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丧尸反抗军 >第二十四章 东北典故
    “嗯,我可以肯定他说的是真的,地位越高的人,越是怕死,他第一句话就是让咱们优待俘虏,看样子是某个高官少爷,架着飞机出来过瘾的,之前都是一帆风顺,没想到这次咱们增援到了。”吕成和摸着下巴分析道。

    “极有可能!”沈君古也点头。

    “既然这样,那就简单了!乌恩其,这这小子交给你了,好吃好喝供着,等着他们前来找人,到时候宰他们一笔,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肉疼!”长生阴险地说着。

    乌恩其笑着拍了拍这个毛子的肩膀,说了几句。毛子极其配合地站起来,跟着乌恩其后面走了,看样子命是保住了。

    “咱们现在只能赌一赌了,君古,你说这老毛子什么时候会发起进攻?”

    沈君古摸着下巴,沉吟半晌。

    “暂时咱们不考虑武器装备问题,这些攻击机携带弹药非常少,我们考虑的是怎么面对敌人强大的军队,说实话咱们这点武器人手还不够对方塞牙缝的,如果硬要打一场伏击,那么这个地方显然不适合。”

    “再说咱们拥有击落四架攻击机的实力,对方也不是傻子,怀疑咱们拥有庞大的空军也说不定!”

    “我觉得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撤离,别提什么谈判了,那毛子杀了了事,带着也是累赘。”

    无论何时,沈君古都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思维。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个地方不适合打埋伏,敌人空中侦查之后肯定会来一波炮火打击,没有工事咱们肯定抵挡不住,是该要走了。”

    赵长生一拍大腿“迟则生变,必须当机立断,走!”

    “集合!”

    看着士兵们集结,赵长生对沈君古表现还是满意的。

    自己本来就不想打这场无谓的战争,和沈君古说这些,仅仅是听听他的意见,这小子是和自己想到一块去了,英雄所见略同就是这么来的。

    这批兵自打跟着长生起,就没在一个地方驻扎超过十天,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舟车劳顿的生活,拿下来的东西再放回车里就好,各队士兵有条不紊的登上卡车,安静坐好。

    连讲话时间都来不及,基地车大手一挥,卡车,武装直升机纷纷启程,赶往黑河。

    “吕成和,你和万伟毅那小子联系过没有?”

    基地车里,几人围着沙盘,长生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

    “没有,高速我们一直没敢走,黑河和抚远虽然支线距离不过六百公里,但是那是穿越远东境内的情况下,我们现在没办法直接从远东穿梭,只能从边境绕行,一路上弯弯绕绕少说要一千五百公里吧!”

    吕成和坐在沙盘前,抽着烟。

    “没想到东北居然那么大,我记得咱们从苏北过来恐怕也不到一千五百公里吧,这么长时间,万伟毅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长生盯着沙盘上的远东边境。

    “怎么样?能有我惨?天天被飞机炸的抬不起头来。队长你那高射机枪早没弄来,早弄来的话,我也不用受这个罪了。”

    “对了,沈副队长,你只是渊博,能不能和我说说大清朝是怎

    么从东北发迹的?我一直很好奇。”

    吕成和一边剥着花生,一边问道。

    路途无聊,沈君古深思了会,便笑着向众人说起满清典故。

    1616年建州女真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大汗,重建大金国,史称“后金”。并先后用“杀穷令”“杀富令”大肆杀戮辽东土著,致使生活在东北千年之久的汉人灭绝。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号为“满洲”。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军大举入关,统一全国。

    “白山黑水”是满族发祥地。满族取得政权以后,以满洲族名为“龙兴之地”,定盛京为“陪都”,对满洲实行“特别之制”的治理办法。

    清朝极盛时期,号称“大清帝国”“天朝上国”,疆域之盛,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清朝在东北地区疆域西括内外蒙古,尽有中、东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千岛群岛,北滨北冰洋,东北方向直到堪察加半岛和白令海峡。

    此时关东号称满洲本部,清初是东北历史上疆域最大时期。

    1689年《尼布楚条约》后东北地区疆域逐渐退至外兴安岭、乌第河、贝加尔湖南岸一线以南地域。

    清末民初衰弱,库页岛、千岛群岛丧失,外蒙古独立,东北版图最后缩至今日模样。

    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开垦,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东北农业生产的基本轮廓大致形成。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商业、手工业随之兴起,出现了沈阳、辽阳、锦州、长春、吉林、宁安、辽源、哈尔滨等经济中心。

    清军入关后,于清朝初年,在东北设置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三将军的辖区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别于中原地区。

    多尔衮就在1644年下令严令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这就是“禁关令”。虽然清朝于1692年开始向关东地区派遣八旗及汉军移民,但清初满洲人倾族入关后关东人口更加稀少,清朝统治者视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借口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关东实行封禁政策。

    与“禁关令”相关的词汇除了“禁关令”外,还有两个:“柳条边”和“闯关东”。为了严格执行“禁关令”,从顺治年间开始,清朝政府不惜代价于东北境内分段修筑了一千多公里名为“柳条边”的篱笆墙,也称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至康熙中期完成。

    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的为“新边”。边墙以东的满东北严禁越界垦殖,边墙以西则作为清朝的同盟者蒙古贵族的驻牧地。

    清朝对东北的封禁造成了东北人口稀薄,最终为远东国对东北的蚕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晚清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

    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并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