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盛京 >115.女大不中留
    好看的言情

    便是死, 也是我先死。

    “因爲這一句話, 我便知這樣的孩子, 他往後必定會活得極清醒。”

    王氏聲音徐徐而和緩,夾雜着諸多憐惜、痛心以及世事無常的無奈, “這孩子不像季氏子, 皇家的子弟, 能有這麼一份清醒豁達,太難得了。”

    這一點, 楊緒塵與母親看法相同。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中肯道,“季景西的確是這樣的人。”

    “你別看那孩子如今這樣, 在當年,他父親是連你外祖父都讚不絕口的常勝名將, 母親則是盛名在外的美人才女, 身後還有太后娘娘當權的越氏撐腰。那時蘇家也正如日中天, 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皇子都比不得他。”

    王氏停頓了一下,“就是, 可惜了。”

    楊緒塵擡起眼,“可惜什麼”

    王氏搖頭, “可惜燕王爺卸甲太早, 可惜他長在皇家, 可惜他成了個混世魔王。”

    “兒子不懂。”楊緒塵不動聲色, “您希望他接掌兵權”

    王氏挑眉, “別套你母親的話,你知我何意。”

    後者眨眨眼,不再開口。

    說實話,楊緒塵並不明白母親的話中之意,認真想了想後,才微微露出異色。

    王氏說的,怕不是虎符,也不是兵權。

    燕親王能教給季景西最大的財富,大抵是來自於那份屬於皇家子的、理應恰到好處保有的危機感。而這份危機感,季景西其實早就懂,卻因爲燕親王過早的放權,因他成長環境的影響和身邊人對他過度的保護,而漸漸過猶不及,反而加深了誤解。

    換句話說,季珩這個人,清醒過頭了。

    一個清醒的人,要麼活得很輕鬆,要麼會選一條更爲艱難的路。顯然,在季景西還沒來得及選擇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時,燕王爺已經先一步做主爲他選了前者。而他也正是因爲那份清醒,過度理解其父的苦心,理解那份可笑的危機感,纔有後來這些年的放浪形骸、紈絝惡劣。

    可惜王氏不知的是,當年那個會說我先死的孩子,四年前從十八里坡回來後,就悄然變了。

    楊緒塵的心情很複雜。

    他不得不承認他是欣賞季景西的,欣賞之餘,也懂得那份被他服帖收好的清醒。這種源自於看淡生死、踽踽獨行的清醒,他自己同樣也有。而正因爲他懂,所以才由衷地不希望楊繾捲入其中。

    不是怕楊繾應付不來,也不是怕她承受不起,信國公府的女兒,天生就比旁人有着更多的責任和擔當。以楊家四小姐的能力與胸襟,便是去做一個頂級世族的宗婦也綽綽有餘,可家人的立場終究與旁人不同。楊緒塵寧願他的妹妹嫁一個普通的富貴人家,一輩子不用觸碰那些動輒影響全族、左右生死的麻煩事。他希望楊繾富足、愉悅、輕鬆、萬事不愁地過完這一生,有他在,有信國公府和弘農楊氏在,她至少可以無憂無慮直至百年。

    所以哪怕他明知季景西對他妹妹有所企圖,楊繾自己也心有所屬,楊緒塵仍然沒辦法做到主動撮合兩人,否則聽到這裏,他勢必會在母親面前爲季景西美言。

    他的底線,是不插手,不反對。除非有朝一日楊繾親自求到他面前,否則信國公府的塵世子絕不會主動爲他們掃平任何障礙。

    這是一個兄長最後的堅持。

    “母親還是更看好國師。”王氏無不惋惜地搖頭,“溫家的少主,是個不錯的人,若是能同繾兒成事就好了。”

    “您還是再看看。”楊緒塵只能言盡於此,“繾兒的婚事不着急,父親的意思,是想多留她兩年。若對方有心,也不在乎多等。”

    王氏只好微微頷首,“也要勞你多留心了。我雖這般想,但也拿不準。這做母親的,總是不放心,生怕不小心點錯了鴛鴦譜。終歸是一輩子的事,還是慎重些好。”

    傍晚,楊霖回到家中,先去探望了一番女兒的傷勢,爲了省了她來回走動,將家庭議事放在了錦墨閣。當楊緒塵和楊緒冉先後抵達時,父女倆正窩在暖閣裏,由楊霖讀書給楊繾聽。

    小姑娘遵照着醫囑,儘量不使喚手臂,晚膳都是由玲瓏和白露喂到嘴邊的。如今兩個兄長來了,伺候人的事就落在了這兩人身上。楊繾一邊喫着自家三哥遞來的櫻桃,一邊喝着大哥親自喂的水,還有父親讀書給她聽,簡直幸福得不行,小臉上掛着笑,眼睛都彎成了一泓彎月。

    原本以爲楊霖是要來同他們說說篩考之事,畢竟白日裏的不尋常是誰都看在眼裏的,結果國公爺從頭至尾對於此事只了了說了幾句,既不提篩考貓膩,也不說勤政殿上的那一番爭吵,更多的,是提點他們接下來的文試。

    “可有把握”他問三個子女,看的卻是楊緒冉。

    後者自知文試於他是弱項,謹慎道,“不敢說有把握,但會全力以赴。”

    楊霖頷首,“你大哥和阿離,爲父不操心,但是你,爲父該說還是要說。你自小武高於文,當初父親以爲你會從軍,但既然選擇進鴻臚寺,想必你對自己接下來要走的路有打算。文臣也有文臣之道,還望你心中明瞭。”

    楊緒冉慎重地點頭。

    當年他攜密旨出京,走遍北戎、西狄和南疆,回來之後便對自己的人生路有了清晰的認識。在他看來,想要震懾四圍,武力必不可少,但理應還有其他方式來加以輔佐,例如邦交。這件事總要有人去做,他楊緒冉願意姑且嘗試。

    如果可以,他希望自己今後能成爲邊疆的一方大吏,爲大魏朝守好國門,想讓當年妹妹被劫走之事再無可能發生。他胸有藍圖,滿懷壯志,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爲國效力、爲家族添榮,爲此,哪怕遠離家人、喫苦受累也在所不辭。

    “父親,”楊緒冉謹慎地開口,“明年四方朝見後,我想謀外放。”

    楊霖捋着鬍鬚,“爲父猜你也是這個打算。想好去哪了”

    “北邊吧。”青年道,“北境府太守年事已高,近年來行事越發保守,怕是已經不能同袁大將軍好好配合。去年袁家軍大勝,至少兩年內北戎不會進犯,但也保不齊他們會因爲北境府的連續退讓和蟄伏而選擇迂迴行事,或打幾場遊擊。兒子覺得,趁着戰事暫息,或可一展拳腳。”

    楊霖看向楊緒塵,後者想了想,開口,“皇上想分化漠北軍,靖陽回軍營後,怕也不能在漠北常駐,必然會割出一部分讓她帶走,這對袁家軍來說不是好事。袁家軍調整,需要後方極大的配合,緒冉在,袁錚的壓力會小一些。不過以三弟的資歷,太守不可能,長史、錄事參軍倒可一爭,具體還要看新一任的北境府太守是誰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