我军的主力不要屯驻在潼关。”

    “那应该屯驻哪里?”

    “灞上为好。”

    “为什么?”

    “从灞上出发,无论是来潼关还是武关,就算是回师西安,都是比较便利的。”赵副将谨慎的遣词造句道:“卑职也是赞成杨参将的见解,贼兵的主攻方向应当是在武关,但也不得不防着贼兵声东击西,突袭潼关。有一支人马在灞上,无论是东南西北,皆利于机动。”

    马蛟麟道:“赵副将,你说的有理,但是你放心,王爷已经派出了曹得先总兵驻兵灞上,不用忧心,咱们只需全力守住潼关,便是大功一件。”

    “喳!”

    朱聿鐭命令高一功率领第四军、第六军和第八军攻打潼关;

    李定国率领中路军全部回师南阳,攻打武关。

    第十军驻守开封,随时保持机动,以防备这个时候鳌拜突然南下;

    田见秀率领袁宗第的第三军和第十五、第十六两个军驻扎在洛阳,准备在潼关、武关激战正酣的时候渡河北上,从潼关北面反扣西安。

    潼关虽然险要,但是高一功为了给潼关的清军施加压力,命令张鼐指挥火炮,日夜不停的轰击清军驻防的通洛川和金盆坡。

    但是因为这里道路狭窄崎岖,一次能投入火炮的数量有限,虽然明军的火炮机动能力强于清军火炮,且射程也远于清军火炮,却因为地形的限制,难以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时不时的,清军还会利用夜幕的掩护发动小规模的冲锋,图谋捣毁明军的炮兵阵地。

    对于清军及亡命一蹬腿,高一功早就防备,所以在炮兵阵地的附近埋伏着李过军中最精锐的步兵,只要清军一露头,他们就猛冲猛打,不让一名清军有机会靠近炮兵阵地。

    就在高一功对潼关猛攻的时候,李定国也正在对武关发动了猛烈的攻打。

    防守武关的清军总兵叫线国安,当初他是跟着孔有德一起投降清朝的,入关后又跟着孔有德一起进攻李自成和明朝的人马。

    可以说,这个线国安是孔有德嫡系中的嫡系。

    武关远没有潼关险要,李定国麾下的人马又都是能征惯战的老兵,就算是以孙可望旧部为主的第十二军,那也是铁了心的要给大明效力。

    原来在刚刚收编孙可望旧部的时候,李定国出于对孙可望旧部的不放心,要么有意无意想将第十二军的人马打散了编制,再要么就是刻意的对第十二军的军粮军饷掐斤掐两的下发。

    比如,第九军、第十一军,李定国在军粮充足的时候,一次下发三个月的军粮,就算军粮不充足的时候,也是一个月一发,独独对十二军,军粮是论天发,这让第十二军的将士们愤愤不平。

    朱聿鐭知道了这个擒故康厚,立刻派马元利来到李定国的军中,明令李定国一视同仁,否则他便将第十二军调拨到高一功的麾下。

    这些是表面文章,是做个第十二军的兄弟们看的。

    做了表面文章后,马元利又亲自秘密的对李定国,陛下希望他能够团结所有的人共同抗击建虏。

    孙可望是背叛了朝廷,这些人马中也有人想去追随他,可是为什么没去呢?

    要么是因为道路不通,要么是不愿意投降建虏。

    其实更多的人是在观望,是在观望大明值不值得他们追随。

    如果李定国这样的厚此薄彼,必然会激得想去追随他的人毅然决然的去追随他,而那些观望的人也会寒心而上了战场之后,寻机叛变。

    这是在给建虏帮忙!

    李定国听了马元利带来的朱聿鐭的话后,便改弦更张,开始对十二军一视同仁了。

    第十二军的将士们只以为李定国善待他们是因为朱聿鐭给李定国下了圣旨,所以他们都死心塌地的为朱聿鐭卖命,每一次冲锋陷阵第十二军的兄弟都不肯落在高文贵的第十一军后面。

    在攻打武关的战斗中,胡国正、张明志两位师帅,过去孙可望麾下的两员心腹大将,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只恨得高文贵几次找李定国,要求李定国将第十二军换下来,让他们第十一军去攻打武关。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