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鬼的传说,相信大家最早是儿时从大人们讲的故事中听到过.

    在心理学上,有种学说认为心理疾患者有时产生的一些恐怖幻想,来源于原始祖先对神鬼的敬畏和想像.

    姑且不要追溯到如此久远.

    但神鬼的传说对于心理疾病的形成来说,确实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为一些心理疾患者最初是被所谓的“鬼”所惊吓而诱发疾病。

    但不要认为这又是一种新的见解,这也不是在漫无边际的探寻那些形式多变的表面诱因。

    事实上这并不是深层心理学的初衷,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深层心理仅是把所有多样的疾病形式还原为最简单的一些普遍本能。

    热衷于形式多样的探讨,只能让人分散心理精力。

    但如果只追求笼统也是不合理的,会让人失去真实感和具体性。

    之所以把“鬼神”单独列出来阐述,只是心理分析自然生长的结果。

    一种更接近本源的记忆。

    所以,即使突然从心理学跳到鬼神的话题上来,这二者也是紧密相关的.

    并非不着边际.

    只是这种关联性太过隐秘,不深入细致,根本无从发现.

    具体来说:鬼神与前面多次强调的妥协机制存在着微妙的联系.

    初一听来,实在是云山雾罩、不可理喻.

    把鬼神和妥协放在一起,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牵强.

    就像在前面最开始把脏肮和恐惧放在一起时,总是让人觉得生硬的.

    只有到后来用“呼吸”这个关键含义,才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

    同样的,鬼神和妥协也存在着一个关键点,令二者凝聚起来。

    这个关键点并非显而易见,但却又是不难找到的。

    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前面心理分析中所举的“闭眼躲脏水”的例子?

    这个例子说的就是:当一个人面对脏水的时候,会在最关键的时刻闭眼逃避。

    这有点像成语典故中的“掩耳盗铃”。

    等他睁开眼睛后,潜意识的逃避机制会认为自己并没有弄脏。

    实际是麻木在“肮脏”中。

    只有等到一种干净的东西激发了他曾经干净的记忆,“干净”和“肮脏”才会激发成为一对自我冲突;形成“强迫”。

    同样的,后面的心理分析所描述的妥协机制,也类似于此,如下例:

    外界人群突然闯入S家中,危胁到他母亲,并被某种意外阻止了他本能的反抗能力,会极其隐秘地分散他对母亲的爱与安全感.无形中转移到那些‘入侵者‘身上.造成他以后分散的爱与安全感,必须不断被人证明和认同,他才能得到.这个机制其实不难理解。就好比一个本来很勇敢的人,却因某个意外,天生的勇气受到阻碍。于是对侵犯他母亲的人产生了妥协。好像在求饶说:“请你们不要伤害我母亲了,我们这么可怜……”这种妥协在日常生活中,弱者遇到强者时,似乎再正常不过。但患者的妥协程度远超常人,而且这次妥协对他来说是最初最原始的妥协。所以,本来是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和保护她的勇气。突然之间变成了妥协。人格在无形中偏向了“侵犯者”,而不是对抗“侵犯者”。所以,他的爱与勇气,也会从母亲转向‘侵犯者‘.从无意转向有意.以后要不断被人证明和认同,才能够得到爱与安全感.如果在以后要他去对抗强者,那是异常紧张和恐惧的.因为他的一部分人格早已经妥协粘附到对方身上.

    (形象点说:就是前面那个“闭眼躲脏水”的例子。)对抗强者,首先就是在对抗自己.正印证一句俗语: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会过多地考虑对方的强大,吸收成为自我的一部分.结果就是:对方几乎是宿命般的不可战胜;自己的抵抗力太过渺小;几乎注定会失败;对抗别人已经没有意义.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想有力量对抗强者,最好就是要完全让自己静下来,恢复到最初和母亲相识的那一刻,不受任何的外界暗示,不管是怜悯、赞叹还是恐吓的暗示.

    因为这些外界声音,与我在前面多次强调的“偶然事件”中阻碍S本能反抗的神秘因素,有一定的隐晦联系。如此详尽的描述。

    大家是否会联想到,人们常说的的“鬼上身”,难道不就和这妥协机制如出一辙吗?

    “鬼”不过就是他曾经本能反抗意外被压制,而抵抗失败的“侵犯者”,而导致妥协到他们的人格中,使他和“侵犯者”的人格成为了一种胶着或粘附状态。

    只是因为人们的“鬼故事”而为这种胶着状态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由此可见,被害妄想症者害怕的到底是什么。

    他们自我监督的功能异常强大,以至于一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都足可以令他们严格禁锢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对于强迫症者而言。鬼神故事的暗示作用往往可以直接诱发他们的强迫症状。

    比如有一位患者的强迫攻击意念,仅是看了一篇鬼故事而诱发。

    故事中的鬼就是一个复仇鬼。

    只是儿时从大人口中听到的类似于“鬼上身”的故事,诱发了他曾经人格粘附于“侵犯者”的潜意识记忆。

    对于抑郁症者而言,鬼神的影响并不像强迫症者如此直观形象。

    但他们却有一种真实的最初记忆:在儿时,他曾想过,如果鬼神真的存在,他的所有信仰都会被颠覆,而使自己形成一种完全陌生、绝望的观念。

    而抑郁最开始发生的时候,恰恰就是这种信仰完全崩塌的感觉。

    说来说去,还是回到了“妥协”机制上。

    因为妥协,人格才会类似于一种胶状物,“粘附”到别人的人格上。

    因为“粘附”,才会极端对“鬼上身”敏感。

    最后一个结论就是:曾经的意外妥协,就是健康与病态的最初临界点。

    换句话说:对鬼神传说的敏感也就是最初临界点。s男曾经面对家中突如其来的“入侵者”,仅有朦胧的记忆,分不清是人是鬼。

    虽然从心理学上、客观上可以肯定是人,但当时他就是这种模糊不分的记忆。

    因为这种最初临界点,他有时曾有过这样奇特的想法:当他害怕面对社会上的人的时候,想到鬼神的存在,就能冲淡这种社交恐惧。

    相对的,当他害怕鬼神的时候,只要感受到人群的热闹气息,就会淡化这种恐惧。——这也是最常见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