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身后之人 >第二百四十七章 泥塑
    “客人一位,先安里胡同,起~车~~~。我叫祥子,有什么事情您直接招呼,坐稳喽。”

    “祥子,刚才碰到那两个人是怎么回事?”

    “哦,你说那个啊。不怕您笑话,拉人力车的也分帮派,车站那一大片都是他们的人在管,像我也就只能以搬运东西的借口找客人。就跟打架一样,不是说谁的拳头硬就厉害,得人多,人多别人才会怕你。刚刚坐在矮墙那里的人,我们也是一伙的。”

    “那他们也是拉人力车的了。”

    “准确来说,是包月车。”

    “包月车?”

    “嗯,住在土城的姨奶奶总会乘着她的车来老城里串门。这辆车不但车把、车身漆得锃亮,连车上的铆钉也是白铜的。车轮的瓦圈、辐条被擦得闪闪发光。在车厢两侧,一对车灯明亮耀眼,是用的白铜或黄铜做成的,宫灯式样,点着桐油、菜籽油、棉籽油或蜡烛。客人的脚下是一个荸荠扁式的铜铃。穿过闹市,客人会踩响铜铃让行人让路。有的时候,男主人还能踩出有节奏感的花点儿来,毫不掩饰地炫耀着自己的身份与阔气。”

    “真是有趣。”

    “刚才那两个人就是刘五的人,刘五就是这一片拉包月车的。车棚子根据季节随时变换,夏天是薄布棚子,冬天就是用蓝棉布纳花蓝棚子将车身整个围上,左右和前方留下两个小窗户。车内还备有车毯,围在客人腿上能挡住风寒。这些我听是听我爹说的,最近时常阴天,他腿疼得厉害,我就来跑车了。”

    ————————————

    “哎,命贱如蝼蚁啊。”

    “潘叔,您不要紧吧,瞧你出了这么多汗。”

    “没事的,就是有些口渴,喝些水就没事了。”

    一座石拱桥旁边停着一车稍旧些的人力车,拉人力车的很多都相熟,偶尔遇上了会打招呼,一个皮肤黝黑五十岁左右的男人坐在那里歇脚,他嘴巴微张汗衫都湿了大半。

    祥子跟他打了一声招呼,猛跑着往石拱桥上拉,那人姓潘,他管其叫潘叔。

    潘叔手里拿着一份《大公报》,报纸角落里面《苦命车夫气绝而亡》的一篇文章让他心里不是滋味。

    人力车车夫大多活不过40岁,他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最近总是感觉气短爱出汗,吃过几副汤药有所缓解就又去拉车,一直反复没有痊愈。

    也正如郭宝通猜的那样,祥子今年才13岁,论年纪是不能拉人力车的,因此虚报年龄,还穿了一件不合身的大人衣服。

    石拱桥桥身不算陡,往上拉也需要些力气,下桥的时候脚下一定要稳,肚子里始终收着一口气,等到了平路才能呼出。

    “您去的那边不少做泥人的,感兴趣的话可以买上几个留做纪念。”

    “把我放在胡同外面就行,里面路窄,我走进去。”

    “好。今天总算是开张了,真高兴。”

    ————————————

    “不对不对,真是笨死了。筛出来的土里面还有小砂砾,再过一遍。”

    “是,师傅。”

    “没想到做泥人这么麻烦,跟在门外的土堆那玩尿泥一点不一样。”

    “尿能和泥嘛。”

    “都给我听好了,这泥的好坏直接决定泥胚的质量。你个十个,最后只能留下两个,筛土就是第一步,瞧你们做的活,起码还要练上两天。”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

    土夫子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

    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

    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

    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

    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

    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

    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

    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BJ。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自张明山先生首创,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其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典雅秀丽。

    它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的熟泥。

    经手工捏制成型,自然风干,再施以彩绘。

    胡同里面第二家家门口停着一辆木板车,车上放着一只大木筒,从木筒缝隙渗出来的水在地上湿了一大片,拉车的驴子啃食着光秃秃的树桩。

    院子传出阵阵的责骂声,一个手拿柳条做成鞭子的男人来回踱步,这些孩子都是送过来学艺的,没有人不怕那条柳鞭。

    泥人师傅在看过筛子下面的土以后,直接指出了里面潜在的缺点,责骂过后就是一鞭子。

    对于做泥人这一行来说,手是最爱护的,所以鞭子都打在了他们的屁股上。

    泥人行当按手艺的高低分为三类,分别是匠师、泥工和学徒,短短二字无不体现出层次和手艺来。

    匠师,分拆为「匠」和「师」二字,前字指能工巧匠,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的匠人,后字则指师傅,可以教授技术的意思。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