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春游曲 >第三一一章 杀子之心
    万春殿内,只有李渊、李世民父子二人。

    谈起这几年来李建成、李元吉的所作所为,李渊是又气又恨,对这两个儿子他已是大失所望。

    想起这几年三个儿子争斗不休,再加上两位宠妃的背叛,李渊不由唉声连连,看透了世事人心,有些心灰意懒。

    ------

    李渊一直在想,费尽一生的精力,去追逐皇权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到底为了什么?

    是家族的荣耀?子孙的荣昌?还是为了个人的权力和欲望?

    父子亲情、个人私欲,与江山社稷相比,孰轻孰重?李渊已经在心中掂量了无数遍。

    李渊到了这个年龄,个人的私欲已渐渐消退。维护家族的荣耀、子孙的荣昌,如今在李渊的心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

    要维护家族的荣耀、子孙的荣昌,首先是要保证江山社稷永固。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要保证江山社稷永固,就得抑制自己的私欲。

    在儿子们反目成仇、宠妃背叛的双重打击下,李渊已决心做个了断。

    要保证江山社稷的万世传承,对李建成、李元吉这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就不能再姑息,不能再手软。

    ------

    想到即将对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要下重手,李渊心情不免满怀沉痛,“大郎、四郎”的称呼他已喊了几十年,在这亲切的称谓里,有父子亲情和血脉相连。

    “虎毒不食子”,不到万不得一,谁又忍心杀死自己的儿子?

    但生在帝王之家的儿子,却与平常人家不同。

    生在帝王之家的儿子,要么继承大统,要么本本分分地安享荣华,要么就得去死。除了那个继承大统之人,任何人都不能觊觎至尊之位,否则只有死。

    -------

    而李渊这三个成年儿子,都对继承大位怀有梦想,而大位只有一个,只能传给一个儿子。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告诉李渊,这三个儿子只能留一个。

    任何的仁慈,结果都会流更多的血,和更多的杀戮。杀戮过后,是风雨飘摇,动了江山社稷的根基。

    -------

    李渊亲历的北齐、北周东西两朝,皇族之中,兄弟、子侄相互倾轧。

    二十多年间,北齐、北周,都换了六个皇帝。

    结果是,江山社稷归了别家。

    隋文帝杨坚乘两朝骨肉相残之机,灭了北齐,篡了北周,建立隋朝。

    ------

    到了隋朝,隋文帝五个儿子,一个个都有夺嫡之心。

    二子杨广设计谋害三个兄弟。杨坚废了太子杨勇,三子杨俊、四子杨秀都被贬为庶人。

    杨坚不忍杀害三个儿子,结果长子、三子、四子最终还是都死于非命。

    剩下最小的儿子杨谅,仍不被杨广所容,最终起兵谋反,兵败之后被囚而死。

    兄弟相残,断了自家根基,再加上传子无良,杨坚费尽心机打下的江山,被杨广转眼之间断送。

    -----

    还有战国之时的赵武灵王,废了大儿子公子章的太子之位,却不忍杀他,最后导致“沙丘之乱”。

    赵武灵王,因一时的仁慈,不但未保住公子章,自己反而被活活饿死在沙丘行宫。

    ------

    想到这些,李渊一脸的哀伤,他忍住眼中的泪水,摇头看着李世民,“阿爷很难。”

    李世民看着这位鬓发已白,内心孤独的可怜老人,想想自己竟有挟持他的打算,心中不禁愧疚万分。

    他含泪对李渊道,“儿臣不孝,不懂阿爷的难处,多年来一直惹阿爷伤心。”

    ------

    李渊端起案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将茶盏放于案上,怜爱地看着李世民,仿佛坐在前的李世民还是一个几岁的孩子。

    李世民帮李渊添上茶水,将茶壶放好,发自肺腑地对李渊道,“儿臣至死不会违逆阿爷,一切皆以江山社稷为重。”

    李渊和蔼地看着李世民,温声道,“多年以来,阿爷心中的太子人选一直是二郎,多次动过废去你大兄,改立你为太子的念头。”

    “然而,礼教宗法的规矩不容更改,阿爷心中虽有这个想法,但你大兄却无大的过错,阿爷也没有废去他的理由。”

    ------

    李世民明白,此时的李渊,有一肚子的话要对李世民进行倾诉,只有等他将心中的话说完,他才会更舒畅一些。

    李世民注视着李渊,默默地不说话,静静地听他一吐为快。

    ------

    李渊继续说道,“自杨文干叛乱之后,我便有意试探你们二人。对你大兄施以宽纵,置他于顺境之中;对你施以严苛,置你于逆境之中。”

    “两年多来,在宽纵之下,你大兄作为太子,不思修身上进,却沉湎于享乐游猎,昵近小人,竟然秽乱后宫,做出有悖天理人伦之事;而你在我的苛责之下,却能谨慎自守,心中装的始终是江山社稷。”

    “两年相试,优劣之分,已是判若云泥。”

    -------

    对于李渊相试之事,李世民是知道的。

    这是李世民与封德彝密商后,由封德彝向李渊进献的计策,目的是让李渊看到李建成的真面目。

    古语有云: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封德彝向李渊进献的,实则是欲擒故纵之计。

    在李渊的宽纵之下,李建成、李元吉还真的利令智昏起来,越来越肆无忌惮。

    ------

    说完相试之事,李渊又向李世民解释,为何要流放王珪、韦挺、杜淹,和打压秦王府幕僚。

    李渊对李世民道,“王珪、韦挺、杜淹三人皆是卿相之才,是将来安邦定国的栋梁,阿爷怕他们搅进你们兄弟相争的旋涡之中。假如他们因此获罪,实在可惜。”

    “杨文干之乱,他们确是无辜,阿爷将他们流放,实是在保护他们。”

    “等你将来继承大统,将他们召回,然后委以重任,对他们便有知遇之恩,他们定会忠心效命于你。”

    ------

    李渊缓了缓,接着说打压秦王府幕僚之事。

    李渊深有感触地道,“自古以来,有功之人,难免居功自傲,不易节制。”

    “尉迟敬德、程知节、房玄龄、杜如晦,多年来跟随你身侧,有的是冲锋陷阵,有的是出谋划策,随你平定天下,功劳卓著。将来如再辅佐你继承大统,必将生出自傲之心。”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