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第三百七十四 袭杀时刻!(四千字)
    待孔鲋离开后,子襄长长叹气一声。

    惆怅道:“兄长啊,你到此时还没看清状况,六国贵族昨日便已经到了,一天过去,恐怕早就布置好了,但迟迟没有动手,并非是忌惮,而是在等,他们在等秦落衡放松警惕,整个孔里能让秦落衡放松警惕的只有一个地方。”

    “先祖陵墓!”

    “先祖冢去城一里,家茔(ying)百亩,冢南北广十步,东西十三步,高一丈二尺,冢前以瓴甓(lingpi)为祠坛,方六尺,与地平,本无祠堂,冢茔中树以百数,皆异种......”

    “先祖陵墓为圣人陵墓,受儒家世代供奉,在齐鲁之地广有圣名,秦落衡虽为法吏,但一直以来言语中对先祖都非有不敬,因而即便要摧毁先祖陵墓,定也会先行祭拜一番,祭拜之时需静心凝神,而先祖之冢又落地广大,易藏人,还有繁茂树木作为遮掩,六国贵族藏隐其中稍微不察,便可能遗漏,到时突行袭杀,先祖之冢便成了杀伐之地。”

    “然我子襄纵然知晓,但也实无能为力。”

    “三方角力,唯我儒家最为势弱。”

    “先祖之冢损毁已然注定,我孔门之人若再折身其中,日后恐无人去收敛先祖尸骨,更无人为先祖之学传颂,我子襄自知有愧,已不奢望先祖原谅,只望日后能光复儒家,将损毁先祖陵墓的秦人及六国贵族悉数定罪。”

    “儒家善撰史。”

    “此次之事定会见于史册。”

    “而参与此事之人,都将书以千古骂名!”

    “此恨,我儒家定不敢忘!”

    “子襄请先祖庇佑我孔门子弟这次能平安逃离。”

    “子襄叩拜先祖!!!”

    说完。

    子襄长拜及地,朝着孔子陵墓恭敬叩了三首,而后起身,毅然决然的离开了。

    他去意已决。

    子襄很清楚,现在的鲁县已是个是非之地,根本不是他们能参与的,六国贵族就算事败,尚有脱身之法,但他儒家是万万没有的。

    他孔门只能暂避其锋,以待天下之变。

    但子襄心中依旧很沉重。

    不仅是沉重于预见了先祖陵墓将毁,也是沉重于儒家未来,现在的儒家已成丧家之犬,普天下都没有几个容身之所,而且六国贵族已露出了獠牙,儒家有名分大义之时,六国贵族尚且要跟他们虚与委蛇,而今失了名义,却是成为了诱食羔羊。

    何其悲哉!!!

    然子襄心中并不认为自己错了。

    秦儒疏离,秦儒相轻,其来有自也。

    就算儒家没有叛逆秦廷,没有在地方开设私学,随着天下局势稳定,儒家也会被法家逐渐蚕食殆尽,这早已是显而易见之事。

    相对于坐以待毙,他更愿意放手一搏。

    只是......

    私学之事终究还是草率了。

    也过于急躁了。

    以至落得如今凄惨下场。

    但他孔门只要还在,儒家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且现在天下越发动荡,六国贵族逃离咸阳后,搅动天下局势的能力大增,天下动乱在即。

    乾坤未定。

    儒家依旧有翻身之机。

    ......

    下市时分(申时)。

    大队肩扛铁耒的士卒在杨武的指令下开始了墓地开掘。

    首先拆除的便是陵墓外围的石壁墙。

    秦落衡并未去最前方,而是停留在孔子冢外的树林中,他其实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是否真掘孔子墓,对于孔子,他还是抱有敬意的。

    只是最终还是下了命令。

    他站在无能名其树的树林中,望着这庞大的树林,眼中也是露出一些感慨。

    古代对葬礼看的很重。

    尤其是儒家。

    儒家以人伦为本主张礼治,而在儒家推崇的礼仪中,最为看重的便是葬礼,甚至是不惜耗时耗财耗人生命以完成葬礼。

    他还记得《史记》中有孔子世家的描述。

    “孔子葬于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jue)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他当初看到这句话时,无疑感到很动人。

    因为一个学派的士人自愿的耗时耗财耗费生命,全然为了各自的信念,而且与他人无涉,但真的处于这个时代,秦落衡对这种做法却是嗤之以鼻。

    儒家过于在意这些繁文缛节了。

    相比于其他学派,儒家显得过于铺排了。

    这种葬礼跟其余学派珍惜时光生命,以奋发效力于社会相比,相去甚远。

    达观如庄子,节葬如墨子,看重生命功效如法家兵家以及其他实用学派,儒家的这些做法统统都华而不实,只是在空耗光阴、虚度年华。

    但也正因为此。

    其他诸子的墓地早已无可寻觅,但孔子的陵墓却是日渐壮大,树木成林,孔子也从当初一个正常的大学者,一步步被冠以了‘学圣’之名,还以此获得了诸多敬意。

    实让人不经愕然。

    秦落衡迈步在这片各色树木的独特小树林。

    他其实对这片树木早有耳闻,据说这是孔子死后各国儒家弟子各持其国之树木前来栽种的,是故树色驳杂。

    不过。

    秦落衡认不得这是些什么树,因而只是驻足观望了几眼,便迈步走向了林间的一条大道,这条大道直通目的,而道口两侧则是两座古朴的石阙。

    孔子墓穴的规格可谓极高。

    就在这时。

    开掘的士卒发现了一些东西。

    秦落衡闻声走了过去。

    只见在几道拆毁石墙中发现了百余卷典籍。

    秦落衡去到近前,亲自查看起了这些石墙中的藏书,思忖片刻道:“将这些藏书悉数登记,以为儒家定罪之凭证,同时把这些书送到咸阳,让咸阳对比一下,若是有咸阳未曾收录的书籍,便直接收录,若是已收录,便交给御史中丞处理。”

    杨武道:“诺。”

    固迟疑片刻,说道:“下吏对此确有不同看法,我等此行是为抓拿儒家之士,但如今儒家弟子一人未见,下吏认为,这些书籍的确该登录,但与此同时,之后应将石墙砌起,书卷照旧藏入其中。”

    杨武眉头一皱,不解道:“这是何意?”

    秦落衡略一思索,清楚了固的用意。

    秦落衡道:

    “没有这个必要。”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