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世界最强国 >第51章 装甲计划
    陈天明等人白天就已经赶到贵阳了,晚上的军事会议主要是对近期的军事建设进行汇报。

    目前全军扩编已经完成,三个步兵合成师,一个综合保障旅,共计四万人。接下来就是进行相应的训练。

    “你们看下手里的文件。”李兴国对在座的人说道。

    众人便拿起发下来的文件端详了起来,文件中阐述的是未来三年内军队主要的训练方针。文中明确指出,以广西为沙盘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总首,咱们下一步是要解放广西?”陈天明对李兴国道。众人闻言也都以询问的眼光看向李兴国。

    “嗯!”李兴国点点头接着说:“计划在三年后,这是经过议院讨论的。”

    “你们先别问,接着看,看完再提问。”

    众人便又继续埋头阅读,对于打哪里他们是没有过多权限讨论的,反正上面说打哪儿就打哪儿,这些决策是由议院来制定的,不过文件后面阐述的内容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文件中提出了炮兵建设,装甲部队建设,及相应的训练方针。

    火炮不必多说了,是建设相应的榴弹炮打击部队,目前卫国军主要装备的是迫击炮,迫击炮的缺点也很明显,很难进行建筑物的摧毁,所以建设榴弹炮部队是很重要的。

    不过在西南地区作战,步兵作战依赖的主要还是迫击炮,因为西南地区多以丘陵山脉为主,榴弹炮的发挥空间有限,迫击炮的高抛线弹道更加适合在这种地形战斗。

    不过榴弹炮也不能没有,上次黔西镇防守战就证明了榴弹炮摧毁碉堡的作用。

    让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装甲部队,文中提到要给每个师组建一支装甲团,以围绕坦克为核心建设的部队,每个装甲团配备98辆轻型坦克,10辆轻型装甲侦察车,运输车100辆。

    对坦克的战术理论研究军中已经进行了两年了,同样对坦克的技术研究军工厂也没有停歇,以目前军工厂的技术,加上李兴国系统的支持,如果愿意也是能够生产中型乃至重型坦克的,但是没有必要。

    因为当前国内军阀手里,没有任何一辆坦克,哪怕是英德两国,此时手里的坦克也都是只有几吨重的“婴儿”坦克。李兴国完全没有必要把第一款坦克就生产的过于庞大。而且如果坦克太重,当前贵州的道路情况也无法承载,轻型坦克便是最优的选择。

    此时屋内众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兴趣,装甲部队那是他们这两年里梦寐以求的东西,没想到这么快总首就把这件事情提上了日程,于是纷纷各种问题抛向李兴国,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让后者目不暇接,最后李兴国只能让他们明日跟着一起去军工厂视察。

    陈天明等人回到住所后兴奋的一整夜没睡着,都期待着坦克部队的加入。

    第二日李兴国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乘车赶往安顺军工厂,厂长唐子荣早早的就带着人等候在门口了。

    军工厂现在整体的规模和人员都比以前多了不少,而且在技术储备上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不全是靠系统的支持,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他们自行摸索出来的。

    李兴国如众星捧月一般穿梭在各个车间进行视察,跟随的唐子荣介绍道:“目前试验1号原型坦克车已经造出来了,正在进行各项验证。”

    这时李兴国路过一个车间看到这里有一名技工正操作一台机械铁锤对着一堆巴掌大的齿轮组敲打,他看了看周围的环境,这显然不是锻造车间。

    “这是在做什么?”李兴国询问道。

    “这是在对关键部位的零件进行撞击压力测试。”

    李兴国来了兴趣,便询问了详细情况。

    “根据总首您提供的相关技术,1型坦克车上加装的是50毫米加农炮,加农炮产生的后坐力要远比同口径榴弹炮的后坐力大得多。

    “根据我们计算,即使配装了制退器,每一次炮击也将产生约一万牛顿的后坐力。”

    听到这里,李兴国心中估摸了一下,这也不算大啊,现在的材料承受强度远远超过了这个力,甚至在外面找一个小作坊提炼出来的钢也能达到这个标准。

    唐子荣看出了李兴国的疑惑,继续说道:“这个力不是很大,但是由于炮塔是转动的,所以关节部位是齿轮链接,并不是钢铁整体,这样一来,这些力最终将会作用在这些齿轮上。”

