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杨俊请罪的折子,杨坚其实是很欣慰的。

    造孽的,走哪里都能激起民变的败家儿子,能够有如此感悟,再做贤达之人的决心,让他似乎,再次看到了一个恭谨贤良的好儿子。

    看了眼集英殿内的重臣:“晋王为杨俊请恢复爵位的事,还是再议吧。”

    然后却吩咐黄门令:“马上过节了,今年过节团圆饭,把老三一家也叫来。赐老三袍服衣冠。”

    “奴婢遵旨,但,赐袍服是什么等级呢?”

    杨坚想了下:“就赐文士闲散。他的一妻两妾,就赐诰命吧,就这么办了。”

    一切安排停当,杨坚道:“时候不早了,等待陛辞的官员,我们接见一下,考核一下,然后让他们上任去吧。这事办完,大家就可以轻松过节了。”

    接见陛辞官员,举荐者要避嫌的,太子和杨广两位参与察举举荐的人,就告辞退出来。

    这时候的大殿里,就剩下皇上杨坚,左相尚书左仆上柱国高颖,右相内史令尚书右仆射崔仲方,和吏部尚书徐成,还有一个叫名的吏部侍郎。

    其实,陛辞考教的过程很简单,官职都是定下来的,就是一个流程过程。简单询问对答几句,皇帝嘉勉几句,就完了。

    先是四个人被传唤进来。

    第一个,就是第二科状元,江南河道副史,顾维汉。

    江南粮道副史李素。

    中枢户部,盐茶史张广利。

    门下省谏言舍人。派遣扬州总管衙门,负责辖区官员考评监督的魏征。

    江宁府府丞王广维。

    因为这些人,都是杨广科举考试选拔上来的,杨坚准备详细的询问一下,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首先询问江南河道副史顾维汉:“你初入官场,就因晋王举荐而得江南河道副史高位,你对河道管理上,有何心得方法?”

    顾维汉磕头:“回皇上,江南天然水网密布而且多雨,旱涝频发,又以洪灾为祸最烈。小臣上任,将辅助正使大人,首先居安思危,舒俊一些河道,引河水入各个大江大河,通达东海南海。又请正使大人下令,严厉制止百姓围堰压湖,扩大蓄洪区域,严令百姓不得占用阻塞分流河道,使得一旦洪水泛滥,有宣泄蓄洪之地。”

    不必再详细说了,单单这两项,就能解了江南水患根本。而他一口一个辅助正使,足以说明,这个人是有想法,但又守规矩绝不僭越的老实人。

    杨坚和两相都很满意,这个顾维汉,果然精通水利。可放心使用,前途可期。

    “好好干,记住,一心为民,施行你的那些政策,也要用温和手段,不可强迫胡来。”

    顾维汉磕头:“谨记圣训。”

    “赴任去吧,一路平安。”

    能对臣子说出一句一路平安的祝福,已经相当难得,可见杨坚对这番简单的对答是多么的满意。

    顾维汉磕头退下。

    面对江南粮道使李素:“江南粮道官不小,但责任更重大,你有什么举措?”

    李素磕头道:“小臣的办法只有两个,广建仓,多积粮,三年后藏粮于民。”

    杨坚听着新鲜,眼前不由得一亮:“说说,说说,什么意思?”

    民以食为天,这次江南大灾,受困粮食太多,逼的杨广不得不用抢,抢了句容王家,不得不用抢,用废纸粮票,抢那些以工代赈的百姓。

    李素磕头:“广建仓的意思就是,在各地增加官仓的数量。作为许杰大人长平仓的补充。在丰收年头,还是按照朝廷法令,命令百姓捐粮入义仓,备荒备灾。”

    这没有什么新意。

    “但丰年谷贱伤农,那我们官仓就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如此一来,既能保证百姓多余的粮食销售的出去,又能抑制商人们刻意压价,而我们官府朝廷又掌握了粮食。”

    简简单单的办法,立刻让人耳目一新,高颖先拍手了:“如此,利民,利国,又能打破商人垄断,好计划,好计划啊。”

    杨坚也满意点头。

    “但你为什么说三年后藏粮于民呢?”

    “三年,义仓和官仓,几乎都满了,但一味的还要百姓捐粮,就有盘剥百姓之嫌疑了。所以小臣准备,在三年后,规定,百姓可以用新粮上缴义仓或者官仓,官府以旧粮兑换。也就是说,你可以用一斤新粮,换取我仓中旧粮八两。如此,百姓没了过多的负担损失,自己的手中又有了余粮,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如此有吃有穿,人心安定,那谁还去造反?江南将大定。

    而随着替换,仓库里的粮食又能慢慢的增加。最终,臣预计,三年后,许杰大人的长平仓,就可以一心专供京师,而万一地方灾害,地方完全可以自己应对了。”

    杨坚竟然激动的一下站了起来:“好好好,首科探花,果然才能过人,如此之策,当成为国策全国推行。好好干,在底下积累经验教训,三年后你若真正实现今日之言,朕将不吝高官要位委托。”

    不是赏赐,是委托,可见杨坚对李素是多么的看好。

    询问户部盐茶使张广利:“盐茶之事,关乎国库财政,关乎天下民生,你有什么举措?”

    张广利是个少言寡语的人,磕头回答:“两淮盐场以有晋王成例,小臣无能推陈出新,唯萧规曹随尔。”

    杨坚坐在上面还等着他继续侃侃而谈呢,这是这个年代文人的通病,结果下面没了声音,当时呵呵笑着探身询问:“没啦?”

    张广利回答:“没啦。”

    杨坚不由看看两位丞相哈哈大笑:“好个先有成例,好个萧规曹随,好,好,好。”

    高颖也感慨:“晋王成例在先,萧规曹随,不为自己突出而瞎折腾在后,这是一个沉稳干练之臣。”

    杨坚欢喜点头:“对对对,这句考评好啊。当如此。”然后兴奋的调侃张广利:“你这么干,可是干不出成绩的,这对你以后仕途不利啊。”

    张广利再磕头,语气平淡的回答:“只要臣依靠成例不瞎折腾,臣保证,三年后,国库盐课增加三倍。如果达不到,小臣不必皇上惩罚,我自动流放三千里。”

    这样的豪言一出,满座皆惊。

    好久,杨坚干咽了一口唾沫:“不要胡说大气,你可知道朝廷盐课现在一年是多少吗?”

    “小臣不知。”

    “是三百万贯,三倍,那就是九百万贯,不知道不要乱说话。那样会害了你自己的。”这就有种爱护之意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