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687章 陕北求助
    第687章  陕北求助

    “饺子来喽!”

    “建昆呐,上回看你没吃饱,这回阿姨特地多包了些,你放开肚皮吃,管够!”

    胡家两口子操着苦学一年,仍旧算不上标准的徽普,热络招待李建昆。

    胡家大儿媳趁着饺子上桌的时机,默不作声地把李建昆带来的礼品,拎回他们一家三口的房间。

    与强哥性格完全不同,老实巴交的胡家大儿子戳在一旁尬笑着。

    小不点胡豆豆蹦蹦跳跳跟着他妈进屋,母子俩关上房门,里面的场景外人不得而知,但大抵上能够想象。

    不过李建昆并未生出任何反感的心态。拎来一瓶五粮液正在倒酒的胡自强,也权当没有看见。

    斗大个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女人,家庭穷困到出嫁之前拢共没吃过十回肉,你能奢望她见到进口的吃的和用的时,表现出多高的素养?

    但胡自强从未忘记,那年背着破行囊,进京上学的那个清晨,在三间土胚房前,向来抠门的嫂子犹豫很久,还是把和大哥跟她大吵一架都未拿出来的五块钱,带着歉意上前塞给了他。

    这便够了。

    去年这间三居室装修好后,他将在老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的父母接了过来,今年嫂子托人来信,说也想过来,他没有二话,亲自回老家把大哥家一家三口一并接来。

    倒是父母对此有些想法,担心他往后不好讨媳妇儿。

    这件事上回在饭桌上,胡家两口子也隐晦地向李建昆倒过苦水,李建昆这顿饭不白蹭,带着解决办法来的。

    手工擀的皮儿,裹上五花肉拌着粉条的馅儿,这种北方式的饺子是真香,饭桌上还有几道下酒菜,胡家的凉拌菜堪称一绝,里面掺入了从老家带来的麻油,喷香。

    李建昆一边大快朵颐,一边从大衣兜里摸出一串钥匙,扔到强哥怀中。

    胡自强用两根手指捻起来瞧了瞧,饭桌旁胡家其他人的目光同样被吸引,尤其是胡家大儿媳两眼泛着光。

    这很明显是房子的钥匙,五把!一套房子的钥匙!

    强哥望向李建昆,“怎么个意思?我跟伱讲,你可别害我犯错误……”

    很多时候李建昆真忍不住想打他,明明心花怒放,非得装一波。

    提起犯错误,胡家两口子倒是一怔,表情上有股担忧。

    李建昆向二老解释道:“这房子没事,是套二手房,也不是我的,一个港城姑娘的,胡自强也见过,她以后不会再过来住了,放在我手里纯属浪费积灰。”

    胡自强大惊,“那个港城的黄姑娘在东湖丽苑的那套房?”

    “怎么?不要的话可以还给我。”李建昆伸出巴掌。

    “美得你。”胡自强咧嘴一笑,美滋滋将钥匙塞进裤兜,打算明天就过去看看,被单他都不准备换。

    那姑娘,他确实见过,贼漂亮!

    胡母大喜:“这好这好,可以给强子将来当婚房。”

    胡父憨厚,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提起白瓷酒盅和李建昆碰了一下,手起杯翻,一饮而尽。

    “还婚房,他媳妇儿在哪家养着都不知道。”李建昆瞥一眼旁边,嘲讽道。

    “艹!你有?”

    “我起码知道在哪家。”

    强哥:“……”

    胡家大哥语重心长道:“强子啊,你也老大不小,别太挑。”

    李建昆补上一刀:“他不挑?再过几天尾巴都该翘上天了。”

    强哥骂骂咧咧道:“娘的,你TM消息怎么这么灵通?又被你知道了。”说罢,提起酒盅敬过去,嘴角咧开,一切尽在不言中。

    首都来人的事,他当然也知道,并且内部消息刚传来:上面很满意特区的发展。

    而他胡自强作为特区开发公司的几个管事儿的人之一,则是在犹豫不决、饱含争论的环境中,坚定不移大力搞发展的典型。

    在他的主持下,特区新建了两座大商场,三幢高层写字楼,还有厂房若干。

    所以如果特区的发展最后被肯定,这些都将成为他的政绩。更上一层楼不是梦。

    他再上,就是特区开发公司的扛把子了。

    当然,胡自强也没忘记,是谁当初给他献的策,是谁给他吃的定心丸。

    不得不承认,这小子确实牛批,那种超远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世间罕有。但他不会说出来。

    “嗝!”

    李建昆吃了整整三十个大饺子,外加三两猫尿,小菜若干。摸摸肚皮,腹肌都给撑没了。

    吃饱喝足,胡自强把他拽进自己的房间,掏出他的华子,递给他一根,然后自己叼上一根,再把烟盒揣进自己的裤兜。

    一套动作熟练得不带丝毫迟滞,可见这种事儿已经干过多少回。

    “老高来信了。”

    “拜年?”

    “求助。”

    李建昆诧异,从强哥手里接过一只鼓囊囊的黄信封,遂坐到窗边五屉桌旁边的靠背椅上,抽出厚厚的信纸,认真打量。

    老高是那种典型的憨厚淳朴的陕北农村人性格,并且因为年纪比他们大不少,很少让他们帮过什么忙。

    如果他有事求助,显然是被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

    李建昆一字不漏看完,从字里行间中看出一抹深深的无奈,和一种难以启齿之感。

    <div  class="contentadv">        陕北那边有这么个事儿:

    革命老根据地有些山洼洼地区实在太穷,改开催动的经济发展仿佛和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且越来越穷。

    而在那片黄土高坡之下其实并不缺金锭锭。

    自从石油大包干后,相关政策活泛不少,上面为了支持革命老区的建设,破例允许在陕北延长油矿管理局集中开发高产区块的同时,将一些边远地区的旧井、低产井和未开发地块,承包给各县区经营,使地方受益。

    为此,上面还给到“旧井垫底,贷款起步”的政策。

    即意味着,你不管怎么开发,旧井总能冒出一些油,等于有个兜底的经济来源。另外,银行再批一笔贷款,用作新开发的资金支持。

    要说这政策真的相当不错,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理论上讲受惠于这项政策的县区,经济必然会有所好转。

    偏偏,老高所在的绥县,干亏本了。

    不仅没赚到钱,越干越穷。

    缘由在于:县里的整体意见太过好高骛远,或许是穷怕了。他们对冒不出太多油的旧井和低产井并不重视,拿到政策和贷款后,疯狂地开钻新井。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