    “如果这些齿轮只是单纯的承受这些力,那也没什么,就算对齿轮撞击一万次也不会改变它的形状,但是由于是关节活动部位,多次撞击的震动会使齿轮之间的咬合程度降低。”

    “首长请看,这些突出的轮齿部分都很细小,咬合的部位根据我们换算,它们将在每1立方厘米上承受超过一百兆帕的压力。”

    “这个压力虽然不足以使齿轮变形,但是却可以使齿轮组之间发生偏移。”

    “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在一千次的炮击中,齿轮组整体偏移误差不超过0.3毫米,否则就会出现炮塔卡死的情况,所以这对齿轮的加工精度就有一定要求了。”

    经过唐子荣的介绍,跟随而来的军官们不少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以前很多人还觉得不就一个坦克嘛,就是一坨铁皮包着一门炮而已,有那么难造吗?别说50毫米炮了,就是装100毫米炮也没问题啊。

    但现在他们知道原来是自己把这件事情想的太简单了,这还是只一个小小的齿轮就这么多讲究,要是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技术,可能他们连听都不一定能听懂了。

    视察完各个生产车间后,唐子荣带着众人来到一块空地,地面上停着一辆坦克,一行军官瞬间两眼放光,围着坦克敲敲打打。

    “总首,这就是试验1号原型坦克了,全重12.5吨,210匹马力,公路最高时速可达50公里,越野时速可达30公里,炮管采用50毫米40倍口径的加农炮。”

    “不计算炮管的情况下,全车长4米,宽2米,高2.1米。”

    陈天明等人左摸摸,右瞧瞧,特别是这辆坦克那独有的长炮管,比榴弹炮明显要长不少,由于加农炮追求的是射程和炮弹出膛的速度,使得它的炮管厚度比一般榴弹炮要厚上不少,这样一看50毫米的加农炮看上去像是跟70毫米的榴弹炮一般大,众人爱不释手。

    整体车型来看,有些像二战法国的amx系列的坦,只是1号原型车更小一些,也不是像amx那样的摇摆式的炮塔,1号原型在设计上运用了倾斜式的装甲。

    全车采用炼钢厂生产的均质a18型钢材

    前车体均质装甲厚度20毫米,40度倾角。

    车体侧面均质装甲厚度10毫米。

    车体后部均质装甲厚度10毫米。

    炮塔正面均质装甲厚度15毫米,45度倾角,侧面15毫米。

    倾斜装甲的好处就是在于不仅可以提高跳弹几率,还可以变相的提升装甲等效,比如前车体装甲厚度20毫米通过增加倾角的方式,可以让它达到25毫米的等效,因为装甲倾斜过后,炮弹击穿装甲的路程变长了,所以相当于装甲等效的厚度增加了。

    倾斜装甲的设计现在只有李兴国知道,毕竟他是后世来的,目前所有国家研发的装甲基本都是垂直的,哪怕是到了二战,德军那威风八面的虎式依然采用垂直装甲的设计,这是设计理念上的落后。

    在场有不少参与1号原型坦克的设计师,当初李兴国提出增加正面装甲倾斜角度的时候,众人还不解缘由,直到他们在草稿纸上一画,再一计算,瞬间恍然大悟,原来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举措竟然能够将装甲等效提高这么多。

    众人纷纷在心里感慨道“总首真的不是一般人啊,虽然他不是技术人员,但总是能在关键点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们这些自诩为精英的人才在总首面前常常觉得自己很笨。”

    不过1号原型坦克依然有设计上的缺陷,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炮塔装甲的厚度低于车体厚度。

    在实际战斗中,炮塔中弹的概率远远高于车体,并且车体可以通过地形起伏来充当掩体,所以炮塔的装甲设计一定是要大于车体的。

    不过李兴国没有当众说这是一个缺陷,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造坦克,有一些瑕疵是很正常,又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拥有后世积攒的经验,日后战争的经验会告诉他们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