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戰國大司馬 >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
    ps:求月票~求訂閱~

    以下正文

    僅一刻時之後,惠盎便帶着蒙仲急匆匆地來到了王宮,再次請見宋王偃。

    當時宋王偃剛剛從正殿來到宮內的校場,準備傳喚幾名蓄養幾名劍士,欣賞一下劍士們的劍技,忽聽聞惠盎前來求見,心中亦不覺有些奇怪,畢竟當日整個下午惠盎都在纏着他,與他商議國內的政務,宋王偃好不容易纔將這位忠誠但做事過於嚴謹的愛臣打發走。

    不得不說在許多臣民眼中,宋王偃性格暴躁,因此被不少臣民所敬畏,但朝中亦有不懼他的臣子,比如惠盎,再比如教授太子戴武學業的老師薛居州。

    對於這些位犯起拗勁來連死不毫不畏懼的臣子,某種程度上宋王偃還是感覺挺頭疼的。

    尤其是惠盎,別看這位平日裏溫文爾雅,可一旦犯起拗勁來,縱使宋王偃提着劍架在其脖子上亦毫不退讓,好幾次弄得宋王偃險些下不了臺畢竟他只是想讓惠盎屈服,又不是真的要殺了這位忠誠而兢兢業業的臣子,殺了惠盎,誰替他處理國內繁重的政務呢

    正因爲這個道理,偶爾有時候縱使宋王偃被惠盎弄地心中暗恨,甚至於恨地牙癢癢,卻也不捨得殺掉這樣一位優秀的臣子,從而導致宋王偃這般的“暴君”,有時在惠盎面前也得稍微小心一點,免得這位臣子又用什麼大道理來勸諫他,說得他心煩。

    因此,當隨後看到惠盎大步朝着自己走來時,宋王偃亦忍不住率先解釋道:“惠盎,寡人處理了一日政務,此時到校場觀看劍士比試武藝,聊以解悶,這總不算什麼吧”

    “唔”

    此時剛走到宋王偃身邊的惠盎愣了一下,轉頭看了一眼不遠處正站着的那些劍士們。

    若換做在平日,他肯定會勸說宋王偃,比如說叫劍士相互比試不但浪費人才還浪費國力,與其讓這些擁有精湛劍術的劍士在無聊的比鬥中負傷甚至死亡,還不如讓他們到軍中發揮力量,但此時此刻,惠盎卻沒有心情規勸宋王偃,只見他走上前幾步,壓低聲音說道:“大王,我弟蒙仲從趙國逃回,言趙國發生鉅變,趙公子趙章與田不禋起兵奪權失敗,連累趙王雍亦死於逃亡途中”

    “什麼”

    宋王偃聞言面色鉅變,他此時才注意到,闊別一年多的蒙仲,此刻正跟在惠盎身後。

    “去大殿”

    乍然得悉這樣的噩耗,宋王偃亦無心欣賞劍士們的劍術,當即帶着惠盎與蒙仲來到宮內的正殿,並吩咐殿外衛士暫時不許任何人進入。

    旋即,宋王偃便轉頭詢問蒙仲道:“蒙仲,究竟怎麼回事據寡人所知,趙章與田不禋應該是佔據上風纔對,怎麼會事敗”

    聽他這口風就不難猜測,對於趙國國內發生的事,宋國也不是一無所知,相信宋國亦派了不少奸細混在趙國,關注着趙公子趙章與趙王何這對兄弟間的奪位之事。

    “起初公子章確實是佔據上風,甚至一度率軍攻到邯鄲,但因爲軍司馬牛翦的倒戈,致使趙章功虧一簣,於邯鄲一敗塗地。”

    說着,蒙仲便將整個沙丘宮變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宋王偃與惠盎,只聽得君臣二人頻頻皺眉。

    最終,當聽說趙主父死於靈丘時,宋王偃難掩心中的震撼,難以置信地問蒙仲道:“當真趙雍當真死了”

