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锦衣辅国 >第299章 朝争13
    阉党历来是不受待见的,哪怕内阁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不得不与司礼监合作,但他们却并不认为自己也是阉党的一员,他们只是忍辱负重而已。

    所以,对于那些主动依附与阉人的官员,没人待见。虽然碍于阉人的权势,无法处置了他们,但想给他们使个绊子,倒也难不住大家,大家就是干这个的,可谓轻车熟路,对付个同僚而已。

    三边总制如此重要的职位,自然是不能让阉党给占据了。

    时间就这这种热闹下,慢慢的进入了腊月。

    “万岁爷,张楷的密折。”曹吉祥小心翼翼的把一个火漆封好的匣子呈给朱祁镇,这几日朱祁镇心气不顺,他这个眼前伺候的太监可就受苦了,有时候他真想跟兴安换换,但又舍不得这种经常在万岁爷面前露面的机会。

    只能说有所得就得有所失吧,能量守恒嘛。

    朱祁镇没好气的瞪了曹吉祥一眼,又是张楷,这张楷简直就跟自己犯冲,反正是他的折子,就没点好事!

    虽然很无奈,但朱祁镇仍是沉着脸把密折打开,刚看了两眼,脸色顿时就变了,耐着性子匆匆看完之后,朱祁镇的脸色已经青黑交加了,“荆襄流民之事,你知道吗?”

    听着朱祁镇仿佛从九幽之地传出来声音,忍不住打了个冷战,“回禀万岁爷,小人不知……”

    “不知?”朱祁镇冷哼一声,一脚把曹吉祥踹翻在地,“你这个东厂提督是如何做的?如此大事,竟然不知?是瞒着朕吧?”

    “小人不敢,小人不敢!”曹吉祥还能说啥,这事儿他的确知道,但并未在意,连流民具体有多少都不知道,更遑论其他?

    “宣李贤。”朱祁镇收拾怒火,再次拿起张楷的折子,若真如张楷所言,此时聚集荆襄山区的流民已达一百五十万之众!

    如何处置这些人,就成了摆在朝廷面前的一道难题。任其自生自灭肯定是不行的,就算目前看来没发生什么乱子,谁敢保证以后?

    湖广当地的大户可是每年都会去流民聚居的地方去“搜捕逃奴”,说白了其实就是去抓免费的劳动力的。

    万一流民忍受不了,揭竿而起,指望那些士绅,还是指望当地的官员?

    都指望不上的。

    不大功夫,李贤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在路上他就搞清楚了事情的起因,心里自然免不了埋怨张楷,这等大事,没见朝廷上下都装聋作哑嘛,为何?还不是没有彻底解决的能力!

    是的,朝廷没有彻底解决此事的能力,办法是有的,但没有能力去实施这些解决方案。

    对付流民,不外乎剿抚并用,先立威,这是剿;再谈条件,这是抚。

    问题是怎么剿?一百五十万流民,想要他们“畏惧天威”,没个二三十万的大军,是无法有立威的效果的。往少了说,二十万吧,从那里调?京营只有十余万,还得守卫京师,这些人是不能动的。那就只能调集卫所士兵了,现在的卫所是个什么样子,大家又不是不知道……

    然后是抚,不能光杀人吧?一百五十万人,真逼急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剿只能是辅助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与结果,最终还是得落到“抚”上来的。

    怎么抚?朝廷有这么多银子、粮食吗?咬咬牙倒是能够拿出来,那其他的事儿就不办了?

    李贤补锅的手艺再好,也顾不过这么多事儿来,荆襄流民从太宗朝开始就有了,三十多年下来,终于形成了现在的规模,现在追溯谁的责任没有必要,重要的是如何解决。

    怎么解决?剿抚并用呗,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没钱没人,怎么做?

    等李贤来到雍肃殿(即弘德殿,以前搞错了,万历时才改名叫弘德殿,是明朝皇帝召见臣工、处理公务的地方),朱祁镇的怒火基本上已经平息了,他也知道,荆襄流民这件事情,不是他发怒就能解决的,想要彻底解决,还是得如张楷所言,剿抚并用。

    朱祁镇把张楷的折子递给李贤,“此事既已至此,推托之词就不必说了,原德看看张式之的奏章,朕倒是觉得他的解决办法倒也可行。”

    李贤双手接过张楷的奏章,仔细的阅读了一遍后,低头沉吟,按照张楷的意见,先派一名干员任南京兵部尚书,作为湖广的后盾,一旦荆襄流民生乱,席卷湖广甚至河南时,此人可领南直隶守军,挥师西进,以作奥援。

    这可不是个好差事,首先南京兵部尚书本身就不好当。南直隶权力核心的三套班子分别为守备武臣、守备太监和南京兵部。

    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管着南直隶一带军队(主要是四十九个卫所以及巡检、守备等)的检阅、操练、后勤等工作,以及南直隶武将军官的选任考课等事务。

    但问题是,南京兵部并没有直接的权力,而是仍需要经过北京兵部确认才行。所以说,这几乎是一个鸡肋般的职位。

    在南京六部任职的,不是垂垂老矣,就是贬官夺职的。现在又遇上了荆襄流民这个火药桶,谁愿意去接这个烂摊子?

    这个略过不谈,关键还是第二条,湖广、河南两地总督的人选,此人必须文武兼备,且德高望重,否则,定然是压不住当地官员的。

    无法令行统一,就容易出乱子,但荆襄流民恰恰是最出不得乱子的,一旦出了乱子,百五十万流民真的乱了,席卷天下都不是不可能。

    “张纯不是请求致仕吗?”朱祁镇揉着脑门,一脸阴沉无奈,“准了,原德认为,何人宜为南京兵部尚书?”

    “这……”这可真把李贤给难住了,因为荆襄流民的缘故,南京兵部尚书的人选,必须得是会打仗的,绝对还不能是文官们互相吹捧出来的知兵。文官们平时怎么吹捧无所谓,但真到了关键时刻,吹出来的名声是会坏了大事的。

    比如赵括,若不是吹捧过甚,也不至于让他去前线指挥,与白起那种军神级别的绝世名将对阵不是。

    说句难听的,湖广乱就乱吧,但一定得将这个乱子限制在湖广一地,其余地方,比如南直隶一定不能乱。

    这个兵部尚书得在保证南直隶不乱的前提下,还得兼顾湖广,与湖广总督一起平乱。

    这可真不是个好差事,一般人还真没有符合这个条件的。就算符合这个条件,也没人愿意去当这个南京兵部尚书,我京官当的好好的,为什么要被贬到地方去?

    可以想见,满朝文武中,乐意去做这个救火队员恐怕是没有的。我想的是升官发财,钱多事少,你竟然让我去南京受苦,居心何在?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