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情火辣的口号声中,顾云淮风中凌乱。他拨开被风吹到脸上的发丝,回想自己要讲的内容。

    顾安一看他在台上沉默,连忙指挥自己的师弟们,“快!快!喊起来!为班长鼓劲!”

    鲜花在空中热烈挥舞,震天响的口号声在赛场上回荡:“班长!班长!全场最强!遇事不慌,我们镇场!”

    思绪戛然而断的顾云淮:“……”你们真不是对手请来的救兵吗?

    看看顾安与石头叉着腰,挺着小肚肚,双眼亮晶晶,笑靥如花求表扬的模样,他只好含笑收下这份令人眩晕的同窗之情。

    顾云淮向评委和观众们行礼后,正式开始讲课。

    “我要讲的内容是《论语》中的一个小篇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我们用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子贡问老师:贫穷却不谄媚,不阿谀奉承。富裕而不骄矜,不骄傲自大。做到这个地步,怎么样?

    孔夫子说:可以了。但不如贫穷却乐于道,富贵却谦虚好礼。

    都说人穷志短,面对比自己地位高,有钱有权的人,很多人难以做到不卑不亢。

    为了自家能有个好生活,或者为了我们常说的多留一条路,为了将来有事时,可以求人办事。人在面对比自己富裕,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时,就很容易气短,会很容易去奉承对方,甚至变得谄媚。”

    台下的百姓们皆悄然点头。领着小女儿的王二婶更是深有同感。

    她每每去县城送菜,去了妹夫家,明明是自己给他们送谷粮或送菜,可依旧觉得比人低了一截儿,说起话来也多是奉承的好话。

    除开姐妹情谊,还因为对方是县城里的,比自家过得好。而她家那时候也想要托妹妹家让多粮在县城读书。

    所以,即使妹妹嫁到县城后,有了县城夫人的架子,有些话听着并不是让人那么的舒服;即使多粮再不喜欢,她也会带着孩子年年去拜访送礼,自己每回去,也时不时地送点东西。

    若非如今,多粮在张夫子学堂上学,他家有了营生,挣下许多钱。说不定她去县里,还要继续阿谀逢迎呢!

    顾云淮问:“大家想一想,面对比自己富有的亲戚,比自己地位高的贵人,自己心理是什么样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百姓们悄然去瞧侧边或者前方的贵人们。贵人们也在佯装无意地偷瞄程大人和燕公子。

    面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自己是什么心理?

    自然是……讨好奉承的心理。

    那可是有权有势的贵人啊!若是他们能讨得贵人的欢心,自然能有更好的生活。若是他们惹了贵人厌弃,那他们……谁知道会怎么样呢?

    顾云淮又问:“大家再想一想,那些富有的、地位高的人,他们平时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王二婶想起了自己的妹妹、妹夫和妹夫的家人。她给对方送粮、送鸡蛋。对方给儿子一块饴糖,却一副施舍的模样。

    县令想起了自己的上官,他上下打点,自己都没钱裁新衣服,拿着银钱给上官买了贺礼。逢年过节从不敢短缺孝敬,但带礼上门时,上官对重金孝敬的人友好,却对他视而不见。

    许是人人都想起了不痛快的难过事,一时之间,拥挤的人群竟然安静无比。连多粮、石头这样的小孩子,竟也垂着小眉毛,满面不开心。甚至还有人悄然抹起了眼泪。

    一片寂然当中,顾云淮询问的声音传得很远。

    “贫穷却不谄媚奉承,富有却不骄傲自大。大家想想,要是我们,能不能做到?要做到这种地步,是难?还是容易呢?”

    “难!”大家纷纷摇头,叫难的回复声此起彼伏。

    他们偶尔也想过,面对贵人要不卑不亢。可一见面,还是对权势富贵俯下了腰。

    能真正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人,一定很厉害!

    顾云淮点头继续讲解:“没错,一般人能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已是一件很好的事了。因为它需要不断地要求自我,需要提升自我品德与修养。

    子贡也是如此认为的,他问孔夫子,您看,能做到这点怎么样?

    孔夫子怎么说呢?他说可以。但是不如贫穷却乐于道,富贵却谦虚好礼。

    他老人家提出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这个境界已经不是我们刻意的对外表现,而是一种自我的内在修养。

    《论语·述而》中有这么一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意思就是,孔子说:我吃着粗糙的食物,喝着清水,没有枕头,弯着胳膊当枕头睡,我依然乐在其中!用不道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是天边的浮云,我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依我们看,粗茶淡饭,睡觉都没有枕头,日子十分清苦。这样的日子哪有什么乐处?”

    百姓们纷纷点头,这么贫穷,有什么好乐的?多少糟烂事都是因为贫穷?孔老夫子在高兴个啥?

    “孔夫子说他乐在其中。他为什么贫穷却依旧安乐呢?因为他心中有道,因为他内心富足安详。就像孔子的徒弟颜回,还有陶渊明,他们……”

    顾云淮讲了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事迹,以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

    “陶渊明辞官后,曾经遭遇火灾,家室被燃烧一空,生活困顿。晚年时,一度困窘到去乞食。他曾写过一首诗叫做《乞食》。

    可即使面临这样的困境,对于朝廷的征召,他依然没有去。当时的权臣给他送来粮肉,劝他出仕,他也全部拒绝,坚守自己的志向,安贫守志,不慕名利。

    他在坚守自己的道。物质虽然是贫穷的,内心却是富有的、安详的。他守住了想要守住的内心净土!

    孔夫子所说的粗茶淡饭,弯胳膊当枕头,乐在其中便是这个理。安贫乐道,贫而乐。不在乎名利,不在乎外物,因自身的道而安乐。是一种内在的自我修养而富足。”

    “当一个人安贫乐道,有自我坚守,面对比自己富贵的人,无欲则刚,自然会显得不卑不亢。我们——”

    顾云淮说着说着,声音渐收。

    告诉百姓们,面对权势不卑不亢?假如有权势者是一个倨傲且小心眼的人,百姓稍有不敬,就有可能招致祸患。所谓的不卑不亢,在这时候就显得可笑而愚蠢。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