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一直到了过年前的几天,张大娘的病总算好了,不过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精气神也大不如以前。

    这大病后,不得好好补补呀!可现在村里缺东少西,王桃花除了剩下的几条腊肉,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

    可是谁家用腊肉来补身体呢!?

    王桃花想了一圈,突然有了主意,就去找了王豆香。

    “豆香,我记得你家有篾条呀,你给我编几个笼子呗!”

    “桃花,你要笼子干嘛?养鸡?”

    “啥鸡呀,就咱们村现在的情况,谁家还有蛋孵啊!?那张大娘不是病好了吗,我想去给她抓点鱼熬点汤。”

    王豆香用手摸了摸王桃花的额头:“桃花,你没发烧啊?这大冬天的,河边都结冰了,谁能抓到鱼。”

    王桃花白了她一眼:“你听我的准没错。这样你帮我编一个长一点的竹笼子,肚子大点,开口小一些……”

    记忆里沟子村抓鱼纯靠手抓,其实这篾笼前世在桃花的家乡很是常见,小时候王桃花经常用它小河小溪里抓鱼捞虾。

    篾笼是用竹篾编织成圆筒状,笼口如饭碗般大小,笼尾逐渐缩小,编成笼尾,笼尾用细软竹篾片拴紧。篾笼的长度为半米,腰部最粗处为半臂宽。另外用竹篾编织一个笼盖,笼盖上必须有倒须。使用时,将笼盖嵌入笼口,拴牢,因笼盖有倒须,因而鱼只能进去却出不来。

    蔑笼

    王桃花说完,王豆香略微想了想,就去拿来竹篾条编了起来。在王桃花指了几个地方后,王豆香就快速得编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小丫头的手是真灵巧,不到半个时辰,就编出了一个蔑笼。

    王桃花拿起来看了看,虽然比前世的要小上一号,但外观基本一样,真是让人爱不释手了。

    “豆香,就是这个东西。你这手艺真是绝绝子呀。”

    王豆香臭屁地哼了声:“咱们村里要是论编东西,除了长水叔,我可是不服输的。”

    哟,这小丫头,说她胖还喘上了呢!

    有了第一个模板后,接下来王豆香越编越娴熟,快到午饭时,一共编了四个篾笼,最后一个已经跟前世大小一模一样了。

    王豆香擦了把虚汗:“呼,不行,我手指头都在发抖。桃花,你得补偿我。”

    王桃花捏捏她的脸蛋:“好吧,除了以身相许,怎么补偿你说吧?”

    “哎呀,桃花,你咋啥话都敢说,羞死人了。”

    王桃花看她那样子,还真有些被调戏的害羞,不由得笑了起来。

    “桃花,你看我闷在家里都要发霉了,我不管,你抓鱼可得带上我。”

    “就这事呀!好好好,那傍晚时,咱们一起去河边。要是抓到鱼,我煮给你吃,开心吧!”

    王豆香点点头,很满意。

    等到傍晚,王桃花和王豆香就拿蔑笼来到河边。

    现在正值隆冬,河岸也堆满了雪,河中除了河心结了一层冰。

    “桃花这扁担河的鱼可精明了,去年我哥摸了一个夏天也没摸到几尾鱼。这笼子真行吗!?”

    “你就放一千个心吧,只要这扁担河有鱼,我就保证能让你吃到鱼。”

    河心的水流淌速度快,鱼儿停留时间短,不好抓鱼。于是王桃花直接去了个水泡,其实就是河边那些水潭子,多在河道的拐弯处。

    这里水流迟缓,水草又多,最适合鱼儿栖息了。

    王桃花用石头砸碎冰面,捡了几个石头塞进鱼篓子里,然后把半个灰面馍馍撕碎放进篓子里,又在篓子口系了根绳子,就把它沉入水泡子里面。

    王桃花再把那绳子绑在了旁边的一棵树上。

    “走,豆香,去下一个水泡子。!

    “这就好了?”

    “不然咱们还搬个小札子在这等鱼儿上钩呀!”

    “可是……”

    “别可是了,天快黑了,咱们还要放好几个呢。”说着把王豆香拖走了。

    等放完四个篓子,天就黑了,那冷风一个劲地往衣服里钻,冻得两人浑身哆嗦。

    两人赶紧跑回了家,约定明天早上去取蔑笼子。

    再说黄元休带着三十万石粮食南下九江。

    刚过镜州,发现十室九空,可见逃亡之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多很多。

    “这里到九江最快还要多久?”

    “大人,现在是冬日,路上冰雪极深,咱们运粮的马车速度慢了许多,最快……最快还需二个月。”

    “不行,二个月,这人等不住啊,吩咐下去,从今日起亥时休息,卯时出发。”

    “大人,这……这大家身体也吃不住啊!”

    黄元休抬手。

    “勿要多言。本官出此下策,也是无奈之举。现在河道冰封,两江的粮运不进来,那几县又都是下县,必定粮食不足。咱们早到一日,那流民就能多活无数。反之流民闹城,不堪设想啊!”

    手下只得听令,赶紧去催促运粮队伍加快速度。

    “哎,也不知道这九江三县能不能扛的住呀!”

    平川县。

    城门紧闭,士兵,衙役,连各富户家的护院全上了城墙守城。

    现如今城外已经积聚了三万余众的流民,依着城墙一带搭建了许多的棚屋以躲避风雪,即使这样每日也有数十人冻毙。

    丁汝章站在城头任由雪花扑来,他看着黑压压的人头,急得嘴里全是泡。

    “大人,咱们粮仓里剩下的粮食不足二百石了,今日还要施粥吗?这城中百姓也有很多人家断炊了。”

    “施!不施,这大雪天,城外的百姓可就真熬不住了。一旦闹起来,咱们这城里拢共才一万多百姓,能守的住?要是流民进了城,那可是泼天的祸事呀!!”

    以史为鉴,但凡流民进城,结局有几个是好的!?

    “可大人咱们的粮食就算煮成薄粥,也支持不了三日了。”

    丁汝章眉头拱成了川:“走,去孙家,周家,黄家。”

    这三家都是县里大户,家里囤积的粮食颇多。特别是周家本就是做米粮生意,据说城门关闭之前,已经存了上万石粮食,要是全拿出来熬成粥,足够全城百姓和外面的流民吃上一年了。

    (注:按唐制一石约莫一百零六斤,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约莫一斤粮,可此处是熬粥,一斤粮约莫五斤粥。)

    孙家在县里口碑一向不错,这次守城的护院也多半是孙府拨出的。于是除了留下几十石粮食供应府里用度外,把剩余的八百石粮食全部捐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