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转眼间,已经重新上班一个星期了。

    张明昨晚下班的时候,特意到百货大楼那里逛了一圈,不为买东西,纯粹是为了找个木匠师傅回来。

    这么长时间的签到,但是系统奖励的技能却十分有限。让张明安身立命足矣,但是想要面面俱到,却远远不够。

    现在已经是正月了,还有一个月,就是张明与李婷婷的婚期。

    六十年代时的年轻人结婚,除了要给女方家一笔彩礼之外,有条件的男方家庭,还会置办上三十六条腿来充实门面。

    彩礼的数额并没有多大,农村里结婚的话,五块或者十块就已经顶天了。

    哪怕是四九城,彩礼也没见着有超过二三十块钱的。很多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就足以支付彩礼的开销。

    这一点让张明这个后世来的人深感大慰。

    放在后世,娶个媳妇回家,再不济也得给个十万二十万的彩礼钱,很多普通人一两年的收入都未必能有二十万。

    而放在六十年代,只需要一个月的工资就足够了。

    当然除了彩礼之外,三十六条腿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现在刚刚过了一九六五年的春节,结婚的标配距离上一个十年的四个一工程改变还不久。

    五十年代时,结婚的条件是一张床、一个脸盆、一个痰盂和一把热水壶。

    而到了六十年代,就成为了一张八仙桌和四张椅子,还有一个写字台、一张双人床以及一个五斗橱的三十六条腿了。

    别看这些家具听起来不是很上档次,但是木料和人工的开销算在一块,差不多得一个普通人不吃不喝大半年的收入,才能够勉强配的齐。

    至于很多四合院读者老爷们熟悉的“三转一响”,那得等到七十年代中后期,才会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按照张明的收入和家庭条件,即便是现在就配齐三转一响也不是难事。

    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来是因为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就要起风了,现在把家里装饰的太好,到时候难免会成为一些人针对的对象。

    二来则是因为“三转一响”当中的“三转”都还比较好置办,只要有钱有票就成。但是那“一响”,也就是收音机,在六十年代想要买一台,确实有些困难。

    别看在原影视作品当中,刘海中家、贾家等等,全都买了收音机。但是放在实际的时间环境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六十年代时我国内,敌特与间谍势力猖獗,收音机、照相机等物品,作为能够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管制的是非常严格的。

    一般家庭想要买一台收音机,都需要相关的工作单位和所在的街道进行考察。考察确定没问题了之后,才会给你开证明。然后拿着证明,带上钱和票,才能去百货大楼搬一台收音机回家。

    不仅如此,收音机买回来之后,街道上或者单位的工作人员,也会定期进行回访。

    马上就要起风了,张明不愿意给自己添这个麻烦。

    至于缝纫机倒是可以置办上,但是也不必急于一时。

    由于张明没有想起来问过,所以也不知道李婷婷是不是会裁布做衣服。干脆就等李婷婷过了门之后,看看李婷婷是不是会裁布做衣服再决定就好。

    “同志,那您看看木料是我们帮您买,还是您自个儿去置办啊?”

    张明的面前,一个矮壮的中年男人,笼着袖子对张明问道。

    这是张明在刚刚在百货大楼外头逛了一圈,找个好几个人打听之后,才找到的木匠师傅。

    张明思考了一下,说道:

    “麻烦师傅帮我置办吧,您就告诉我得多少钱就成。”

    木匠师傅闻言,熟稔的把各类价格报了一下。比木材市场稍微贵了一些,不过张明也能理解,人家在中间自然也是要赚一些的,只要价格在合理的范围内即可。

    张明听完,点点头道:

    “没问题,那师傅麻烦您明儿把木材拉到南锣鼓巷四十号院去,拉去了之后我给您结木料钱。”

    随即张明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来,继续道:

    “这是定钱。”

    木匠师傅接过钱,爽快的答应了。

    次日正是星期天,院里的人几乎都不上班。

    上午不到十点,木匠师傅就带着几个人,拉着一车木料到了南锣鼓巷四十号院的大门口。

    见到大门开着,木匠师傅主动上前去向一位戴着眼镜的大爷询问道:

    “您好老同志,请问张明是住在这个院吗?”

    阎埠贵扶了扶眼镜腿儿,点了点头道:

    “没错,他就住在后院。你们是干嘛的?”

    木匠师傅闻言,随手向外一指拉着木材的板车道:

    “我们是上门给张明打家具的,您看看,木头都拉过来了。”

    阎埠贵这才点点头,神色感慨的道:

    “那你们跟我来吧,我带你们过去。”

    木匠师傅闻言,道了声谢,随即指挥着几个同伴,拉着车跟在阎埠贵的身后,一同去了后院。

    阎埠贵走在前头,心里止不住的感慨。

    “同样都是一个年纪的小伙子,张明怎么就比我家那几个强这么多呢?张明这要是我家儿子该多好啊。”

    一路上哐哧哐哧的动静,吸引了院里的很多人露头观看。见到阎埠贵领着一车木材和几个人往后院去,时不时就有人嚷嚷着问一嗓子。

    得到阎埠贵的回答之后,每个人的脸上都忍不住露出艳羡的神色。

    “张科长,快出来,给你家打家具的人来了。”

    阎埠贵敲了敲门,大声向屋里喊道。

    张明昨天就已经与木匠师傅约好了时间,所以今早并没有睡懒觉。

    闻声过去打开门道:

    “谢谢阎老师了,快屋里坐吧,外头挺冷的。”

    四九城的冬天,干冷干冷的,一阵风吹过,没带棉帽子的话,风能透过额头,刮的脑袋里头都觉得生疼的。

    张明走到几位木匠师傅跟前,散了一圈烟,把自己的要求与对方说了一遍。

    随即几位师傅各自取了材料,就在后院张明家门口的空地上,开始热火朝天的忙活了起来。

    张明则回了屋,一边与阎埠贵聊天,一边开始准备点燃蜂窝煤炉子炉子烧开水,又嘱咐辰希准备备菜做午饭。

    后世请人上门干活的流程,张明没经历过,也不大清楚。

    但是六十年代请师傅上门打家具,除了给工钱之外,还得管师傅的伙食,这也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不用多好,有个白菜帮子和窝窝头就成。不挑吃不挑喝,但是得有这个礼节。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