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寒门枭臣 >第六十三章 坏兆头
    从这天开始,北城的工地上就开始有序的运行起来。

    好几百民夫接连清理了三四天,才把过去的临河门内的主街部分大致的清理了出来。

    直到这时候,作为一县之长的郑仕弘才姗姗来迟。

    带着孙县丞和周师爷两人,象征性的在已经收拾干净的区域转了一圈。

    然后在倒塌了的临水门城楼下,与杨墨攀谈了几句。

    这应该就算是他们对救灾群众的关怀和慰问了吧!

    杨墨刚好趁着这个机会,向郑知县提了个建议。

    这两天在清理工作中,有村长向他反应了一个问题。

    就是内城根下的县民们,对他们这些民夫们很是抵触。

    他们在进行清理工作时,时常会被县里的百姓们诬陷。

    说民夫们捡走了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大到一块条石,小到一块砖头。

    民夫们在清理砖石的时候,简直如履薄冰。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县里百姓们拦街谩骂,甚至威胁和驱赶。

    虽然现在暂时还没有民夫因为这件事挨打。

    不过民夫们都觉得,再这样下去,这种事迟早会发生。

    杨墨找人一打听,这才明白。

    县里百姓们至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他们已经被官府彻底抛弃了。

    整座县城不光是北城墙倒了,很多民居也倒了,可县太爷却视而不见。

    只想着在期限内修好城墙,把几乎所有资源,都向修城倾斜。

    对于他们倒塌的房屋和悲惨的境遇不闻不问。

    北城墙附近的几个里坊,在洪水中受灾严重。

    里正把情况反映到县衙去,却被县吏们指责为灾情期间蓄意添乱。

    他们连县太爷的面都没见着,就被孙县丞给轰了出来。

    当官的他们不敢得罪,最后他们反而把怨气全都撒到了施工队身上。

    原来,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杨墨支取县库一万两纹银的事。

    就觉得正是因为施工队花光了县里的预算,县太爷才没办法管他们。

    这种谣言迅速波散开来,导致这一带的百姓们,一看到施工队就来气。

    总是有意无意的干扰民夫们的日常劳作,借此发泄自己心里的不满。

    杨墨了解情况之后,对这件事十分重视。

    工程所需时日还很长,一开始就遭到土著居民的反对,这绝对不是个好兆头!

    两方人马相互看不顺眼,还不得不呆在一起三个月。

    抬头不见低头见,早晚必定会引出什么大乱子来。

    杨墨总觉得,这里面不简单,仿佛是有一双手,在背后挑拨。

    自己几天前支取库银的事,明明只有县里的几个头脑和本村的村民们知道。

    到底是谁把它泄露给县里这些百姓的呢?他又到底安着什么心?

    他心里隐隐觉得,这件事不能看见当作没看见,否则必定会后患无穷。

    其实,此前杨墨在亲眼目睹了县里居民的惨状时,就有心想要帮助他们。

    在加上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要帮遭了灾的县里居民们重建房屋!

    当他向郑知县提出这个建议之后,郑仕弘差点以为他脑子进水。

    盯着他上上下下看了半天!

    本来工期短的就像妓女的肚兜,你杨墨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知县大人面前的表情如此明显,就算杨墨脑子进水了都看得出来。

    “大人容禀,如今工地上人手严重短缺,而这些县里居民却又不在应征范围。”

    “他们对县府心存怨怼,整日游手好闲,有意刁难施工队。长此以往,两方人必生龃龉。万一闹出什么大乱子来,传出去必定有损大人声威。”

    “不如把这些人全都组织起来,以工代赈。让他们在灾情期间加入到民夫们中间,帮忙修筑城墙。”

    “如此一来,一方面能够让这些人得到妥善的安置,以免他们惹事生非。”

    “另一方面,也刚好可以利用此次工程的便利,替这些人重建房屋,也免得他们总来大人面前聒噪。”

    “此事一举三得,修城的同时,也赈了灾。同时还是一项政绩,能为大人您的履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听到这里,郑仕弘抚着颏下短须,警惕的看了杨墨一眼。

    “这么说来,工程岂不是还得追加预算!”

    杨墨摇头说道:“不必,建造房屋所用的材料,由县民们自己掏腰包。他们如果没钱,可以暂时向县里富户拆借,由县衙担保。等将来再由他们逐年向富户们偿还本金和利息。”

    杨墨事先就想过了,县里百姓一般都是有生计的商人。

    他们的赚钱能力比农民可强多了。

    应该有人愿意向他们发放贷款,等将来灾情平复后,再逐年收回。

    这样一来,这些灾民们就能提前重建家园,也就能提前恢复生产。

    县里富户们也得到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这些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县民,又有县衙作保,新盖的房屋作抵押。

    富户们根本不用操心收不回本金和利息。

    郑仕弘只关心城墙的修缮工作,对这些灾民们的死活,可以说毫不关心。

    在杨墨向他保证不会再追加预算,也不会拖慢工期之后。

    他才勉强答应,让杨墨自行安排,周师爷从旁协助。

    至于贷款从哪里来,他可以找县里几个大户们商议,看看他们有没有人愿意拿出钱来放贷。

    县里的几个豪绅们虽然一再向他哭穷,但郑仕弘知道,他们腰包里还鼓的很呢?

    为种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的银子正愁没地方投资。

    恐怕听说了这件事之后,都会争先恐后的想要贷款给这些县民吧!

    这一举措一经推出,立刻就得到了灾民和富户们的双重响应。

    满城的百姓敲锣打鼓,奔走相告。

    就连那些没有受灾的百姓们,也都跟过节一样高兴。

    大灾之年,百姓们当然都愿意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

    因为只有这样,才意味着灾情正在平复,一切正在向好。

    他们也才能更方便的找到糊口的营生。

    否则,百业凋敝,普通城市居民又没地种,恐怕连饭都吃不起。

    第二天,当杨墨来北城视察的时候。

    北城的百姓们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几乎把他当成了英雄一般礼遇。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