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锦衣辅国 >第241章 盐课3
    唐时,灵州有盐池十八,温泉池产盐最多,于是于神龙年间于此设立温池县,设置温池县的目的,就是为了管理这里的食盐生产与销售。

    至宋时,党项人谋反,割据夏州,盐池县的食盐收入更成了夏州的经济支柱,“数州之地,财用所出,皆仰给青盐。”

    到了国朝,置陕西灵州盐课提举司,额定大、小盐池盐工二百余人,免除杂役,专事煎办,年产食盐二百余万斤,专供延绥、陕西、宁夏修边,买马或接济军饷。

    太祖时,提举司设提举一人,从五品,同提举一人,从六品,副提举若干人,从七品,所属吏目一人,从九品,库大使、副使各一人,各场、各井盐课司大使、副使并一人。

    至太祖十年,降为陕西灵州盐课司,为正八品衙门,设大使、副使各一人,这就是现在的灵州盐课司,规模已大不如前。

    另设静宁、萌城盐引批验所,何为盐引批验所?食盐从盐池运出销售,须将盐运至静宁州、庆阳府验掣后方能发卖,是为批验。而食盐售完之后,盐引要交付卸载店主销毁。这两处批验所的大使,由盐课司大使、副使兼任,正好一人兼任一处,倒也不偏不倚。

    验,就是检查,灵州大小盐池的盐出境,都要到静宁或者萌城批验所接受检查。由盐商把盐运到这两地,由批验所把盐包一一过秤,检查重量是否与引票开局的数目相等,若符合则给予凭据,放行过关。

    否则,就是私带,罚款都是轻的。

    所谓成也批验所,败也批验所,萌城盐引批验所因路途遥远,盐商都不愿转辕北贩,使得陕西几乎尽是私盐。

    张璟此来,就是来打击私盐的,准确的说,是来打击那些私盐贩子的。私盐贩子大部分都是盐商,他们简直是两头发财。诚然,因为私盐的存在,老百姓吃盐方便了许多,但损害的却是国家的利益,肥了那些私盐贩子。

    张璟来到庆阳府后,并未直接就去大、小盐池以及批验所,而是在庆阳府城驻地安化县驻留。在征用了一处别院后,张璟安心的住了下来,因为他清楚,自己来庆阳府的目的并不是秘密,他就是来查私盐的,所以,着急的应该是那些盐商,以及与盐商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的庆阳府官员。

    庆阳府知府王成府中,灵武县令贾丰,灵州千户所千户陈勇、盐课司的大使崔凡、副使史今,庆阳最大的盐商吕循、周端几人齐聚一堂。

    “这位来此的目的,不需本官多言吧?”庆阳知府王城看着在座一言不发的几人,无奈的说道,“如何应对,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商对策。”

    吕循与周端对视一眼后,吕循对周端使了个眼色,周端会意,拱了拱手,“太守、明府,两位大使,张总戎来此,乃是提举盐课,说白了,不就是要银子嘛,太守若是有暇,可去拜会总戎,他老人家需要多少银子,只要咱们拿的出来,就给多少!”

    这一招断腕求生虽无法彻底解决此事,不过也算是不是办法的办法了。要不还能怎么办?跟这位来硬的吗?活够了是不是?这位可是打破鞑贼,斩首七百余的狠人,自己手下那些私盐贩子凭什么跟人家叫板?

    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就是要钱吗,只要不过分,给就是了。他们这些年可是赚了不少钱,说富可敌国有些夸张,但就算是刚刚履新没多久的灵武县令贾丰,也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攒下了万贯家财,靠的是什么?不就是私盐嘛。

    连贾丰都身家深厚,其余人等就更不必说了,多了不敢说,这几人凑一下,至少能拿出几十万两银子来!

    几十万两啊,这可不是国朝后期,国外白银大量流入的时代,现在国朝白银还是紧缺物资。可见这几人赚了多少昧良心的钱。

    “对,周老板说的对!”众人纷纷附和,虽说把到手的银子交出去着实令人肉疼,但比起脑袋的安危,花点钱又不算什么了。

    只要是钱能够解决的事情,他们愿意花钱,花钱总比掉脑袋好吧?钱没了可以再挣,但命没了,也就没了。

    要是命都没有了,要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饿了无法充饥,冷了无法御寒。

    “好!”王成一咬牙,“本官就听你们的,待明日本官去拜访这位总戎,不过结果如何,此时还真无法定论。”

    在座的几人怂的不像话,没办法不怂。这位张总戎可是连石亨、徐有贞这等炙手可热的大臣都敢在朝堂上指着他们的鼻子大骂“国贼”的任,岂是那么容易相处的?

    “诸位能出多少银子?”王成问道。

    周端看了吕循一眼,这种事情他一般都是跟着吕循的步调走,二人不仅是生意上的伙伴,更是儿女亲家,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共进退,堪称亲密无间。

    “十万两!”吕循咬咬牙,给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周端虽然肉疼,但也只能跟着点头,“小人也跟吕兄一样,十万两。”

    王成满意的点点头,有了这二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想必那位张总戎会满意而归吧?盐课司一年解至延绥的银子也不过区区万余两,有了这二十万两,延绥镇别说只修个榆林城,就是重修长城,也足够把东起府谷、西至花马池的千余里长城修成了。

    如果这样,对方都不满意的话,王成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大不了鱼死网破呗,狗急了还跳墙呢。大家做过一场,万一成了呢?到时候给张某人报个遇贼,也就是了。就算不成,大不了跑路而已。

    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铤而走险”这四个字。

    张璟倒是没料到,他还没开始行动,庆阳府上下就开始琢磨着给他送钱了。私盐的产生,一是因为官盐太贵,而且质量不佳,加之国朝是户口食盐制,致使很多百姓为了买盐甚至要跑成百上千里路,既如此,我为何还要官盐?

    加之私盐的暴利很多人都无法拒绝,官员与商人的官商勾结,巨额的财富唾手可得,受财富吸引,自然就难以遏制了。

    对于张璟个人而言,对于私盐他并没有什么偏见,至少因为私盐,老百姓能吃上便宜的盐。但同样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官商勾结后的私盐泛滥,最终受损的是国家利益。

    若是想从根本上改变,改革盐法刻不容缓,但张璟人轻言微,加之对相关政策并不了解,就算想改,也是改不了的。

    况且,延绥镇防御工事的修筑,甚至军饷,都要靠灵州盐课司的盐税。但这部分利润现在都被那些贩卖私盐的商人侵占了,张璟还能怎么办?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