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世界最强国 >第111章 反奉讨张
    李兴国和陈冉悠回到南宁后不久,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倒戈。

    郭松龄是奉系“陆大派”首领,也曾经是张学良的老师,和后者亦师亦友,是张作霖视为辅佐儿子的大将。

    他倒戈的理由是张作霖欲接受日本拟定的二十一条,所谓的二十一条是日本早在一战结束后提出的狂妄条件,比如将德国在山东利益过渡给日本,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的特殊权利,甚至要求中国所有港湾不租给其他国家,还有更离谱的要求是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于是郭松龄联系西北军冯玉祥,欲组成联合军进行反奉讨张的战争。

    反奉战争将极大削弱北洋政府的实力,这对李兴国来说是一件好事。

    不过对于郭松龄讲的话,李兴国是一个字也不信,想夺权就夺权嘛,整些屎盆子往别人头上扣有什么意思。对于郭松龄这个人,李兴国只知道是他一位民主革命斗士,他真正反奉的原因是其政治观点和旧军阀有着本质的区别。

    旧军阀肯定是要反的,但对于郭松龄给出的这个理由,李兴国实在是不敢苟同。

    张作霖这个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极具争议的一位人物,但大多数还是正面评价居多,你说他接受日本拟定的二十一条,李兴国打死也不信。

    别说是二十一条了,日本在东北这么多年,所提出的铁路,矿产,工厂,商贸种种特权,张作霖从来没有同意过,此时又怎么可能接受二十一条呢。

    事实上,在原本历史里,郭松龄发起反奉战争后,日本人就找过张作霖,提出帮助他出兵抵挡,但根据大元帅府的电报处长的回忆录记载,当时张作霖直接拒绝了日本人,表示“如果郭军打过来,我就到旅顺或大连暂避,届时再请你们帮忙。”

    日本人立马顺杆子往上爬,提出了五项要求,内容就是允许日本人在东三省享有自由居住权,经商,开矿,建工厂等等,而且还想要间岛地区的行政区。

    张作霖知道后当即大骂“日本人趁机要挟,我就算豁出去这条命不要了,也不能出卖国家权利”

    诚然,张作霖跟日本多有合作,而且常有巴结的表现,但在民族底线问题上,他却从来没有退让过,东三省长期处于日俄的威胁下,但前者能够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在日俄之间左右逢源谋取好处,并且建立相当不错的工业和教育体系,不得不说这是张作霖的政治头脑,换作其他人任何一个人来敢保证能做的比张作霖完美吗?

    根据郭松龄所诉,他是在和日本参谋部一高官交流中,对方说漏嘴无意透露出张作霖准备以二十一条为条件由日军提供军火,进攻西南政府和国民党。

    不过郭松龄好歹对张作霖有情谊在,他也知道张作霖对待他如同第二个儿子一般,他没有说是张作霖直接接受日本人的条件,而是受杨宇霆为首的这帮小人蛊惑。

    李兴国无奈苦笑,军阀之间互有争斗,军阀内部又有派系之别,一人一个想法,就这样的政治环境,国家发展不起来是有原因的。

    这究竟是日本人故意引诱张松龄倒戈,还是他别有心思,李兴国对此段历史不做评价,留给后世人去揣摩吧。

    但此时,反奉氛围已经形成,五卅运动刚过去不久,人民深刻的认识到帝国主义的野心对中华民族的压迫,不少人被这种情绪带动,反奉即是反帝国。

    西北军总指挥冯玉祥本来当初就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和张作霖合作,帮助其发动北京政变,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以奉系为主导的北洋政府,现在有郭松龄倒戈这样的机会,冯玉祥当即同意加入反奉战争。

    国民党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随着孙先生半年前的逝世,老蒋成功上位,接任了国民政府委员。他们当然也很乐意看到北洋政府内部打起来,此时他们已经在积极谋划北伐之事了。

    1925年11月,郭松龄联合了冯玉祥,又拉动了奉系第一军的军长李景林,开始了他们的反奉战争。

    西南政府内部官员受此影响,纷纷建议李兴国趁机进军四川,上次他们参观了贵州军区之后,信心大增,此时北洋政府内乱,这是一次大好机会啊!

    李兴国表示“不要慌!四川还用我们去打吗?”

