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校场之上,秦烈正在军队中与将士们交谈,在这时,一位侍卫跑了过来,对着秦烈说道。

    “何事?”秦烈看着侍卫,问道。

    “报告主公,城外有一支军队正在向卢奴开来!”侍卫随即说道。

    秦烈一愣:“军队?”

    现在的中山郡都是没有什么外患了,即使是有,也是零零星星的,也完全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可是看着既然侍卫来报告自己,这支军队的来头一定不小。

    “有多少人?”秦烈问道。

    “有数万人之多!”侍卫回答道。

    “数万人?”秦烈有些吃惊,再怎么说自己的郡中也不会出现数万人的队伍。

    “距离卢奴还有多远?”秦烈问道。

    此时的秦烈也不是很担心,因为此时的秦烈想起来曹操的檄文,也就清楚了什么时候要来军队,并且早在很多日之前,自己就收到了来自公孙瓒的书信,说是要从中山郡借道。

    诸侯会盟的地点没有变,依然是在酸枣会盟,而酸枣会盟,处于幽州的公孙瓒就要经过冀州。

    就在前几日,秦烈也曾经收到过讨伐董卓的邀请,毕竟自己也是一方诸侯,虽然不见得比得上那些老牌的诸侯,可是自己的也是曾经名扬天下过,在这个立场来说,自己在这里很受待见。

    话说酸枣会盟,秦烈是不想去的,酸枣会盟中的酸枣不是吃着酸枣来会盟的意思。“酸枣”一词是一个古地名,因为那个地方盛产一种果仁可以入药的“酸枣”而得名。当时的酸枣是陈留太守张邈管辖的一个县,现在地理位置属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为什么要在酸枣这个地方会盟呢?这是因为会盟之地,要选择交通好的地方,这样才方便各地前来。会盟的各诸侯,以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为主,而酸枣这个地方,正好是连接中原各州非常便利和重要的黄河古渡口。这就好比朋友聚餐一样,通常都会折中选择一家大家彼此都觉得距离适中,交通便利的餐馆吃饭。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不是简单的滋养大地,它是有脾气的“母亲”。在古代,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黄河中上游,因为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呈几字型,因此河道几无变化。但黄河自丘陵山区的洛阳孟津县流出后,夹杂着大量的黄土高原的泥沙,一泻千里,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上。因此,古代的孟津是个非常重要的黄河渡口,又在洛阳西北不远处,所以又是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设有洛阳八关之一的孟津关。很久之前的武王伐纣,就是在孟津渡口附近,与八百诸侯会盟,共伐朝歌。

    黄河母亲,到了下游之后,都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哪个时候河道淤积了就改道往顺眼的地方走。常常是侵入了当地原来水系河道,直至流入大海。

    发生在延津的这场酸枣会盟,只是一个开始。后来袁绍和曹操的中原争霸战,除了官渡之外,酸枣将是另一个重要战场。

    酸枣会盟的盟主袁绍全程缺席,太守助理全程主持大典,所发誓约感人泪下,催人奋进

    首先是刘关张一定不在这次会盟中,也一定没有三英战吕布这么赖皮的3V1的武将挑战,可能压根就没参与这次讨董大战中。小说中,刘备是跟着公孙瓒,才蹭到了进入十八路诸侯会盟现场的机会。而正史中,公孙瓒说是要来讨伐董卓,但却是假道伐虢,惦记着当时韩馥的冀州地盘。

    其次,酸枣会盟的盟主袁绍,也没有亲自来现场。当时的袁绍,远在渤海郡,他积极响应讨董号召,将自己的讨伐部队屯到了河内郡太守王匡那,由冀州刺史韩馥负责粮草,袁绍自己并没有来酸枣。当时在酸枣会盟的只有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等。曹操作为张邈的附属部队,其实是没有资格与各位大佬们平起平坐。

    因此,酸枣会盟中大家心目中的盟主没到场,各位诸侯都不愿意代盟主主持这次会盟典礼。这个时候,上集里介绍的广陵太守张超的助理臧洪,自告奋勇,登坛主持大局。他在典礼上的那些话,后来被小说作者套用给到袁绍的台词里: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史料中有说,臧洪语气慷慨激扬,声情并茂、涕泪交流,发表了一场鼓舞人心的演说。当时听到这篇盟誓上至刺史将侯、下至卒伍仆隶,没有不感动振奋的。

    这样一位人才,日后被袁绍重用,任命为东郡太守,治所东武阳城(今山东莘县)。可惜,袁绍在曹操攻打臧洪旧主张超的时候,阻扰臧洪前去救援,张超被曹操所杀的同时,臧洪也与袁绍决裂。袁绍气不过,派重兵围攻东武阳城。臧洪在城中固守了一年多时间,城中粮食吃完了,就以老鼠为食,老鼠吃完了就吃兵器上皮革,臧洪甚至将自己的爱妾杀了以分赐将士们充饥。

    到最后,对东武阳城中的士卒百姓说:“我是为了大义反抗袁绍,你们都因我凭空遭此横祸。趁着城还没破,你们带着自己的妻儿逃出去吧。”可是竟没有一个人愿意舍臧洪而去,城中百姓士卒无论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臧洪的人格魅力与刘备相比不遑多让。可惜,这样一位忠爱仁义之士,在乱世之中一般都会早死。而像刘备这样的人物,除了仁义之外,还有来自底层不屈的生存之道。不以一时的失败受辱而一蹶不振,虽经多次落魄潦倒,始终坚持自己的王道理想,大器晚成,终成霸业。这一时期的臧洪、刘备,以及千千万万的跟随者,是后世为之敬仰的真英雄。

    从这点来看,臧洪能被一众诸侯同意在酸枣会盟登坛,短暂行使盟主之职,一点也不觉得突兀。

    盟主袁绍和加盟者糟糕的表现,注定是一场令人深感耻辱的窝里斗。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