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中国道教也有趣 >第四十四章 药自外来,丹由中养
    陆西星开创了内丹东派,当然这是李西月说的,那么道友们是否想到过陆西星的师傅是谁?吕洞宾吗?当然这是他自己说的。

    事实上呢,陆西星应该是没有正式拜过师,也就是说他没有明确的师承关系,没有去某个道观里住上一段时间,没有明确记载入过道籍,甚至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他是道士或者以道士自称,于是有的学者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陆西星不是道士,而是一个终生都没有脱下那件儒士长衫的儒门弟子。

    那么没有师承,没有门派传承,甚至不是一个道士的陆西星是如何开创一个门派的呢,所创的东派是不是野路子的产物?

    有学者分析说,很大的可能是凭借着他那扎实的儒学功底。

    道友们想一想,如果参加过九次高考,那基本功得多扎实!正是因为功底扎实,所以陆西星才能够依靠他强大的自学能力,参悟老庄、钟吕丹经,再加上很可能远超常人的悟性,最终融汇三教、功参南北,完成了以南宗阴阳派理论为核心的东派丹道的开创大业。

    事实上,最初的江湖上并没有什么东派,曾经是陆西星遇吕洞宾的北海草堂更没几个人知道,为什么呢?自然是他这一派人丁不旺,除了那几个一起修行的好友以外,都没有想起来收些弟子传下衣钵,顺便还能收点学费补贴家用,以至于毕生研究的博大精深的东派丹法后继无人,在江湖上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影响力了。

    当然了,也不能说一点影响没有,酒好不怕巷子深,陆西星的丹法理论相当完善,顶着吕洞宾的名头,还留下了那么多不错的著作,一朝首辅都曾出钱为他出版,多少还是有几个人知道他的。比如,陶素耜、仇兆鳌、傅金铨等丹道大家都相当认可陆西星的成就,借鉴的也不少。还有一些人甚至连陆西星的面都没见到过就自称是他的弟子、传人,当然只是自称而已。所以说在李西月之前,陆西星的丹道一直有流传,当然了,假如没有两百年后李西月横空出世,江湖上就没有东派,知道陆西星的可能寥寥,他的著作、丹道思想湮灭在历史中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下面简单讲一讲陆西星的主要丹道思想。

    首先,作为吕洞宾的传人,就算是自学的,在性命双修的问题上,陆西星还是偏重于先性后命的。性命双修、先性后命、先命后性讲得太多了,这是双修的理论基础,陆西星说:“修道之要,莫先于炼性”,神是性功的药物,精、气是命功的药物,以神定精驭炁,总体来说他的确是传承了是北宗的丹法是没问题的。篳趣閣

    陆西星写过一部《玄肤论》,从名字上可以看得出来,里面就是讲性命学的。当然他很谦虚,说自己的理论很肤浅,谈不精深、离圣人的想法距离当然不知道有多远。按照正确的理解,陆西星大概是想说自己的性命学就算达不到圣人的水平,不过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样子了。

    陆西星的内丹性命双修思想在很多作品里都有体现,比如在《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中有这么一句注解:“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精气神是相依相合的关系,“精盈则形固,形固则神安,而长生久视之道端在是矣”。

    上面讲过,丹法从二分发展到三分以后就有了天、地、人三元丹法,陆西星得吕洞宾传的人元丹法,实际上就是阴阳双修的阴阳派的丹法。地元丹法则是外丹法,就是借助药物炼大丹,通过服食丹药达到筑基,就是炼全阳之体。天元丹法则是清静丹法,就是传统的内丹法,不再借助外丹在自身凝聚大药。阴阳派说到底也是性命双修,所以陆西星人元丹法大成后,天元丹法、地元丹法同样要修炼,这就是清静头,彼家尾,性命双修以达真仙境。

    前面讲过实际的功夫,无非也是金液炼形、玉液炼己,道友们应该熟悉了。陆西星用了一个很直观的比喻——水和泥的关系来解释炼性的实质和过程,他说性如水,先天就是很纯净状态,不过这种水平时看不到,我们看到的全是有杂质甚至是污水,这就是后天的水。如果更严重一点,后天就如同掉泥里的水,普通人的眼里看到的就只有泥没有水了,更不用说纯水了。当然,没有水的泥也就不能称之为泥,不能流动只能是一块土了,那就没有炼性的必要了。性命双修就是要把掉进泥里的水重新变得纯净,就是要去除那些污染了本性的情识,就是后天返先天,就是逆修的过程。

    至于如何去除情识,如何炼性,使性达到圆明清静的境界,陆西星吸收了理学家们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同时还吸收了佛家的去妄迷,达真觉的境界。他说佛家的和尚们说的特别好:“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前提是你得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用它去看破蒙蔽你的浮云。

    有这样一个伟大理想,那么大乘佛教的《楞严经》肯定是不可能略过的。熟悉佛学的道友应该知道,唐时流行的是《圆觉经》,到了宋元明时,就成了《楞严经》的天下了。比如王安石、钱谦益等人都喜欢看这部经书。陆西星拿过来好好学习了一番后,特别是晚年,每有感悟就动笔注解,共注解了两次,一为《楞严经说约》,一为《楞严经述旨》。在《楞严经述旨》中陆西星从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到非无想共讲了12个层次,当然这些内容不是我们关心的,就不讲了。

    陆西星研究的佛经并不止《楞严经》一部,《五灯会元》,就是《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和《嘉泰普灯录》这五部禅宗史书,在他的很多作品里也引用过不少内容。

    所以说,有些学者总结陆西星晚年参佛,其实也并不完全正确,很早的时候他便三教兼修,什么书都研究了。道家自不必说,诸如理学的无欲固静,佛家的去迷存真等等这些东西在他身上都有所反应了,也就是说他既有温润如玉,又有道骨仙风,也没忘记不染六尘。他自己也说过:“以文儒究心二氏,垂二十年”,只不过某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有所侧重,某种气质展现得更多一丝罢了。

    实际上呢,陆西星并不赞成佛教了性,道教了命的说法,这本就是三教都有的主张,为什么非要说别人有的,我也有的,就应该划归对方阵营的呢。

    和后世的李西月一样,陆西星他们二位表现出的三教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区别只是在表达的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同时都提出不应纠结那些末节问题,“不思其本,只谈其末”是要不得的,至少三教所追求的道是一致的。

    接着说性命双修的话题。陆西星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内药无为无作而实有,外药有为有作而实无”,性要静养。服食外丹为主的修炼方法是地元丹法,陆西星所说的“药自外来,丹由中养”就是指的内外丹法结合而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