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海在和屈原互相介绍后,倒和普通人见面一样,寒暄了一番。

    两个人的谈话内容从洞庭湖开始,内容开始从附近有什么好吃开始聊起。

    伏海的见识,可不是现在一个屈原能比的。

    前世的信息轰炸,和他来到春秋之后吗,也有不少的经历。

    就他接触那些人,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接触到的。

    其中的诸侯,在史书上都有名字。

    范蠡和文种,在以后的人们口中,也是口耳相传。

    所以,

    屈原很快就改变了自己随意的态度,主动和伏海攀谈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说起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的理想和他的楚辞一样,显得十分的华丽。

    伏海在这个过程中,也了解了屈原的一些经历。

    楚国被排除在中原诸国之外,实际上却是很包容的。

    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速来是全盘接受。

    在这个过程中,屈原也根据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了自己的思想。

    其实,

    古人传播自己思想的方式有些简单,就是在都城中追查一个地方,直接抒发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人争论。

    随着这些说法传播出去,提出这种说法的人逐渐也会有名声。

    特别是在家族背景的帮助下,很快就会出人头地。

    屈原就是这么一个年少成名的典范,在出名后,很快就被楚怀王看重,并且安排在了大夫这个位置。

    这个位置是很不错,但能不能做成事情,其实很多时候取决于君王的态度。

    君王却都不是都有这么有魄力的。

    至少楚怀王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很容易被人影响,所以屈原在大夫的位置上,也如同一件美丽的衣服,放在衣架上一样。

    这只是证明了楚国尊重人才,但实际上这个人才有没有用,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甚至,

    在楚怀王死后,楚顷襄王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典范。

    他只想着享乐,压根看不见楚国的危机。

    特别是现在楚国,权力逐渐平稳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人想看见改革,想看见自己的利益得到损害。

    这和几十年前不一样了。

    吴起在楚国的时候,因为新土地的出现,楚国从而出现了很多的贵族,让权力出现了新的斗争。

    在吴起死后,那些老贵族也死掉了不少人,出现了权力的空缺。

    蛋糕在分好了,新老贵族就达成了和平。

    所以,

    所有人都在压迫百姓,肥硕自己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了下去。

    楚国现在看起来不错,实际上百姓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

    屈原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

    现在外面还有危机,楚国内部不应该出现这么多的矛盾,这些矛盾应该解决。

    他不厌其烦地在楚顷襄王的面前谈论着自己的想法。

    楚顷襄王在受到秦国的打击后,就想着当一条咸鱼,当然不想让屈原教他做事,就把屈原赶得远远的。

    屈原在这个问题上,却还想着,楚王能再次把他招回去。

    他想着,楚王在遇到了挫折后,应该会想起他。

    伏海看着已经是老人的屈原,有点不忍心揭破他的理想。

    屈原这个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招回去了。

    他是以前的楚怀王的臣子,在说话方面有权威,有的时候楚顷襄王都不得不考虑屈原的话。

    也就是说,哪怕拒绝,都要说上一句好听一点的话。

    所以,

    面对这么一个压在自己头上的存在,楚顷襄王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理由,把屈原推得远远的,就不会让他回来了。

    这都是屈原的一生太过胜利了,才会存在这种幻想。

    吴起就不会有这种幻想。

    他在被老贵族暗算的时候,选择把箭插进楚悼王的体内,和老贵族同归于尽。

    屈原明显是没有从吴起的身上学习到那一种血性。

    他只能在诗歌当中,抒发自己的情绪。

    伏海在和屈原交流后,想到后后世的另外一位诗人李白,两个人有这么一些相似性。

    而在这个交流的过程当中,伏海又了解了屈原的特殊之处。

    如果说孔子是儒道的开启者,屈原就是在诗歌这一道的传承者。

    在诗经之后,屈原让楚歌的名声越发的辉煌。

    伏海没有在屈原展现自己的一些看法,只是在一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在他看来,屈原毕竟已经是一个老人了。

    他没有能力改变很多东西。

    有可能不是屈原不懂所谓的人情世故,他知道,所以他选择在理想中迷醉自己。

    伏海没有觉得自己需要揭穿这么一层窗户纸。

    不得不说,楚辞十分的优美。

    如果他来吟诵楚辞,真的能引动楚国的那些所谓的神明。

    这个时候,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神话。

    楚国和其他国家的神话,都有点不一样的地方。

    楚国的历史,虽然没有已经消灭的越国这么的悠久,但也有几百年了。

    在这么久的香火和熏陶下,所谓的湘君、云中君这些神明,在楚国已经出现了一些雏形。

    伏海在遇见屈原后,没有交谈一次就离开,反而通过去屈原好好的理解了楚国。

    在这期间,他也通过自己的见识,给屈原享受了下美食。

    伏海和屈原相处的时候,还认识了一个小孩子。

    这个孩子有个著名的名字——宋玉。

    在未来,他有一个名篇,叫做《登徒子赋》。

    宋玉的人生会和屈原很像,甚至是翻版,伏海现在看着这一老一少的相处,会觉得历史是不是一个镜子。

    不过,

    通过屈原的口,伏海对楚国的情况十分的清楚。

    楚国现在就像是一个大公司,只有贵族拥有这个公司的股份。

    哪怕楚国打败了一个地方的人,也会把那个地方的人变成贵族,从而进入这么一套系统。

    所谓的贵族,拥有着完全超越楚国这个国家的系统。

    以伏海的角度看,这和前世的那一个鹰国很像。

    表面上,统治那一个国家的是政客,实际上,统治楚国的是那些勾结在一起的楚国贵族。

    可以说,楚国强最强大的不是那些军队,而是那些贵族。

    现在那些贵族,就像无处不在的幽灵,逐渐的同化现在比较强大的秦国。

    打败敌人的方式,不一定要和敌人一样强大。

    还有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把敌人的水平拉到自己一定的层次。

    和老子的无为不就是没用一样,坏的东西,也不就是用不上。

    伏海在了解这些后,知道屈原早就知道了楚国的命运。

    明明知道命运的轨迹,依旧苦苦的挣扎,这也许就是理想的死亡。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