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世界最强国 >第41章 决战
    黔西镇的卫国军正遭受着敌人猛烈的攻击,敌人采用包围夹击战术,将卫国军的防御阵地三面围住。

    不得不说黔军指挥官的军事素养是真的不高,作战思想还是十分老旧的。即使是采用了包围的战术,但是两侧并没有发挥出佯攻的作用,黔军的重火力虽然集中在中间一个点上,但是兵力是均匀分散在卫国军防御阵地三个方向的。虽然整个部队是分散在这几公里的防御圈内防止被一锅端,但是显然他们的指挥官只得其形不得其意,黔军的士兵是一小坨一小坨的,比如一个掩体后面藏了十几位二十几位士兵,相隔几十米另一个掩体又是几十位士兵。这就导致他们在整个包围圈几乎每个点上的士兵都是均匀的。在这场的攻坚战中,这种阵型显然是不适合的。

    如果是卫国军的军官必不会采用如此阵型和战术,肯定会把主要兵力集中在一个点上,然后在这点的两侧放置少量的兵力进行佯攻牵制敌军大量火力,而且更不会用这种一坨一坨的集合式的冲锋,而是以三三制构建的小组单位进行交替冲锋。

    战术的运用和士兵日常的训练以及武器装备是息息相关的,即使黔军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军事人员去学习国外的军事知识,但是却不对自身武器装备等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生搬硬套来的总是不那么适用。

    卫国军正面的防御阵地布置在距离黔西镇五百米外的位置,这个位置是当初来到黔西的时候就选定好的,士兵们花了几天时间挖了三道前后纵横的壕沟,为三道防线。防线前方是一片有两百米距离的开阔地带,适合作为防御阻击点。

    壕沟深1.5米,宽1米。三道防线皆有间距,整个防线前后总共占据了一百米的位置,左右断断续续延伸了五百米的距离。同时在左右两翼皆有这样数量的壕沟防御。整个防御阵地,坡段交错,有高有低,有几座小山坡非常适合隐藏机枪阵位。

    黔军2师进攻了,四面八方的步兵借助田坎,土坑,或是略微隆起的地面作为掩体,朝卫国军的防御阵地推进。

    敌军在推进的同时,身后处于安全位置的迫击炮和隐蔽位置的重机枪同时开火,掩护前面的步兵向前移动。

    但是敌军的迫击炮大多数都打不到卫国军的壕沟里,毕竟隔了几百米,哪有这么精准,也炸不毁防线后方的沙袋碉堡,这些碉堡射出的绿色光点将推进的敌军死死压制住,让其移动速度极其缓慢,大多数敌军在这种火力压制下,只能死死的趴在地上把身体深深的藏在掩体后面。只有在某个方向的火力突然减弱时,掩体后面的敌军趁机立马往前冲锋几米或是十几米,然后又将身体死死贴在地上。

    整整半个小时,黔军2师的前沿部队只推进了五十米,便再也无法寸进半步。

    这时几道凌厉的炮声传来。

    卫国军里有见过世面的老兵大喊:“是榴弹炮!”

    “嘶呼…”榴弹炮在空中划过的声音要比迫击炮低沉许多。

    老兵知道,这些炮不是打他们的,他朝壕沟后方望去,距离一百米的后方重机枪阵地遭到了打击。

    榴弹炮的飞行速度快,论穿甲能力远远高于迫击炮,被高爆弹击中的碉堡瞬间被炸的四分五裂。

    军官们立马朝着还未被炸毁的碉堡里的士兵大喊,让他们撤出来躲到壕沟里。

    但已经来不及了,第二轮炮击紧接着到来,前后经过了五轮的炮击,很快卫国军防线后方重机枪的碉堡被全部炸毁,好在有一半的人提前从碉堡里跑了出来,甚至有士兵还携带了两挺重机枪跑出来。

    壕沟后方的重机枪有二十挺,除了被抢救出来的两挺,其余全部被摧毁,只剩下三十多挺重机枪还隐藏在周边一些山坡上。

    卫国军的重机枪阵地被摧毁后,黔军前沿部队开始再次推进,这时隐藏在山坡上的重机枪和迫击炮开始射击。

    狂暴者的双管设计使得它的射速极高,达到了每分钟两千发的投射量,两根枪管交替着射出子弹,绿色的光点就像是致命的丝带,交叉的火力布置,使得子弹覆盖范围很广。

    黔军的炮火朝着这些山头覆盖而去,卫国军的机枪手被短暂的压制,好在对方是盲目炮击,对他们的伤害并不大。

    但黔军前沿部队也趁着火力掩护的机会下,成功将距离推进至一百米以内了。

    这个距离,壕沟内地轻型迫击炮可以发挥作用了,由于在壕沟内,迫击炮的仰角达到了70度到80度,射击距离只能打到100米——150米的区间范围,黔军还没靠上来之前就根本没用。

    只能靠后方的中型和重型迫击炮轰炸,但是这些炮离得都比较远,基本离前沿的敌军有四五百米的距离,精准度要低很多,迫击炮重量轻,每一次炮击震动都会带来角度的偏移,距离越远这个效果就会越明显,所以当敌人较为分散时,炮击效果并不理想。

    现在敌军贴近了,士兵们的60毫米轻迫击炮可以工作了。

    一位班长亲眼看有十几名敌军躲在一处田坎后面。他立马让班里的战士进行炮击,炮手在壕沟里面架设好迫击炮,班长用大拇指测算的“跳眼法”确定了一个大概距离,随后机炮手进行炮架的调整,副手将炮弹举在炮口。

    “放!”

    随着班长一声令下,炮弹发射出去,等了好一会儿才落下来,砸在敌军掩体前面。

    看来是打偏了。

    “方角位10-39,射角14-28,放!”

    随着班长又一道指令,炮手立马做了调节,炮弹再次射击出去,这一次还是没打中,打在了掩体左侧。

    炮手拿着铲子把地使劲拍了拍夯实了,再重新调整炮架上的密位,接着又打了两发。

    终于!一发炮弹正中敌人头顶,掩体后面的敌军非死即残,这一个作战单位就算是废了,这种密集编队在此刻的劣势显现无疑。

    但是越来越多的敌军推进至100米的距离,黔军前沿部队集合到一个数量后,开始了冲锋。

    冲锋时,掩体后面的机枪手架起轻机枪对着卫国军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进行压制。同时远在后面的炮火和重机枪对着山头进行压制。

    冲锋的黔军士兵,拿着汉阳造和老套筒则对着最近的第一道防线射击,他们一边跑一边射击,精准度并不高,但随着距离贴近,这个命中率也越来越高。

    卫国军第一道防线的士兵探出突击者轻机枪疯狂扫射,后面两道防线同样进行火力支援。

    不过尽管卫国军的机枪数量众多,毕竟这里兵力太少,还被分散至各个方向,两侧山坡上的重机枪被压制,兵力的劣势在近距离交战中体现了出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