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暗搓搓,其实也不大对。因为信并未封口,只是简单的折了一下——张梓若已经做好了信件进宫被检查的准备。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梓若可谓明晃晃地鼓励沈明珠在宫中“建女校”,正大光明的摆给皇帝看。

    她甚至在同一个信封里还塞了一封给皇帝的信。

    在信中,她公事公办的汇报了一番学院的情况;活灵活现的描述了百姓在指导下,使用鱼塘养鸭,鱼鸭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的进展,并提出,鱼鸭结合,以及稻田鱼鸭共同养殖的生态模式可以在南方推广。

    皇帝看得暗暗点头,这种有利于民生,一举多得的模式,确实应该进行推广。他继续往下读。

    张梓若写信的内容陡然一变,说起百姓养的鱼有多么大,鸭子有多大多肥,说她亲自烤了一只鸭子,但因为当时材料不全,烤出来的味道也不好吃。

    二皇子也亲手烤了一只鸭子,想孝敬皇帝,但是手生给烤焦了,没好意思往宫里带。

    他们只好和百姓一起消灭了这两只烤鸭。张梓若恳求皇帝,让二皇子出宫时,带一点宫廷御膳坊的调料,以及适合搭配的食材。

    她保证,下次一定教二皇子烤一只色香味俱全的烤鸭,献给皇帝。让皇帝在品鉴百姓致富成果的时候,享受天伦之乐。

    皇帝:“……”

    他没好气的哼了一声,一目十行的把后面的内容看完,至于什么处理公务和学习都要劳逸结合的事情,他也就看看。

    反正那些休闲的书籍是不可能给老四看的,他当爹的倒是可以先瞧一瞧,为老四把把关。

    他让宫人把书信、部分书籍和全部的银两——就是沈明珠的稿酬,一并拿给沈明珠。

    ……

    科举开始,学院中陡然冷清了很多。低年级的学生们在学院中跑动嬉闹,无忧无虑的玩耍。随着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参考的学子们有回来发奋苦读的,有心态越来越稳,继续努力的。

    科举考试从县试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二月,各地举子纷纷赴京参加会试。

    张梓若在河湾村教导的何乐、吕立等人,还有原河湾村的夫子,带着大包小包的特产来到了京城,将他们和乡亲们的心意一并送给张梓若。

    张梓若见他们来高兴不已,大家伙儿和食堂的大厨们聚在一起,好好的吃了一顿,热火朝天的叙旧!

    张梓若问何乐,“方远等人哪里去了?可是这次没考好?”

    何乐摇头笑道:“不是没考好,方远他媳妇于嫣生了一对儿双胞胎,方远整天照顾于嫣,逗孩子,根本就没心思学习。我们好不容易见面,他三句不离他怀里的孩子。他还让王承帮忙画了一幅画像,托我带给您。我一并放在书箱里,您回去后可以看看。”

    说起王承,其他学生、夫子们都笑言,“王承现在可不得了了!请他画一幅画要排许久的队!”

    “他收了不少徒弟,一般的画作请求都直接推给了徒弟。他现在可逍遥了!每日摸着智慧的脑门在外闲逛赏景,兴致来了,就带上画具,在街边,或者田野,或河边画画。”

    “对啊!对啊!人人都以能入他的画为荣!”

    “您还记得顾有财吗?以前和安安比试那个的孩子,现在画画也是一绝,备受推崇。李大娘一家为了不给有财丢面子,现在也个个读书识字呢!”

    “如今人人都学王老六,趁着学徒们还没出师,争着抢着购买学徒们的画作!”

    张梓若笑盈盈地听着,颇觉可乐。她时不时问其他学生们和村民们的状况。

    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说云县已经成了读书人游学必去的地方,还是大江南北许多商队中转的地方,他乡人到了云县觉得开眼界,他们见到了那么多外地人,听说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风俗传闻,也觉得开眼界。

    如今河湾村、大桑村等村子的百姓常常被新来的读书人认作来桃花源隐居的高人,追着求教。

    百姓们既不好意思,又高兴,回去后学习的劲头甚至比学子们还高昂!

    学生们在这几年里,也成长许多。安安、石头、猴娃、大宝等当年调皮捣蛋的孩子,如今辅导师弟师妹们,也都有模有样。

    “对了!书箱里还有一幅特别长的画像,上面是王承和他的徒弟们一起画的,有学院的夫子学生们的集体画像,有村庄讲学大赛的情景,村中街道的情景,田边或河边村民们的画像。”

    “大家知道王承他们要做这么一件大事,画这么了不起的画像,个个都穿上了新衣服,就跟过年一样喜庆!”

    张梓若听得,都恨不得立刻回去看画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