    确实如李兴国所言,四川完全不用去打,在双方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四川从上至下对西南政府都有倾向之心,目前四川内部军阀林立,相互是谁都不服谁,但唯独对西南政府抱有归顺之意。

    只要西南政府举兵,四川妥妥的直接易帜。

    说来四川这个地方,也是这军阀混战年代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自古以来,每每遇到乱世,四川总是第一个跳出来独立,而且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极其容易造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辛亥革命开始,四川立马跳出来宣布独立自治,什么?天下又大乱了?又到了我们独立的时候了。

    然后就是四川内部打来打去,这些军阀争的不是天下,争的是谁当四川老大,不过因为有北洋政府“坐庄”,不管怎么打,总的来说还是在国家的框架内。

    这期间四川大小军阀混战多达四百余次,听着很唬人,但他们的战斗真的让人啼笑皆非。

    四川内部交战双方往往都是学生和老师,朋友之间,叔侄之间。双方的士兵打仗也都是抬起枪随便放,瞧准是何物?咱比的是哪边枪声响,枪声响的一方往往会获得胜利,战败的士兵会说“别个那么多人,我们囔个打得过嘛,不跑是瓜嘞嗦!”

    双方高层也极少动真格,还约定好“四不打”,即农忙时不打,收割时不打,过节时不打,不在田里打。

    然后打之前都是通电满天飞,先来一场骂战。

    “泥麻勒个批哦!龟儿子敢来打我!”

    “撒子啊?你骂我妈,我妈是你二姨的舅舅的大伯的表妹的嘛。”

    ……

    骂完了,总归还是要打一打意思一下,但是打赢的一方,从来不做穷寇之追,赶尽杀绝的事。

    相反,胜利的一方还会去拜望败将父母进行妥善安置,然后通电败将,你快回来,莫跑咯,不得为难你们一家人,然后进城安抚百姓,还要给予百姓恩惠和补偿。

    还有更戏剧性的一幕,开战前,交战双方的家属甚至有可能还在后方一起打麻将呢。

    李兴国能想象到这样一幕,麻将馆外突然跑来一人,对着麻将桌上的人呼喊,“打完咯,打完咯,二娃子他们打赢劳,王麻子跑路劳”,麻将桌上胜利一方的家属哈哈大笑,输了的家属气的嘴歪,把麻将一把推到恶狠狠的说道:“不打咯。”

    “什么?王麻子他们死了一百多人?”

    闻言,原本哈哈大笑的一方瞬间低沉下来,面露惭愧之色。

    “二娃子这个龟儿子,打得太狠了嘛,这么打!要不得!”

    于是父老乡亲纷纷开始指责胜利的一方,甚至村里的老人气得说不准他回乡祭祖,“你二娃子了不得,蹿起来劳,当了个好大嘞团长嘛?竟然不顾乡亲的死活了?”

    所以就是在这种过家家似的氛围下,尽管四川发生了这么多次战斗,但实际的破坏非常小。

    纵观四川历史,会发现,每一次天下大乱,朝代交替之时,四川都会进行割据,等外面打完了,安定下来了,四川也就随之安定了,“哦,大哥些打完了哇,哪个赢了嘛”,“你赢了嗦,哦,那我以后就跟你混了。”

    四川人民这种乐观的心态似乎跟他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其成都平原地处盆地,物产丰盛,周围的高山就是天然的屏障,如果是和平时期,从来没有听说过四川闹过饥荒,也没有天灾,人民在此地安居乐业好不快活,管你外面闹的天翻地覆与我何干。

    但就是这样乐观的人民,其内在的血性堪称中华之脊梁,当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四川人民站了出来。

    350万川军出川抗战,付出了近70万人的伤亡,其惨烈程度位居全国之首,往往是为了争夺某个高地,成建制的覆灭,这种凶狠的打法贯彻了整个抗战时期,不少名将曾评价过,川军之勇猛平生未见。

    但这也掏空了四川的青壮年一代,到了后期,青壮年都派出去了,前线兵力还是不够,怎么办?只能派十几岁的小孩扛着枪跟着部队出去继续打。

    川军在整个战争期间贡献的兵力占全国军队总数五分之一,几乎参加了所有大型战役,在日本人侵占了大半的国土后,四川仅凭一省之力,提供的抗战物质占总数的二分之一,把四川人民的老底掏得一干二净。

    某种程度上来说,四川就是中华民族最后的屏障。

    所以,目前四川内部虽然打来打去,但是却不在乎谁来做中华民族的当家人,只要不是外族,只要不影响他们打麻将吃火锅,谁都差不多,再加上最近几年西南政府在四川的经营,当地人民觉得跟着西南政府有好日子过,根本不需要李兴国派兵去打,举兵之日就是四川易帜之时。

    李兴国告诉西南政府的各官员,郭松龄所发起的反奉战争必然失败,而广西军区的军改还未完成,不易轻举妄动,等北洋政府这一仗打完,再入场也不迟。

    抱着同样想法的还有老蒋,他也在等待,等这次战争结束后,不管谁获胜,奉系军阀力量必然被削弱,到时候就是北伐良机。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