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海再次来到了泗水边,发现不少孔子的弟子依旧守在这里。

    按照礼节来说,守丧虽说只需要三年,但孔子对这群弟子的恩情摆在这里,不少弟子想在这里再守三年。

    伏海在晚上才来到了孔子的墓前,查看了一番情况。

    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孔子就化作了紫气,逸散在了天地之间,融入了他的弟子中。

    仔细说来,孔子这一生,是可敬可叹的,他一生没有自己著书,只是做了这么一套教材。

    哪怕有一本《论语》,也是弟子们为他所做。

    其中的语言代表了孔子的一部分思想,但文字这个载体,在流传的时候,就会被各种有心人利用。

    要直接说儒家造成了什么可悲的历史,这句话大可不必。

    至少伏海从现在的角度看来,孔子让原本稳固的社会出现了一点点的变革,这样一位老师的出现,肯定给不少人提供了榜样。

    或者说,

    孔子的这些弟子,在未来都会是一位不错的老师。

    所谓的知识,就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掌控了知识的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多了这么一丝的可能性。

    脱开当时的历史境地不谈,直接把一个人的影响无限扩大,这简直就是欺负死人不能说话。

    伏海算是最后祭奠了一番孔子,就离开了这个地方。

    孔子化作紫气,注定以后没有人找到孔子的痕迹了。

    哪怕有他的后代葬在了附近,其实和孔子关系不大,毕竟叫孔子的人只有一个。

    从孔子的开始收徒教弟子开始,所谓的家族传承,就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毕竟孔子的亲戚能做的,那些弟子也能做。

    那些所谓的亲戚,未必真正能传承那一份精神。

    伏海感慨了一番,趁着夜色离开了。

    那些弟子他也不是不可以和他们交流。

    哪怕他听不见,借住神魂云雾,也能进行交流。

    但耳朵没有声音的感觉,真的难受,感觉世界都陷入了一片死寂当中。

    伏海在的离开鲁国的时候,就向着楚国去了。

    他还记得自己在楚国的那两个女子,这么多年过去了,好歹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了。

    伏海换算了下时间。

    现在差不多在公元前475年。

    按照历史的划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春秋的时候,已经进入到了战国。

    伏海一路走来,他也发现了,局部的战争比较多了。

    别看现在也是一个国家,接受王都都领导。

    实际上,各个地方还是有很多的官员和贵族,他们才是一片土地的王。

    这些人侵占的领地,自然是属于他们的。

    不仅外部斗,内部也斗。

    最难的就是普通的百姓了,轻则增加了税负,重则直接上战场。

    不少百姓直接进入了山林当中,试图和野兽一起生活,从而找到这么一条生路。

    伏海看着这种情况,也不好参与。

    他也不能让那些人人改变自己内心的欲望。

    人与人之间虽然纷乱,但这山川之间的景色,却一如如既往的惊艳。

    伏海走走停停,好几个月才再次来到了叶邑。

    在叶邑,他也了解到这几年叶公发生的事情。

    仔细说来,在他去了鲁国之后,在孔子逝世的那一年,这里还发生了判断。

    这里涉及到了楚国的前前任太子,也就是现在的楚惠王的叔叔辈了太子建了。

    当然,现在太子建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白公胜。

    在看见楚惠王年幼后,就召集了一批人,想要造反,还是叶公在自己的领地里召集了人,前去讨伐,才把叛乱给平息了下来。

    而在解决了这么一件事情后,叶公也受到了楚惠王的重任。

    几乎是说整个朝政都归于他一个人掌控了。

    叶公也是看着朝堂的处理纷乱,亲自出手培养了几年的人才,现在三年多过去了。

    他更是把令尹一职让给公孙宁,把司马一职让给公孙宽,回到了叶邑当中。

    和孔子相比,叶公虽然没有做出很多的开创之举,至少在他任下,百姓安居乐业,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哪怕在道德上,也无缺漏。

    这也算是一个完人了。

    伏海倒也不忌讳叶公,把自己耳朵不能听声音的事情告知了叶公,两人用神魂交流,用文字交流,也算知趣。

    不过,

    伏海也算是看出来了,叶公的寿命也快走到尽头了。

    差不多五年的时间,就会自然而然的到达寿命的极限。

    而伏海也没有对叶公隐瞒这个消息。

    叶公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也不在意。

    到了他这个年龄,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子孙都是受到了教育,有着良好的品质,治下百姓也很认可他的功绩,不少人纷纷追慕于他,自发的改成了叶姓。

    伏海感受到了叶公的心态,也给叶邑这一片土地,降下了不少的恩惠。

    毕竟叶公有为了感谢他,在叶县传播了不少他的事迹。

    这是互利互惠。

    出了叶邑后,伏海也去了找老子的村子找老子,只是现在老子已经离开了。

    这个村子依旧是这么的祥和。

    带着老子留下的一丝道蕴。

    伏海在那里呆了一段时间,就继续往南走。

    路途上,他也经过了出国的国都郢。

    此时楚国的发展还是不错的,整个国都的上面都是紫气奔腾的。

    这是伏海在实力发生了一些变化后,才获得的能力。

    自从拥有了紫气,他也能看出一些气运的区别。

    气运这东西,不是说天生就注定的,但天生也注定了一半。

    天地之间有紫气,诸事诸行诸性,各有运来运走。

    其中一些行为,还是能积攒紫气的,比如说与人为善。

    毕竟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人敌人,更容易强大自己。

    至于家族之间互相结势,或者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不一而足,都会对人的运气产生变化。

    世间万事万物,都在时刻的变化。

    怎么可能天地之间的紫气,会在一个人出生之后,就定在一个人的身上。

    这种情况有,但不是唯一的。

    伏海路上观光着,逐渐的靠近了衡山。

    时间差不多过去了七年,景色没有发生特别多的变化,反倒是附近多了一些人的痕迹。

    已经离开了吗?

    伏海看着这里的痕迹猜测着,同时来到了放置大鳄的湖泊。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