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大明1551 >第180章 时代脉膊
    大街上人来人往,彭与时大步而行,很快就不见了踪迹。

    赵显见朱载墐脸上是若有所思之色,便是小声道:“相公,我打听过了。彭与时很快会离开常德折返澧州千户所。张总宪要在铜仁主持战事,澧州千户所也会出兵,和勋阳兵一起过常德至桃源,龙阳,沿沅州南下,至沅州一带听令行事。彭与时过来是打前站的,接下来就回去跟着大军前行。”

    朱载墐问道:“澧州兵怎么样?”

    “汉夷杂半吧。”赵显沉声道:“澧州千户所兵额较全,毕竟咱们汉人卫所军感觉苦,夷人军户有口饭吃就感觉不错了。兵额较全,又有不少夷子和土蛮,民风彪悍,军户勇悍敢斗,所心这一次澧州兵出动五个百户,五百余人,估计还是彭与臣的父亲,副千户彭应时率部与勋阳兵一并南下。”

    赵元也道:“湖广卫所兵和广西卫所兵虽能调集不少,二十九年时是广西卫所兵和土司兵为主力,荡平了三十多个苗寨,但此类兵也就是人多平寨,野战生苗或追歼败敌都是别想了。这些卫所兵,抢掠烧杀还行,野战攻坚不停追击敌兵是不成的。此役土司兵调的少,看样子是要拿勋阳兵当主力。”

    朱载墐又道:“勋阳兵怎样?”

    “也就是矮子里头拔将军吧。”赵显平静的道:“卫所军是不成了,勋阳镇的镇兵当然要强过卫所。毕竟是大明镇兵。他们装备好一些,披甲兵多,兵器更好,除此之外朝廷隔几年会拨付一些战马给他们,所以勋阳镇有一两千人的骑兵。这在西南极为罕见,西南土司就算有几万兵也未必有千人规模的骑兵,就算有骑兵也多半是西南矮脚马,那马未必能到人的腰那么高,比北方的毛驴大不了多少。这种马只适合当挽马,倒是坚韧耐用,能走长途,数量也是不少。但以此马来组建骑兵,那便是笑话了。勋阳镇的战马也不多,朝廷一次拨付数量不会太多,拨付来的战马都是九边过来的蒙古马。蒙古马也不算高大,比河唐马要低矮的多,比起西南马还是足够高大神骏了。且耐力充足,吃苦耐劳,训练过的战马也相当出色。常德卫里的蒙古马就不多,还好咱们仪卫司有二百匹战马,也算是不错了。”

    赵显长篇大论,显然是对战马和兵制都很有研究。

    朱载墐满意的点点头,自己这个大舅哥已经隐隐有大将之风了。

    这也是朱载墐的提点,多看史书,兵书,多研究各镇塘报,这些东西有一定级别就看的到,可以具体到钱粮兵谷等细节。

    比如盐菜银的分配,每兵需要多少粮,行军需多少,驻地需多少,盐菜银需多少。

    旗帜旗号,金鼓,行军,扎营。

    铠甲,兵器,操练。

    再上一个档次就是对地理环境,敌人驻军,城池防守,人丁数量,民心民气,地方团练等更高层次的考量。

    一个大将只有对这些东西了如指掌,才能百战百胜。

    自古名将,能带多少兵都是对这些细节做的好的,极限者就是韩信所谓的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刘邦所谓能将十万兵,很多人以为刘邦是弱鸡。

    其实能将万人的就已经是大将,名将了。

    一万多人做不到很强的组织度就是一大群乌合之众而已。

    如果不理解的话,想想后世操场上学生做早操时的情形就明白了,不过一两千人就蔚为壮观,在没有进入状态前,每次做操整队下操都乱的不行。

    要带着一万人行军走路,风餐露宿,加上深入敌境,敌情不同,四处伏兵,风声鹤唳……这种情形下还能带一万人队阵厮杀,并且获得胜利,这样水准的大将就相当罕见了。

    至于能将兵十万,二十万,乃至六十万,部队层次分明,粮饷充足,士伍用命,将领和士兵都能如臂使指,这种水准的大将,古往今来屈指可数。

    无非就是白起,王翦,韩信,卫青,徐达等寥寥数人。

    倒是以少量精锐横行一时要容易一些,南朝陈庆之和本朝常遇春便是代表之一。

    兵力少而精锐,比起大而无当来,更容易指挥。

    只要将士信任主将,主将熟知地理和敌情,在敌境纵横穿梭,不停杀伤,造就主将赫赫威名,相对于统率大军的灭国之战是要容易的多。

    朱载墐是有意栽培大舅子和小舅子,推荐他们看武备志一类的实用兵书,多看塘报,多研究通志里的兵制营制,而不是看文人喜欢看的那些玄而又玄的玩意。

    现在看来,这一段时间这哥俩的表现都还算过关。

    嗯,公平来说是相当出色了。

    赵元接着道:“勋阳镇额兵一万一千,实在营兵估计有九千左右,两千左右的空额是肯定要吃的,其中骑兵不到两千人,主要职掌是弹压勋阳地方,防止勋阳流民生事乃至造反。勋阳流民多时达数十万人之多,小规模的叛乱是常有之事,朝廷从成化之后以抚为主,但仍设巡抚和勋阳镇并各卫所来防备,到如今勋阳地方大体平静,只是流民桀骜不驯,估计此次勋阳镇奉命出兵,最多也就是一营镇兵。不过相较卫所军来说,一营镇兵也是能抵两三万人的卫所军了。”

    朱载墐若有所思,看起来川湖总督相对老辣。

    用兵十万,大半卫所兵用来控制粮道,扼制敌方活动空间,另外就是壮声势,很多墙头草会被明军的数量吓阻住。

    这是多次与西南夷交战带来的经验,明军数量少,反叛的苗寨数量就多。

    那些首鼠两端的土司也多。

    明军兴大军讨伐痛剿,墙头草顿时就少了,很多苗寨土司变成了大明天子忠诚的臣民,提供粮草和向导也是不在话下。

    就象是现在忠顺府和保靖州土司,到明末时剿灭南明残余势力时就是清军的好帮手和带路党。

    再调勋阳镇等精锐兵马,形成突破和追剿的精锐部队,也就是拳头部队。

    这样能将剿乱平叛的时间线拉短,代价也变小。

    这些东西就是现实的军政大道,只要用心就能发现其中的端倪和正确之处。

    朱载墐感觉自己隐隐把握到了时代脉博,以及表象之下一些现实的,正确的东西。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