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见,当时的董卓对这个这么些年来,一直帮衬自己的老师袁隗还是很尊重的,可前提是你不能影响到我董卓自己的安全。可惜袁隗有个管不住的侄子袁绍,这个袁绍跑到河北,而且被推举为盟主来讨伐董卓,当时是190年二月。董卓自然不会让身在京城的袁家人安省,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所有留在京城的袁家人在190年三月灭族,杀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馀人。

    在看张温,张温这个狡猾的政客,在做董卓上司的时候,就让董卓不服。当时张温的参谋孙坚都全张温杀掉董卓,可看眼前利益的张温自然不会做这事。董卓进京之后,此时身为卫尉的张温知道自己和董卓的过节解不开,不去招惹董卓。可董卓却不会忘掉他,在191年诬蔑张温与袁术私通,在市街上将张温拷打致死。

    相比较而言,皇甫嵩结局算好的。董卓掌控东汉朝廷的时候,皇甫嵩换领兵在外,手上有几万精兵。当时皇甫嵩是有力量,去对抗董卓的。

    可董卓通过东汉朝廷一下诏,将他召回京城,他就应招而回。皇甫嵩一到京城,就被董卓指派的官员收监下狱,准备杀死。辛亏皇甫嵩有个和董卓交情不错的儿子皇甫坚寿,冒险在董卓的酒宴上给皇甫嵩求情,董卓才将皇甫嵩放过,而且还让他做了御史中丞。皇甫嵩在192年董卓被杀之后又活了三年,195年病逝,在乱世里,难得的寿终正寝。

    看一看董卓对待自己长官、领导的做法。大家可以略微的体会一下,深处高位的掌权者对待故交的做法。这里面有董卓的行为逻辑,有仇我会报仇,有好处我会巴结你,但如果你威胁到了我,我一定要把你弄死。但如果没这个威胁,留着你没什么不好。

    对待故旧长官如此,对待其他人,董卓的逻辑也是一样,可以想见被董卓把控的中央朝廷是什么样子。

    东汉三国时期,诸侯并立,皇权帝校,汉朝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而且没有出过一个有能力的皇帝,除了宦官当道,就是近臣掌权。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各自拥兵并称帝,开启了三国时代。其实三国时代来临,主要与两人有关,一个是何进,一个是董卓。宦官并不在这个序列中。

    何进想清除宦官势力,最后反被宦官所清除,但何进引来凉州人董卓,三国时期的大幕才正式拉开。董卓也是三国初年的一个“狠人”,董卓迅速清除了十常侍,而且掌握了朝廷大权。此时无论汉少帝还是董卓的更换的汉献帝,都无法左右董卓,董卓的权力比霍光还要大。那为什么董卓不选择当皇帝呢?

    公元189年,何进诛杀宦官未成,反被宦官所杀。但之前何进已经密诏董卓进京。何进死后,他的部将吴匡等人联合董卓的弟弟董旻开时反击,后来董卓从宦官手里迎回汉少帝,从此董卓掌握东汉大权,他的地位比后来的曹操还要大。

    但董卓掌握东汉大权后,并没有及时巩固自己的权力,拉拢一些人,而是大开杀戒,对一些不听话的大臣动了杀心。而且董卓还主持废掉汉少帝,立汉献帝。这一举措也引起一些大臣和诸侯的不满。

    董卓大权在握,还没等稳定权力,各地就掀起轰轰烈烈的讨伐董卓之战。董卓虽然来自凉州,但他在凉州并没有什么势力,即使后来掌握大权后,其实力也不强。面对全国“反董”大军,董卓只靠一个吕布显然不行。

    不仅全国有反董的势力,就连朝廷内也有反董行动。王允就是其中一个,王允成功之处就是联合董卓养子吕布,成功清除董卓。192年,董卓去皇宫参加皇帝的庆功会,吕布是护卫,当董卓车队到北掖门时,李肃等人突然用长戟刺向董卓,把董卓挑出车外。董卓让吕布保护,但吕布却拿出诏书:“有诏讨贼臣!”吕布背叛了董卓,并杀了董卓。

    从董卓掌权到被杀不到三年时间,可以董卓立足不稳,无论其身边人,还是朝中大臣,以及外部势力,董卓都没来得及臣服他们。因此董卓即使有当皇帝的心,两年多的时间太紧,他地位还未巩固,不可能去当皇帝,当了也白当,也会被全国讨伐。

    董卓掌权后并不想大臣,他的目的就是当皇帝,但董卓根基浅,还没有时间稳定局面时,就被吕布所杀。其实即使董卓想当皇帝,从全国的来看,东汉的各方势力太强大,他们不可能听从一个凉州来的人夺了刘氏天下。

    董卓的确不是出生于显赫世家,这在东汉来说,董卓的出身没人瞧得起。别人瞧不起他,也不可能拥护他。因此朝中大臣以及宦官们,对于西北来的董卓从开始就看不起,怎么会拥护他呢。因此,当时东汉朝中的阻力很大,像王允这样的汉臣,为了“清董”,他一直密谋策划,最后连美人计都用了,还成功了。

    除了来自朝廷内部阻力,外部各诸侯势力对董卓也不会服从,认为董卓的成功是天上掉馅饼,因此董卓掌握大权后,各诸侯都不服。董卓当皇帝后,各诸侯势力必定要反对,而各诸侯实力都很强大,其中袁绍就是一个实力很强的人物,当时董卓就对袁绍没办法。

    还有一个“反董”强烈的人是江东的孙坚。190年,孙坚就率荆州、豫州军力北上雒阳,但被打败。191年,孙坚再次北上与董卓交战,此次孙坚战胜。这一年,董卓曾派李傕劝降孙坚,但被拒绝。孙坚继续率军攻打大谷关,董卓大败,留下兵力与孙坚继续对峙。

    从《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上看,董卓是一个很残暴的人。这与董卓性格及当时环境有关,如果董卓不大开杀戒,更没人害怕他,也不会有人追随他。

    从史料记载看,董卓有西北人的豪放,其实这种豪放当时是一种粗鲁的表现。董卓掌握大权后,不知道如果恐固权力,而是迷恋酒色,从而轻易上了王允所设的套。有人说董卓没有长远眼光,没有看到危险性。

    从东汉的形势来看,天下大乱,而且黄巾起义点燃了东汉内乱的根源。各地诸侯打着维护东汉政权的幌子拥兵自重,互相间抢地盘,根本没有把董卓放在眼里。

    如果董卓有曹操那样的眼光,培养出一批自己得力的人,而且会用人,不要试图先去享乐,那么董卓也有可能当上皇帝。但董卓缺乏的太多,无论眼光还是策略,基本是一个白丁。就连自己的养子吕布,董卓都没有笼络住。面对全国的反对的诸侯势力,如果联合一批打掉一批,或许董卓当皇帝来得更快。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