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世界最强国 >第69章 西南地区决战时刻
    1922年12月5日,卫国军整个阵线的后方基本已经稳定,国民党军把兵力全部收缩在南宁至贵港一带,他们从广东带来的援桂军总数达到了五万,再加上招降的桂系旧部及残兵三四万,总共有八九万兵力。

    虽然在之前外围的战役中失败了,但收缩防御的策略下的很及时也很坚定,实际上损失的兵力并不多,目前还有近七万的部队。

    卫国军一方,在北面从百色起,东至马山再至柳州,形成了三点一线的泰山压顶之势,总共三万兵力和国民党军形成了对峙的局势。

    双方总兵力的投入接近十万,几乎赶上了直皖战争的规模,海内外对此次战争的关注度极高,特别是暴风坦克在此次战争中首次露相,这是坦克部队第一次成建制,成体系的用于战斗,完美验证了装甲部队的可行性理论。

    这也是最让西方国家关注的地方,什么时候中国也有了研制坦克的能力?之前那个兴国公司搞出了汽车虽然让他们惊讶,但汽车的技术说到底并不涉及到顶尖科技,有人有设备早晚都能弄出来。

    事实上原本的历史也确实如此,大概在30年左右的时候张少帅就从国外引进了一批汽车,然后找了一帮高端人才就研发出了第一款国产汽车,虽然一些配件只能进口,但也说明了汽车的研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可是坦克和汽车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看看英法两国就知道了,他们从一战时就弄出了坦克原型,这么长时间到现在都还停留在原始的摸索验证阶段,造出来的坦克笨重丑陋,行动迟缓,就像是工业的残次品一样。

    报纸上暴风坦克那独特的造型,前卫的设计,以及贵州政府所宣称的各项性能参数,现在中国人居然在这个领域走在他们前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各国纷纷加大了对坦克的投入,原本研发坦克的各种阻力,在当政者的支持下一扫而光,甚至他们的当政者还亲自接见了相关的坦克研发人员,询问试验进度和所遇困难,只要是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困难,当政者一一帮他们解决,这么做,一切都是为了技术进步,还有一丝对落后于中国人的不安感。

    在这种氛围下,相信西方的坦克研制道路又将会大大缩短。

    而中国人民对贵州制造的坦克却还是抱有怀疑的心理,这不怨他们,他们又没有西方国家那样的情报网,他们接受的信息都是报社传递给他们的,这么多年里,各方政客军阀为了夸耀自己,吹的牛太多了,久而久之老百姓对政党们的话总是半信半疑,除非有一天让他们亲眼看到,不过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卫国军的三万兵力分散在三点一线,按常规来讲这是国民党军绝佳的出击机会,但在见识了坦克的威势后,陈炯明也更加坚定了要集中优势兵力才能歼灭卫国军的想法,在机动性严重欠缺的情况下贸然出击,恐怕会被卫国军牵着鼻子走然后逐一击破。

    贵阳总指挥部,李兴国看着眼前的军事详图,局势和预料的一样,接下来就是双方最终的决战了。

    前线总指挥陈天明呈报上来的方案,李兴国看了之后觉得没有问题,又和总指挥部的各级参谋顾问探讨了一番,大家都认为没有遗漏后,李兴国才给陈天明下令开始行动。

    陈天明的意思是要全歼南宁方向的五万敌军,因为如果这一次不把他们的主力剿灭干净,让他们逃回广东,那日后卫国军和他们还得再有一次大战,至于贵港县的两万敌军,跑了也就算了,毕竟卫国军兵力不够,做不到让国民党军全军覆灭。

    他的计划是,把三个坦克团集中到柳州,然后配合第3师一路直下从南宁东侧发起进攻,因为南宁周围地势只有西南一侧和东侧比较平坦宽广,适合坦克部队发挥,并且可以阻断南宁军东撤的道路,同时呢也可以用第3师的步兵抵挡贵港方向的两万敌军,而北面就由第1师和第2师共同进攻。

    收到李兴国的确认命令后,陈天明开始了部署,他花费了一天时间把三个坦克团集结在了柳州。

    为什么陈天明作为前线总指挥,李兴国却在具体指挥上处处插上一脚,这是因为陈天明他们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在这方面缺乏历练,为了保险起见,所以李兴国才要求陈天明每一次的行动都要呈报给他,总指挥部好拾遗补缺。

