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学渣的科学家时代 >第二百一十九章 哪个男孩子会拒绝一把12.7毫米的反器材狙击枪?
    Y型钢极其优异的抗侵彻性能,足以让坦克和军舰变得更加强大,在战场上,一辆无法击穿的坦克意味着杀戮和胜利,作为祖国的盟友,日本人很可能会通过上层途径,得到Y型装甲钢技术。

    如此一来,日本人的坦克和军舰就有可能用上这种顶级防护材料。

    这对于缺乏有效反坦克武器的中华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说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余华这是一种资敌行为。

    “我知道,但我不在乎。”余华闻言,知晓拉贝这番话的意思,轻轻摇头,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Y型装甲钢技术落入日本人手中——拉贝这个假设情况大概率出现,毕竟二者属于盟友,共享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

    关于这个问题,余华早就想过,而他结论是——

    即便日本人得到Y型装甲钢,也不会对抗战产生根本影响。

    为什么?

    首先,由于中华战场烈度和水平远不及欧洲战场,日本人的豆丁坦克就能纵横四方,完全没必要耗费昂贵的Y型装甲钢。

    其次,从时间维度讲,德三不可能第一时间与日本人共享这种尖端材料,日本人获得Y型装甲钢的时间节点,大概在二战爆发前后,甚至会到1940年。

    1940年,日本人注意力已然放在东南亚,谋划太平洋。

    最后,从资源角度考虑,矿产资源极其匮乏的日本,注定无法大量生产Y型装甲钢这种顶级防护材料,受限于此,决定Y型装甲钢的产量不会太多。

    产量不多,那就必须选择性使用。

    给纵横中华战场的坦克吗?

    还是那句话——可以,但没必要。

    这种先进的顶级防护材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军舰,因此,产量不多的Y型装甲钢必然要向战列舰和航母倾斜。

    话说回来,就算日本人把Y型装甲钢用在坦克上,身为骨灰级军迷的余华,丝毫不缺反制手段。

    采用聚能战斗部的40毫米单兵火箭筒,可以轻而易举击穿二战期间所有类型的坦克正面装甲,这是装甲车辆的噩梦。

    有了反制手段,还需要担心Y型装甲钢的影响吗?

    不需要。

    余华不在乎的原因便在于此。

    当然,这些都是余华的分析推测,基于数学计算给出的推测结果,概率仅有80%左右,无法达到100%准确。

    整条逻辑线回归最后,一个有趣的事情发生了,Y型装甲钢对防护力的提升,将会令整个太平洋战场的烈度提升一个等级。

    更加残酷,更加激烈,也更加持久。

    让双方打红眼,让双方的鲜血疯狂流淌,如此,留给中华的机会才多。

    余华不会改变什么东西,他只会让有些人的刀略微锋利一些,或者,直接变成拥有放血槽的三棱军刺。

    这叫持续性可控放血,隶属于内心最深处的放血计划。

    而这些东西,余华可不会对拉贝诉说。

    我知道,但我不在乎?——拉贝怔在原地,这个回答让他有些……

    手足无措。

    不在乎?

    为什么会不在乎?

    要知道,得到Y型装甲钢技术的日本人,将会更加强大,余华为何对日本人的强大无动于衷,甚至不在乎?

    拉贝百思不得其解。

    “拉贝先生,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学生这就告辞了。”余华没有在意拉贝心中的疑惑,也没有解答,作揖行礼,准备离去。

    拉贝深呼吸一口气,摇了摇头,示意没有问题:“路上注意安全,余。”

    余华笑着告别拉贝,起身离去。

    “完全猜不透你……”拉贝双眼凝望余华离去的背影,轻声自语着。

    猜不透。

    这名年轻的中华学生,就像是一个无比困难的谜语般,让人绞尽脑汁都猜不透他的真实想法。

    ……

    骄阳如火,地面热浪翻滚,街上已然炎热起来。

    余华出了拉贝居住的房屋,不快不慢行走于街道旁,往清华园而去。

    “技术换设备的计划初步达成,接下来就等签订协议,由于这件事较为敏感,我不能以真实身份把机床设备交给组织,要不然无法解释机床来源,可以让拉贝将机床运到天津城,完成交易后,我再用张三的身份赠予组织,这样我的身份就不会暴露,时间上勉强够……”

