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穿越异界华夏,再造大汉 >第七百八十九章:文字狱和越来越魔幻的徐州
    这一年,即便是秋收过来整个世界都没怎么打仗,这让百姓们过了一个还算是好了一点的年。

    当然,没怎么打仗说的是汉军、白莲教和大乾这三个势力没怎么大打出手,但这不代表彼此间没有一点小小的摩擦。

    对了,罗刹蛮在秋收过后倒是对大乾边军发动了一次攻击,但结果也就那样,大乾赔了一点钱,赔了一点人,就结束了这场战斗。

    这操作,当真是让人看不清却又在意料之中。

    “这狗日的大乾!”

    众人都在吐槽,可是也不敢随意发动战争,你说万一罗刹蛮入关呢,怕不是天下都要被打乱。

    而罗刹蛮在大乾身上占到便宜以后,自信心爆棚,立即发兵北疆战区,归义师则是给予其迎头痛击,直接将罗刹蛮打蒙圈了。

    话说,你们都是大乾人,怎么不一样啊?

    此战,双方其实并未投入太多的兵力,加起来也就三四万人,累计死伤千余人,算是一个小战了。

    这场战斗其实也就是彼此掂量一下对手,只可惜大乾对外软弱如狗,而归义师仍旧是不好欺负。

    此次战斗,主要损伤还是在罗刹蛮这里,毕竟当士兵和将领以及百姓都愿意参战,人和汉军就已经占据了,再加上兵法和战术,其实打罗刹蛮也挺轻松的。

    双方之间的战斗,罗刹蛮看到了归义旅的指挥艺术和战斗意志,而归义旅则是看到了罗刹蛮那引以为傲的骑士团。

    于是战后,罗刹蛮选择提高大乾人进入军队的比例,同时提倡研究学习大乾的兵法文化。

    而归义旅则是向中央求援,重骑兵太厉害了,我们要搞重骑兵,我们有马,但是没有适合的甲胄。

    简单来说就是中央啊,我们北疆战区是你的亲儿子,你可不能不管啊!!

    对此,刘武能够怎么办,笑骂林时一顿,然后让研究所搞一下重骑兵的装备,这一点并不难,反正北疆战区地盘小,也没有足够的条件组建更多的重骑兵,难道他还能组建一个重骑兵营不成?

    重骑兵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即便再有马,马匹不合格也不行。

    在之后的回信里,林时表示,我还真就凑齐了一个两千匹适合重骑兵的战马。

    并且林时还向刘武说了一下,罗刹蛮有很多适合重骑兵的马匹,也就是说马匹不是制约罗刹蛮重骑兵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甲胄的冶炼技术和兵员选拔问题。

    不为别的,罗刹蛮重骑兵人员,全部都是贵族子弟组成,因为他们身具所谓的斗气,吃的好,身体壮硕,还有文化。

    而汉军这里则是兵员和技术都不是什么问题,马匹反而成了大问题。

    所以针对这一点,刘武再一次提高了军械所和研究所的警戒,确保技术不会流失。

    对此,军部根据规划,决定分出一部分生产力给北疆战区,让他们组建属于自己的重骑兵。

    当然,有人曾谈论过蒸汽战车是否可以应对罗刹蛮的重骑兵,结果便是可以是可以,但是造价高昂,同时技术也不过关,并不实用。

    在之后,则是徐州这个有趣的地方,依旧每天都在打仗。

    今天起义军占领了这个县城,明天大乾官府就收服了另一个县城。

    双方每天都是大打出手,动辄几千上万人,甚至还发生了一次双方加起来兵力高达二十万人的大战。

    但结果嘛,就是整个秋天过去了,双方战死人数都没超过千人。

    真就打仗大军全是气氛组。

    无论是谁,看徐州宛若看猴戏。

    当然,这么多的战争,导致大乾商行一部分分行荣誉掌柜人满为患。

    至于为什么是大乾商行而不是炎汉商行,还不是因为徐州的事情,一个名叫大同互助社的进入了大乾朝廷的眼睛,然后江北大营又被汉军给揍了。

    于是为了确保民间没有汉军和大同社的影子,大乾朝廷下达了‘禁汉令’。

    所谓的‘禁汉令’,就是各地官员需要严查一切跟‘汉’字有关的事情,确保不会在出现大同互助社这类事情,确保汉军的影响在百姓中流传。

    而大乾的很多官员和豪族们,也都被徐州大同互助社做出来的事情给吓怕了,毕竟动不动死全家,不怕都不行。

    于是这项禁令推行的很是畅通,导致市面上一些跟‘汉’字有关的东西都不能出现。

    比如商行酒楼等商店的招牌上不能有‘汉’字,有你就是大同互助社的反贼,那是要下牢杀头的。

    百姓交谈可以,但是不能说‘汉’字,说了你就是反贼。

    于是很多山贼绿林,谁要是被称好汉,那就显得倍儿有排面。

    真就是好汉高大上了。

    当然,大乾治下的‘炎汉商行’也因此只能被迫改名,改成所谓的‘大乾商行’。

    当然,大乾商行是在大乾官府治下才叫这个名字的。

    在起义军治下,那必须要叫‘炎汉商行’。

    于是徐州现在的炎汉商行,常备两个招牌,一个是‘大乾商行’,一个是‘炎汉商行’。

    大乾官府来了,那就挂上‘大乾商行’的招牌;

    起义军来了,那就挂上‘炎汉商行’的招牌。

    做的就是两面三刀墙头草。

    当然,炎汉商行并不是个例,很多跟‘汉’字有关的招牌都是如此。

    以至于很多没有条件制作两个招牌的,在大乾官府来了的时候,就用纸张糊住,起义军来了,就揭开。

    因此而发生的魔幻事情,甚至出现了上午起义军光复了某座小镇,下午大乾朝廷就打了过来重新收复了这座小镇。

    然后便是商家一天之内连续换了两次招牌,嘴里吐槽着。

    “这都是什么事啊!”

    “这世道,越来越看不懂了!”

    “到底哪个才是朝廷!”之类的话。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