    三个坦克团到达柳州后,3师师长杨晨给陈天明提出让部队推进至来宾县,因为来宾县南侧有一段类似峡谷的地带,坦克部队容易在那个地方中埋伏。

    陈天明采纳了这个意见,让第3师占领了来宾县,防止敌军提前在峡谷处部署埋伏。

    于是坦克部队配合第3师向南推进了了60公里,抵达了来宾县,这一切动作都被国民党军看在眼里,经过之前的战役后,现在他们十分关注坦克部队的动向。

    三百来辆坦克集结在了来宾,看来卫国军是要把东侧作为突破口,陈炯明便命令手下士兵开始在东侧构建防御工事,最主要的是让士兵挖又宽又长的壕沟用来抵御坦克的行进。

    可这个命令实则是有些鸡肋,和北面高山纵横的情况不同,南宁东侧的地势平坦宽广,你总不可能挖一圈把南宁围起来吧。

    这也是为什么陈天明选择让坦克部队从东侧进攻的原因,南宁北面全是山坡,国民党军在主要道路上设置好了防御,纵使他拥有坦克部队也极难通过,在复杂的地形里,极有可能被敌军击败。

    12月10日,一切准备就绪,卫国军三个师同时开始了行动,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不光是国民党军,路上的普通老百姓见到了杀气腾腾的卫国军后也都对这场战争的结果产生了紧张的期待感。

    卫国军还在路上,国民党军就收到了消息、开始了部署,陈炯明分别调派了两个师前往隆安和武鸣,用来防御北面,还有三个师在东侧待命,用来抵挡坦克部队的进攻,他的计划是到时候配合贵港的两个师包夹李兴国的第3师,一举吃掉这支装甲部队。

    第3师向南推进后,后方一片空虚,脆弱的大后方暴露给了贵港的敌军,但是敌军并没有选择突击后方。

    这是一个正确的选项,陈炯明经受住了诱惑,没有落入陈天明给他设的陷阱。

    自坦克部队加入卫国军后,战斗的时间是以天甚至是以小时来计算的,贵港的军队即使偷袭卫国军后方又能怎样呢?占一个柳州还是占一个桂林?

    南宁一旦沦陷,卫国军可以凭借超强的机动性迅速回防,现在已经不是两拨步兵对战的时代了,李兴国的到来可以说让西南地区的作战理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以往那种缓缓悠悠的战斗一去不复返了。

    第3师走到一半时,路过了三岔口,这下贵港彻底在他们后方了,与此同时贵港的部队也行动了,准备从后方包夹他们。

    杨晨没有理会贵港方向的敌军,一路直奔南宁而去,300辆坦克掀起的尘烟铺天盖地,路边上的农民哪里见过这个阵仗,纷纷躲起来暗中观察,这就是卫国军?太吓人了吧。

    没多久,第3师抵达了南宁30公里外,这个地方是完全的野外,几乎没有老百姓生活的迹象,只有一片柏树林,为了方便辨别,杨晨按规定把此处坐标汇报给了军部,军部将此地进行了编号,称呼为309阵地。

    杨晨下令步兵军团原地驻守,因为屁股后面有个跟屁虫,贵港的部队朝着309阵地这边包围过来,两个小时后他们将会在此处战斗。

    坦克部队携本部的机步连继续推进,同时杨晨分了一个团的步兵用于协助坦克部队步兵作战,他临时将第3师编成了两个部队,1号部队就是坦克加一个步兵团,由杨晨亲自指挥,剩余的由副师长统一指挥驻守309阵地。

    此时北面的第1师和第2师已经和国民党军交上了火,这场决定西南地区未来政治走向的决战正式打响。

    得知坦克部队的到来后,右侧的国民党军也迅速做出了反应,3万人的部队扼守住了南宁五公里外的几个主要通道,同时把附近的山坡布满了兵力。

    有了之前和坦克作战的经验,这一次国民党军知道,要击败坦克部队只有贴身近战,中远距离上根本撼动不了对方一丝一毫。

    所以国民党军把兵力在限定范围内分散的很广,想借助地型和步兵的灵活性,把坦克集群分割成数个小部分,然后再让步兵和炮兵贴近坦克部队,以此来摧毁卫国军的装甲力量。

    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