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我祖父是汉武帝 >第185章 杜延年的手段
    夜晚刘进依旧是住在了双胞胎的屋子里。

    一晚上烛火摇曳,端是让人流连忘返,也就是刘进发现自己身子骨不错,不然,可能真的对付不了这一群人。

    可两个双胞胎也不是吃素的,硬生生的跟刘进战了个平分秋色,羞的门外的丫头们都有些脸红。

    这外来的娘们真是不知羞。

    心下还有丝丝羡慕,那就不足外人道也了。

    转眼七天就过去了,刘洵也正式入学。

    这一日学校里来了不少的学生,都是十岁左右的,刘洵背着书篓和其他学子一样进入学校。

    算是开启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暂且不表。

    杜延年,升任了廷尉,又经过了多日的布局,各个地方驻军基本上也都到达了各自的岗位。

    北方诸郡国,无一不在朝廷的掌控下,而朝廷的掌控力也随着这些驻军达到了巅峰。

    百姓们高呼太子殿下仁善,因为随着驻军到地方,匪或者游侠儿都少了。

    驻军开进驻地的时候,顺手就把周围的那些匪徒都给收拾了,虽然没什么油水,可谁让这些匪徒碍眼呢,李广利给的军令就是对这些人能抓的抓,能杀的杀。

    抓的都送到南方劳改,或者送去运河工程上。

    不花钱的劳力,那是很香的。

    这样的命令也导致了下面军官,千人等对匪徒实行了秋风扫落叶般的政策。

    多少也算是战功嘛。

    再加上地方上的退役老兵,或者进修院派下来的小吏通风报信,那简直是一打一个准。

    让刘进在民间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要知道,这个时代,盗匪游侠丝毫不比贼兵威胁小,如今被剿灭,怎么不让老百姓们感恩戴德。

    更何况,现在地方上都有驻军了,这不是代表着他们的生活可以过的更加的安稳了吗?

    不愁吃,不愁喝,生活环境还稳定了,简直是百年来过的最舒心的日子了。

    而与之相对的,那就是那些地方上的地主老爷,和豪族大佬们,以及原本的那些小吏。

    如今感觉头上好像是悬着一把刀一样。

    曾经,他们就是地方上的天,皇权不下乡那不是开玩笑的。

    一个地方上的豪族宗族,对一个地区的掌控绝对要比皇帝强的多,甚至就算是当地的父母官都要与他们进行一些合作妥协才能坐稳。

    当然像是郅都那种狠人,或者本身就很有能力的人除外。

    但也足以说明了问题了。

    现在还不是世家豪族真正崛起的时代呢,真到了后世,世家大族崛起的时代,甚至敢左右皇权的。

    各地有头有脸的人,面对着大举进驻地方上的军队,都有些拿不准是为什么了。

    但总有不好的预感,于是纷纷托人去长安,或者上级郡城打探,发生了什么。

    可杜延年是谁,那是杜周的儿子。

    刘彻时代有名的酷吏的儿子,虽然性子善,可手一点都不软,笑话法家的大拿,有一个手软的吗?

    凡是敢送礼的,一个不落的都给暂时的下狱了,等准备好,数罪并罚。

    杜延年这面使不上劲儿,于是又有人打上了李广利的主意,李广利虽然只剩下个空头了,可这次突然被重用,据说女儿还给太子生下个孩子。

    眼瞅着就要起势啊,期盼从李广利这打探些消息。

    可李广利不是吴下阿蒙了,虽然他也不知道阿蒙是谁,但并不妨碍他只收钱不办事儿。

    钱收上来一分不差的送到廷尉衙门。

    现在有着女儿,有着外孙,他只要不犯傻,李家就是稳得,期盼从他嘴里掏出点东西,很难。

    杜延年更是亲自带领廷尉的人和李广利进行配合,清理三辅之地的冤假错案,和那些上下勾结的事情。

    一时间,凡是心里有鬼的人家都是人心惶惶。

    也不是没有别的想法的,但面对着强势的镇压,根本就掀不起任何的风浪。

    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流放的流放,杀的杀。

    愣是让杜延年杀出来了一个朗朗乾坤。

    据说,长安城门上挂着的贪官污吏的脑袋,不下上百颗。

    能挂在城门上的,都是有地位的官,可想而知,这场整风运动多可怕。

    但与后世某个时期不同的是,这场运动,并没有波及到多少百姓,也没有什么平民被侵扰,整个民间由于物资充沛,信仰坚定(相信太子殿下),反而安定异常。

    刘进在杜延年整风的之后也没闲着,大批的信仰坚定的学子,被外派出去充当地方上的官吏。

    没有什么大官,全是蔷夫,游缴或者地方上的乡里亭长,再或者是担任郡府的曹吏。

    这里面有寒门,也有平民出身的,还有百家出身的。

    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加入了太子党。

    虽然刘进没有承认过,但谁都知道太子党,这叫政治正确。

    随着一群素质过硬的人充当了地方上的基层官吏,让百姓们更加念着太子殿下的好了。

    尤其是那些士大夫阶级出身的子弟,毫无例外,也是一视同仁,先去基层锻炼。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在以前,这些子弟,起点很高,像是什么乡里亭长,根本都看不上的,随便一个士大夫出身的人,最少也得当个小县的县令,就算是再次的,也能从郡城内找个美差。

    又或者去军中镀个金。

    比如李斯之子,李由,开局那就是县令一级,更掌控了军粮转运等大部分职能,那时候李由才多大?

    也就是高中生的年纪啊。

    再或者李信,那都是从少年时代就被委以重任的。

    不可否认,他们都是人才,可再人才,也不是他们一出仕,就能担任要职的理由啊。

    最关键的不还是家世吗?

    可,从这次的运动开始,这种局面变了。

    因为刘进的操作,让这些人当官不是那么容易了,就拿之前最重要的孝廉来说,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含金量了。

    你举你的,我不用你能咋的?

    另有百家学院等诸多的学院充当新鲜血液,这些士大夫阶级或者儒家也不得不下场与百家,寒门进行赤膊上场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