    蒙仲點點頭說道:“千真萬確,趙主父過世之時,在下正在其身旁”

    宋王偃聞言張了張嘴,旋即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而在旁,惠盎亦不知該說什麼。

    要知道,趙主父與公子章,乃是趙國國內對於「趙宋之盟」的兩大支持者,其中,趙主父與宋王偃相識三十年,彼此有着共同的利害;而公子章,則是因爲一直得到宋國在背後的支持,且成婚的女子亦是宋王偃的女兒,故而對宋國始終心存好感。

    可沒想到一場政變,趙主父與公子章竟雙雙身亡。

    “愚昧簡直愚昧”

    足足過了半響,宋王偃忽而怒罵出聲:“竟躲在幕後,叫兒子出面起兵奪權,這還是寡人當年認得的那個趙雍麼”

    說罷,宋王偃猛然轉身,語氣嚴厲地質問蒙仲道:“你當時爲何不曾勸說趙雍親自出面若事發時,趙雍親自出面,想來早就拿下邯鄲了”

    蒙仲並不反感宋王偃此時的憤怒,但也並不畏懼,聞言神色寂寞的說道:“在下勸說過,奈何趙主父愛惜名聲,不願落下「奪子之位」的惡名,不肯聽從在下的勸說”

    聽聞此言,宋王偃面色陰晴不定地盯着蒙仲,見蒙仲神色坦然並無絲毫閃躲,便已知蒙仲所言非虛,旋即忍不住長長嘆一口氣,搖着頭喃喃連說“愚昧”、“愚昧”。

    輕輕拍了拍蒙仲的肩膀,彷彿是在表達對剛纔嚴厲質問蒙仲一事的歉意,旋即宋王偃長嘆說道:“這可真是萬萬沒想到,當初寡人初見趙雍時,趙雍年紀尚不及弱冠,但卻有着一顆雄主之心,縱使面對秦、魏、燕、楚、齊五國的威脅,亦毫不畏懼,親自赴我宋國約見寡人,言及聯合宋韓抗拒諸國之策,言辭濤濤,豪氣萬丈呵,不曾想僅過三十年,當年的雄主,卻成了一個貪圖虛名之輩。”

    在說這番話時,宋王偃的臉上流露出濃濃的痛心與惋惜之色。

    可能蒙仲並不清楚,但宋王偃與趙王雍,兩者卻真是有着三十年交情的知己,畢竟在中原各國的君主當中,唯宋王偃與趙王雍的性格最爲相似,二者皆崇尚武力,且擁有着使國家變得更加強盛的野心。

    更重要的是,因爲國力的限制,使得宋王偃清楚認識到他宋國短時間內至少在百年內沒有與秦、齊兩國爭霸中原的能力,因此他決定效仿曾經的「晉宋之盟」,助趙國稱霸中原。

    待等趙國稱霸中原之後,趙國亦會反饋宋國哪怕日後的趙王其實並不情願,但在秦、齊兩國的威脅下,趙國也只能扶持壯大他們的盟國宋國,與秦、齊兩國抗衡。

    不錯,在宋王偃與趙王雍的構想中,趙宋之盟本該是長達百年的盟約,就像當年的晉宋之盟那樣,從晉國稱霸初期到晉國逐漸衰弱的末期,在長達百餘年的時間內,宋國始終是晉國堅定不移的盟國。

    在那期間,宋國一次次幫助晉國對抗楚國,而晉國,亦陸陸續續給予宋國回饋,比如說宋國吞併曹國那件事,沒有晉國的默許與暗中支持,其餘中原各國如何會坐視宋國吞併曹國,佔據像陶邑那種縱使在今日仍然是世上最繁華城市之一的城池

    所以說,效仿晉宋之盟而締結的趙宋之盟,這對趙國與宋國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穩固盟約,稱得上是當今世上最牢固、最可靠的盟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