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七十年代那场战争 >第1082章 决战同古(二)
    森林大火终于点燃,熊熊火光将夜空照如白昼,一条条火龙从边缘处向森林内席卷,眼看着火龙吞食掉林木后,森林变成火海。

    日军分成两股,靠近森林边缘的日军向空地上奔跑,在城边有西当河,只要过河,森林大火也奈何不得。

    另一股隐藏在森林内的日军立即后撤,撤到了大火烧不到的地方。

    即使日军反应很快,仍然有大批物资滞留在森林内,被火海吞食。但人员伤亡不多,战斗力没有受到太大损失。火炮在进克、装甲车的拖曳下,很快逃出危险地区。

    没多久,靠近城边的大火渐渐远去,朝着森林更深处漫延。

    日军也不去管他,反正烧的不是自家财物,以一种“谁心疼谁是孙子的心态”任由大火过山而去。

    这种形势,完全出乎戴安澜意料之外,大火并未能给日军造成太大损失,相反,替他们造成了便利。

    只见森林过火处,一片片灰烬之中,日军重新集结。

    没有了森林遮挡后,视线更为开阔,炮击更为灵便,步兵冲锋也少去了树木的遮挡。唯一的缺点,日军没有了森林遮避后,少了突然性,他能一目了然地望向同古城,同古城的守军同样能看到日军,于是,双方便在眼睁睁地对峙中,让战场再次争狞起来。

    凌晨一过,20多架日军轰炸机轮番对同古城进行轰炸。

    炮兵,舰炮也没闲着,赶紧加进了凑热闹。

    一番狂轻烂炸之后同古城转眼间变成废墟。

    炮火从城外阵地,开始向城内延伸,掠过之处,与大火烧过相仿,房屋倒塌,可燃物被点燃,处处是熊熊火光,来不及扑救,也不敢去救

    一队队日军,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开始向中国远征军阵地发起攻势,城外阵地渐渐失守。

    远征军放弃鄂克春阵地后,集中兵力守卫同古城。但在日军强大火炮和飞机的重压下,再多的肉体也经不起钢铁的辗压,很快,人员大量伤亡,阵地失守。

    在25日一整天的反复争夺后,免强存留下几个据点。

    戴安澜意识到,仅凭这几个据点无法抵挡住日军进城,还有被日军炮火毁灭的可能。于是,在夜幕降临后,悄悄地将这几个据点守军全部撤回,加强城内防守。

    26日一早,日军再次加强火力,以主力猛攻同古城西北角。

    重炮集中于点,全力猛轰,很快,西北城墙彻底炸平,工事不复存在,远征军只能躲闪在碎砖烂石间抵抗。

    没了障碍物后,日军坦克横冲直撞,本来就缺少反坦克武器的远征军已然无可奈何,只能用肉体去相拼,其结果自然是碎身碎骨。

    有坦克协助阻挡远征军射过来的子弹,日军主力隐藏在其后,很快随着坦克越过城坦进入城内。

    如此一来,日军终于突破了同古城的西北角。

    只要日军占领这一地区,便可以占领西当桥,占领西当桥后,便能将远征军分割包围在西当河的南北两岸。

    西当河大桥,是远征军的唯一退路,如果断了,他们便不能回到东岸。

    目前,日军占距着北西南三个方向,唯有东面是远征军主力所在。只要把这条路封死,第200师就会与第5军失去联系,没有了主力支援,没有了弹药物资补给,第200师就是铁人,也得累趴下。所以,日军抱着这个幻想,无论如何也要拿下西当桥。

    东北角一失,戴安澜马上意失到了这一点。

    随后,迅速调派一个营阻挡日军,哪怕全部打光,也不能让日军占领西当桥。紧接着,下令西岸远征军撤回东岸。

    战略意图十分明显,瞬间,中日两支部队从夺城,开始演变为夺桥。

    日军不顾一切地增兵,对守桥的中国远征军发起攻击。

    而中国远征军又不惜生命地死守,为撤退部队争取时间。

    这所大桥是东岸通往西岸的唯一通路,正是因为他的唯一性,日军没舍得炸桥,他们也意识到,如果没了桥,西岸的日军也无法到达东岸,在接下来的围攻远征军时,也是一个障碍。所以,双方的目标一致,虽然在争桥,但都没有破坏之心。

    此时是这样,如果远征军第200师都撤退到东岸,炸不炸桥,那就不是日军说了算,意愿在戴安澜手里。

    那还用说,炸桥,又是阻断日军快速东进的一种手断,戴安澜自然不会放过。

    自从日军突破西北角后,第200师的守势应该说已经没了,唯一的天然屏障被日军夺走一部分,日军便利用这一点迅速增兵,以绝对的优势继续向第200师辗压。

    战斗以经进行了十几天,200师的人员快打光了,可增援部队遥遥无期,说好了的,要集中远征军所有主力,在同古与日军会战。如果按着这个设想,加起来也有十万人数。

    可目前为止,第200师苦战这么多天,一个援兵都看不到,想要增加点物资都难。

    眼见得日军占领了大半个同古城,第200师剩下的这点兵力不得不退到了同古铁路以东,幻想着,保住这条铁路,兴许还能存留些希望。

    日军人数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性格更加强横,跟本不给远征军士兵一点空间。

    随后,两军展开了短兵相接,逐屋争夺。

    这是我们在电影中见过的战斗画面。

    戴安澜开始意识到了这是最后时刻,只要上级没有下达后撤命令,他必须带领200师死守同古,哪怕战至一人,一枪一弹,也要顽强坚持到底。

    没有了物质,那就靠精神激厉法。

    戴安澜带头立下遗嘱:

    “如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

    他在给妻子的遗嘱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战,决心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领导决心如此,士兵们有什么可说的。

    戴安澜所立遗嘱一宣传,全师上下感同心受,人人效仿,群情激奋,战心十足,誓与同古共存亡。最为妥当的一个说法,便是人人视死如归。

    人不畏死,天又奈我何。

    一旦到了这个程度,每个人身体里的潜在能力会成倍地突发,预想不到情景也会超自然地闪现出,往往会创造出意外奇迹。

    果不其然,从这一时起,日军无论发动多么强大的攻势,都只能在铁路以西停步,向前多迈一步都难。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