    沐浴于如火般炽热的阳光之中,余华默默思索接下来的旁枝末节:“有了这批机床,根据地就能有完整工业体系的种子,虽然很遥远,但比起什么都没有要好太多,此外,我需要修订一下原定计划,以这批德国机床的含金量,完全可以为根据地构建一定水平的军事工业……”

    为根据地构建一定水平的军事工业!

    这是余华最新的构思,原本不再原定计划之中。

    余华最早制定原定计划,只要在出国之前研发出氧吹炉即可,后来由于得到埋弧焊机触发电渣重熔技术的构想,便加入电渣重熔技术。

    有氧吹炉和电渣重熔组合,根据地能拥有自主生产钢铁的能力,为下一步建立军事工业奠定扎实基础。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拉贝的出现和这批德制机床,让余华不得不第三次修改原定计划。

    莫得办法,这批德制机床真的太重要了,就如同玄幻小说主角遇到的奇遇,可遇而不可求,珍贵到过分的程度。

    全品类德国机床,世界上任何一支工业力量都会对其垂涎三尺,有了这批全世界最先进的德制机床,根据地工业发展水平至少提升了三十年以上!

    一夜之间,机械制造业水平超越欧美!

    这就是德制机床的独有魅力。

    对于根据地军事工业‘一定水平’的定义,余华要求并不高,具备自主制造后拉栓动连发步枪、60毫米迫击炮、12.7毫米高射机枪和105毫米榴弹炮等轻重武器的能力就好,研发设计暂时不管。

    后拉栓动连发步枪和60毫米迫击炮属于正儿八经的刚需,

    12.7毫米高机主要为防空火力,可以保护根据地工厂,提供反制能力,不会单方面挨打。

    至于105毫米榴弹炮,产量可以很少,一个月可以低到一门,但绝对不能没有。

    对抗日战场而言,105毫米榴弹炮有着战略武器的属性。

    至于根据地军事工业能否达到这个水平,答案是,能。

    目前来说,以轻重武器为主的军事工业前置技术已经点亮,余氏七塔技术,完整火炸药技术,石油技术,全品类尖端机床设备,电弧炉冶金工艺,只剩氧吹炉和电渣重熔技术没有点亮。

    七大技术全部点亮,便可自主生产制造轻重武器。

    不过,建立根据地军事工业的事情暂时不急,步枪型号和各火炮型号留到以后再定,眼下还是先把这批德制机床抓到手里再说。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稳定推进技术换设备计划的落实,直到二十四台德制机床加工设备抵达中华那一刻再说。

    ‘技术换设备计划’的后期工作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整件事需要保密,不能让外人和组织知道余华与德国人身份的拉贝,交易这种顶级防护材料。

    二是借用张三身份,将机床设备赠予组织,最后再由自己接手。

    “德制机床很重要,氧吹炉和电渣重熔这两项基础技术也不能放下,电渣重熔技术是生产重炮的核心技术,配合高精度德国机床,完全可以造出105毫米—155毫米区间的大口径火炮,此外,我还能满足一下个人的爱好,定制一批基于炮钢材料的12.7毫米反器材狙击枪,提前将狙击手概念和狙击枪概念引入这个时代。”

    “毕竟,哪个男孩子会拒绝一把12.7毫米的反器材狙击枪呢?虽然不怎么符合二战的时代特色,但我乐意。”

    “光明就在眼前,路漫漫其修远兮,加油,余华。”

    阳光照耀之下,脸上挂着微笑的余华,一步一步迈向前方。

    面朝阳光,背朝北平。

    步伐不快,胜在稳定。

    苍穹之巅,骄阳似火,灼烧天地。

    火,即是毁灭,亦是新生。

    ……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