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大明嫡长子 >第794章 杨廷和,革职收押。
    第794章  杨廷和,革职收押。

    古时候大军出动,不是今天下令,明天整军,后天出发的节奏,实际上粮草辎重等等东西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

    像是永乐皇帝北征,往往需要提前大半年才能做完这些动作。

    所以朱厚照在此时下旨当然显得急促。

    这是一条。

    但朱厚照自己有考虑过,藩王造反,那是突然而至,先前肯定不会有所察觉,所以没有准备才算是正常反应。

    其次,收拾一个宁王,并不需要像朱棣北征一样,率领几十万规模的大军。

    他此次出征,只会再带上三万人,也就是五到六卫人马,这个规模还是有办法的。

    不过,天子亲征在朝堂之上事属大事,先前各位臣僚并无心里准备。

    从内阁到六部,一众官员的反对之声属于老调重弹,朱厚照并不陌生,他们说起来也极为熟练,总而言之,气氛开始沉寂起来。

    这个时候朱厚照再将内阁王鏊和杨阁老召来,再加王琼、张子麟和何鉴三人,直接交代:“朕在外,国家政务要仰赖几位辅佐皇长子打理了,待朕凯旋之时,咱们君臣再一同饮酒庆贺!”

    但那是国力不足的情况下。

    天子这般不顾一切的做法,实在叫他们无可奈何。

    这就是所谓的做事要懂得变通,不能死脑筋,一个道理认到死。

    现在各府州县的预备仓中应当都是有粮食的,如果没有,这就怪不了旁人了,自己等死吧。

    “陛下!”杨廷和向前爬了几步,几乎要抱住皇帝的腿,“陛下,江南文气一断,天下读书人的脊梁便也断了,于我大明殊非吉事,老臣再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厚照一听这话,哪怕他脾气再好也不禁怒从心来,“放肆!!杨廷和,你要清楚你在与谁说话!”

    皇帝既然要离京,神武卫肯定是要跟随。

    守卫紫禁城这种重地的兵马,忠心和能力有时候是要平衡的。不能光看战力,如果不忠心,战力越强,收拾的可能是皇上。

    调兵、调粮、运粮……几道旨意之下,三万余大军已经在营房集整完毕,只待吉日,祭旗出发。

    现在朱厚照内帑之中就有存银几百万,征调船只、使用民夫都可以花钱进行,当然这需要一点时间。

    “陛下既如此,老臣也有几句直言要说!”杨廷和跪在他面前,一副向死而生的模样,“朝廷要清田之时,老臣等苦心劝过陛下从长计议,切莫操之过急,可陛下不理,非要任用刘瑾等一众奸邪宦官,陛下难道不知,刘瑾一到江南,必定引得江南士绅反弹吗?陛下口口声声说江南士绅之举令人恼火,岂不闻其根由在刘瑾?!”

    朝廷的办法,就是由沿途官府供粮。

    最弱一级的丙级卫所那责怪自己吧。

    “老臣不敢。”

    他这话就是说江南士绅也是叫你给逼的!

    比如周尚文有三个儿子,他的小儿子有些不知好歹,一个虚衔打发了就是,但大儿子和二儿子还算能用,于是便荫了千户官,在军中当值。

    当然主要是大运河沿岸,包括济南、淮安、扬州等府。

    已经有许多年没有人敢这样对自己说话了,朱厚照气得胸膛接连起伏,好在他不是无能狂怒之辈,他微微颤动的手指着他,说道:“朕偏要你看着,朕是如何踏过他们的尸骨,建立的不世功勋!想用身后之名来要挟朕,绝无可能!你不要扯什么明君、暴君,美名、骂名!这些名头统统不在朕的眼中,大明天子,朱家男儿是敢作敢当的铁骨头!谁要来指摘朕的不是,等他开拓出比拟朕的功绩再说吧!”

    这些人每一个都是许进亲自挑选,每一个都有单独的个人档案和背景调查,甚至朱厚照都要亲自看的。

    <div  class="contentadv">        是真正的虎兵劲旅。

    粮食除了要有,还得有人运。

    这些卫所将官自指挥使而下,包括千户、百户等大多出自军学院,剩余的则出身勋贵世袭之家。

    尤其是性格,也作为一项因素放在其中。

    他们说归他们说,自己做归自己做。

    到正德十一年,朱厚照已经温和的复活了预备仓制度,前些年他很是耐心,采用实报缺额、多年补充的办法避免了官府为了应对检查,强行征粮。

    但朱元璋什么都不管一脚踩碎了宰相制,其用意明晃晃的摆在世人面前:皇权之前,皆为尘土。

    这已经涉及到皇权的根本了。

    所以其中肯定有一定比例的勋贵子弟。

    平时不放松武备的好处就在于,不至于用的时候什么都要重新开始找。有的王朝末期,刀枪棍棒都会缺。

    皇帝偶尔需要练武解闷时,大多是他们陪练,如果要运动逗趣,也是他们作陪,如果要微服私访,更是他们暗中保护。

    杨廷和如此激烈,弄得王鏊都面容悲戚起来,于是他也跪了下来,“陛下,杨阁老这是一番尽忠之言,还请陛下明鉴。”

    杨廷和当即跪了下来,“陛下不可啊!兵者,是国之大事,陛下如此轻动,绝非圣君所为啊!”

    神武卫的人马管束的也是最为严格,他们都是全天在岗,如果要外出离京,还需要特批,而且要写明离开和回来时间,外出地点、事由等等。事后核查不准的话,那麻烦大了。

    因为条件苛刻,所以增增减减的就是一千来人。

    朱厚照作为明事理的皇帝,只要明晰赏罚之道即可,简单的说,血脉身份可以确保进去,但不一定能升官。

    实际上他本来也不准备说服他们,这群老古板,想要说服他们可不容易。

    而且少府之下有粮商,粮商本身就有运粮的队伍,自然可以紧急征用。

    杨廷和则说:“内地确不如大漠凶险,不过江南恰巧有靖虏侯驻扎,调他平叛才是上上之策,更无需陛下劳师远征,徒耗国力。”

    也就是所谓的运粮队,这在之前算是百姓赋役当中的役,所谓国家打仗,耗尽民力,就是因为国力有限,不得不征调民夫运送天量的粮食,有的时候打仗打个几年,耽误了农时,自然就是民不聊生了。

    第二天内阁开始不断收到圣旨,其中大多不是给他们的。

    朱厚照将此行用意层次提升,不过这并不足以说服朝臣。

    大军出动较为急促,京通仓虽能紧急调运一波,但几百万斤的粮食光从仓里装运到船上也要不短的时间吧?又没有起重设备。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