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大隋废太子 >第一百五十六章:名额
    不过这种事情也是无伤大雅,反正在杨勇的预计中,从来就没有把韦冲这个人算计在内。

    如果这家伙因为年纪大了,昏昧不堪,那杨勇当然不介意推波助澜一把。

    但这种事情却也不是非做不可。

    如果这家伙还没有昏昧到那种地步,没有给杨勇机会,对于杨勇来说也是无妨的事情。

    反正他的目的,只是不让以杨广为首的朝廷百官插手盐务监的事情。

    毕竟,如果真让杨广将事情谋划成了,即便是杨广本人没有从中分得一杯羹,但这件事情却为朝堂百官赢得了相当大的利益。

    那完全可以想象,这些朝廷百官在日后,一定会更加支持杨广。

    这绝对不是杨勇希望看到的。

    既然这部分利益是铁定没有办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的,那与其交给朝廷,还不如交给杨坚本人。

    而且如果是后者,还能将之前杨勇和杨坚两个人,所产生的一些隔阂给缓和上许多。

    外加上杨坚虽然是皇帝,但坐上了龙椅向来都是孤家寡人。

    一个人想要掌控如此庞大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这个人是皇帝也做不到,所以下面必然要有相当的帮手。

    既然杨勇这个时候已经主动示好,那杨坚再怎么说,总要表现一丝投桃报李,如此以来,虽然将盐务监的利益让渡过去了一些,但起码杨勇在这件事情上,还是能保留着一定的话语权的。

    总体而言,这已经对于杨勇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了。

    而在太极殿内,杨坚在听完韦冲的答复之后,仍然没有开口明着表态,只是颔首点了点头,眼神在大殿内的百官身上来回扫过,显然是在等着其他人附和杨勇的提议。

    杨坚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个读过不少书的皇帝,对于内库这种事,在史书上向来都背负着许多的恶名。

    毕竟自古以来,皇权和臣权向来都是你退我进,你进我退的。皇帝私属的内库,明显是增强皇权,削弱臣权的事,在史书上当然不会留下什么好的名声。

    所以,对于一个明智的皇帝来说,即便是再怎么想建立内库,也绝对不能主动提起,毕竟,如果由皇帝本人主动提起,那就是皇帝生了这份私心。

    未来因为内库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麻烦,都会归结到皇帝本人的身上,这对于杨坚一心想要的清名,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但如果这件事并不是由皇帝本人提出来的,反而是由那些臣子们提出来的,这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毕竟如此以来,那最后的逻辑就并非是皇帝本人生了这份私心,反而是皇帝为了给这些百官们擦屁股,不得已而建立内库,来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

    通俗点解释来说,就是朕不想弄这种东西,都是你们逼朕的!

    如此一来,恶名当然就跟杨坚没有任何的关系,清名同样也保住了,而且这大权在握,钱财在手的安全感也得到了满足。

    简直就是双赢。

    杨坚赢两次的那种。

    只是在韦冲答复完杨坚之后,太极殿内却陷入了死一般的宁静,没有任何一个人开口说话。

    就连杨勇都不由地皱了皱眉头,显然是没料到这朝廷百官,居然会在这一刻表现的如此心齐。

    按道理来说,这种在杨坚面前博好感,甚至可以一飞冲天的机会,应该有很多人会愿意冒这份风险来的才对。

    可现在杨勇居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投机者……

    难道说……杨广已经将这朝廷百官,掌握到了如此的境地?

    杨勇一时间直觉得有些荒唐。

    可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杨勇倒还真想不出其他的原因了。

    但现在却不是想这些的时候,杨勇很快将这些思绪抛出了脑海,不由的看向了另一侧人群前方的两道身影。

    其中一道站在了尚书的几人当中,模样也是这些人当中最为年轻的一个。

    正是整个大隋,年纪最小的兵部尚书柳述。

    柳述是杨坚的女婿,之前也和杨勇有着匪浅的关系,虽然自从杨勇从东宫软禁当中出来开始,一直到现在,柳述都没有派人或者亲自过来看杨勇。

    但不管怎么说,柳述和杨坚的岳婿关系是实打实的,柳述能在这么小的年纪,这么短的时间,便做到了堂堂一部尚书这等高位,和这层身份是脱不开关系的。

    可即便是有着这层关系,柳述却在这个时候仍然没有任何动作……

    杨勇有些无法理解。

    身为皇帝的女婿,这个时候不更应该捧一捧皇帝的臭脚才对?这种明摆着在这刷好感的机会,柳述弃之不理,岂不是有点主次不分?

    难道说……柳述也觉得杨坚现在年纪大了,要给自己留着后路不成?

    可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柳述既然没有这种想法,杨勇也不能直接过去提着柳述,让他附和自己说的话。

    所以他接下来,便把目光向前移,放到了尚书右丞李纲的身上。

    不出他所预料,李纲也同样没有任何动作。

    柳述的举动,或许还能让杨勇感觉一些奇怪,但李纲没有任何动作,杨勇是真的一点都不奇怪。

    毕竟李纲本人,是一个极其有原则的人,虽然这意见是杨勇提出来的,而李纲也确实是齐王府长史,但对于他来说,这提议明显是有极大风险的。

    不论是朝廷国库里的钱粮,还是皇帝私库当中的钱粮,理论上来说,这些钱粮都应该是属于整个天下的。

    这些钱粮也应该为天下人去用。

    现在皇帝从这天下的钱粮当中抽取了一部分,为自己所用,去满足自己的私欲,那对于天下人来说,他们原本应得到的钱粮就变少了。

    而那部分被皇帝挪为自己私用,满足自己私欲的钱粮,同样因为无法得到廷的有效监管,必然会滋生出一大批贪赃枉法的蛀虫。

    这些人可以是皇帝所宠幸的近臣,也可以是皇帝身边的宦官和太监。

    在历史上,这种例子已经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对于李纲来说,杨勇这提议,甚至已经可以定义为动摇国家根基了。

    他这个时候没站出来反对杨勇,就已经是顾及着自己的身份。和杨勇的情面了。

    指望他亲自出来附和自己,那确实是有些痴人说梦了。

    而且,如果李纲真的那么做了,那不仅得不到杨勇的太多好感,反而会让杨勇对李纲的观感下降一个档次。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