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在为自己的母亲守丧的问题上,心里是不想回去的。

    他在卫国杀了人,又给自己发了一个誓言,特别是刚刚在人脉中有些发展。

    如果去守丧三年的话,打破心中的誓言一切从头再来不说,还面临自己的危险。

    在这个问题上,吴起本着对自己老师曾申的尊重,特地去主动说明了情况。

    只是在这个孝的问题上,两个人产生了冲突。

    曾申本来就以孝为治学的前提,无比严格的要求吴起回去守丧,

    吴起经过认真的考虑后,却拒绝了这个做法。

    曾申发现吴起不打算让回去为母亲守丧三年后,直把吴起赶出了自己的门派。

    最开始这件事情闹得不太大,也就是一些和吴起一样为曾申的弟子都人知道。

    曾申是一个好的老师,在这件事情上,还是给吴起面子的,没有大肆宣扬。

    这也是两个人身份的差距。

    曾申在鲁国的名门,是别人巴结的对象。

    吴起只是众多弟子中的一个,哪怕有些优秀,此时也没有什么名气。

    所以,

    这件事情本来在吴起的一生,微不足道。

    毕竟这个时代,礼崩乐坏,不为自己母亲守丧的人常有。

    不同人的道德要求是不一样的。

    儒家在守丧这件事情上比较严格的。

    穷苦的人家,却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毕竟为自己亲人守丧三年的人,至少家里是有一些资财的。

    墨家在这方面,也是崇尚节俭的。

    至于兵家和其他的门派,更是有很多的灵活的道德。

    伏海在这点上,没太大的感觉。

    前世的不少的富豪,总在要求这要求那的,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没有道德。

    相信教育中那一套道德的人,生活中活得还是比较艰难的。

    这就是人性。

    事实证明,吴起没有回去为母亲守丧,影响并不大。

    脱离了曾后,吴起在鲁国混得还是不错的。

    毕竟曾申作为老师,在道德上无可挑剔,不会主动去说吴起的情况。

    表面上,吴起不是曾申的弟子了,还有儒生的那一层身份。

    随着吴起的能力被展现出来,逐渐被重用后,这点瑕疵似乎被人忽视了。

    这个时候的吴起,受到了不少人的讨好和巴结。

    在吴起看来,这一段时间的他,还不够成熟。

    他太骄傲了!

    但也没有什么后悔的,是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并且能看见未来越来越光明,都会骄傲。

    伏海在这一刻想到的是前世那些买房的人。

    他们在看见房价不断的上涨后,也许看着自己的未来也是光明的。

    似乎房地产的价值上升,他们自身的价值也是在变化的。

    吴起就在有些高傲的状态下,遇见了一个机会。

    鲁元公十七年,这一年齐国开始攻打鲁国,齐国强大,鲁国弱小,不得不谨慎应对。

    通过参军崭露头角的吴起,得到了鲁君的重视。

    只是这里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还多人怀疑吴起当大将军有通敌的可能性。

    在这件事情上,是有先例的。

    有些国家的官员,看似做一些为那个国家的事情考虑,实际上却是间谍。

    这个问题在提出来后,抛到了吴起的面前,让吴起自己去解决。

    吴起对这一场战争是渴望的。

    齐国强大,准备充分的他却有把握赢得那一场战争。

    如果因为妻子把这个机会丢弃了,无论如何都不甘心。

    这是属于他的舞台,让他放弃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所以,

    吴起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件冲动的决定。

    他没有选择和自己的妻子商量,而是直接对自己的妻子找茬,然后进行了休妻。

    在这里,吴起为了证明自己,还刻意把这件事情弄得很大。

    整个曲阜的人都知道他休妻了。

    虽然他有意把自己表现的喜怒无常,但齐国本来就在鲁国的旁边,受到了儒家的影响,在婚姻方面比较保守。

    吴妻在被休后,选择了自杀。

    这件事情闹得很大,两方看起来都没有错。

    吴起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事情已经发生了,他甚至没有安葬他那自杀的妻子。

    福祸相依,这件事情发生后,吴起的身份终于不让人怀疑了。

    毕竟他的妻子都死了。

    吴起的到了这个机会,当上了大将军。

    之后的一切,都和他想象中的一样。

    他在战争赢得了胜利,获得了鲁君进一步地看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吴起变得耀眼,引来了不少嫉妒的眼光。

    特别是儒家越是强调仁义礼,就越容易产生伪君子。

    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好,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很多人把吴起不为母亲守孝的事情扒了出来。

    在休妻这一件事情上,也被他们宣扬,是被吴起逼迫给杀死妻子。

    他们还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说吴起这么一个人的存在,会给鲁国带来很多恶劣的影响。

    这世界上最伤人的一把刀,就是言语。

    鲁君带着对吴起的偏见,辞退了他。

    如果是任何一个人,此时都怕是被伤得千疮百孔了。

    吴起的确是被伤得不行。

    他为鲁国几乎付出了一切,在鲁国却受到了最多的伤害。

    此时直接支撑他的,就是一个那个为相国的誓言。

    吴起觉得自己如何都可以,但那一个誓言不能不实现。

    这也是后来吴起去往魏国的原因。

    到此为止,吴起在鲁国的经历也讲完了。

    这是吴起人生中经历最多的一段,不能打败他的都让他更加的强大,纵然这些抹黑他的话,一直存在了。

    伏海看着吴起说完这一段经历,笑了笑。

    在吴起看来,在鲁国的时候,是他输了。

    后来,他几乎没有给别人抹黑他的机会了。

    说完鲁国的经历后,吴起就顺势说了在魏国的经历。

    和鲁国主要是自我的成长不一样,吴起在魏国主要是实践自己的学说。

    他在魏国也是受到了怀疑,但这种怀疑会经历一系列的测试,进行改良。

    吴起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是意气风发的。

    在鲁国他证明了自己,却落寞的离开。

    魏国他不仅证明了自己,还把自己的影响根植了下来。

    伏海看着吴起,听着吴起高谈阔论。

    似乎吴起和他的身份一样的特别,反而让他放下所有的顾忌。

    在这里,他似乎回到了前世,回到了那有夜宵的酒桌。

    那时候好像也有一两个人朋友,说起自己这一段时间的经历。

    只是,时间有些久了,记忆有些模糊,

    伏海片刻失神,稍后还是回到了吴起的讲述当中。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