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戰國大司馬 >爲“殺神白起”單章解釋一波
    鑑於有些書友無法理解白起在上一章的“降智行爲”,我索性就發個單章解釋一下,畢竟是“戰神”嘛,不能讓他無緣無故地被誤解。

    鑑於有些書友指白起居然不曉得「哀兵必勝」說法,我先解釋一下。

    首先,「哀兵必勝」不是兵法,並且是被誇大的,它的原句是「哀者勝」,出自老子道德經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兩軍實力相當的時候,悲痛的一方可以獲得勝利勝算較大。

    並沒有說「必勝」,所以說「哀兵必勝」這個詞被誇大了。

    再解釋「哀兵」這個詞,何謂“哀兵”,老子的意思是指“悲痛的一方”。

    舉個例子,白起在長平之戰後,坑殺了趙國四十萬降卒,近乎殺了趙國一代人,導致趙國家家哭靈,然後在秦國攻打趙國邯鄲、即將覆亡趙國的時候,舉國趙人奮起反抗,擊敗了強大的秦軍,直接導致秦國一統六國的進程被延後,這些趙人,就可以理解爲“哀兵”,因爲他們都有相同的、對秦國的憎恨。

    其實說白了,哀兵的首要條件就是“衆志成城”、“同仇敵愾”、“萬衆一心”,也就是所謂的軍心。

    可話又說回來,如果一支軍隊真能做到“衆志成城”、“同仇敵愾”、“萬衆一心”,哀不哀其實也不要緊了。

    可以視爲,“哀”,即“體會共同的痛處”,這相當於促成“衆志成城”、“同仇敵愾”、“萬衆一心”的一個方式,跟“背水一戰”是相同的道理:所有人都不想死,想要活命,而想要活命就必須擊敗敵軍,那麼自然而然就團結起來了。

    光一個“哀”的情緒,其實是不頂用的你能“哀死”活生生的敵兵麼

    再來解釋上章的魏軍,魏軍算不算哀兵

    其實嚴格來說,魏軍談不上是哀兵,所謂的哀兵,是指軍中士卒都受到了相同的痛處、羞辱就好比魏軍堵着營門罵秦卒,其實秦軍纔是哀兵的一方。

    而公孫喜的死,是否會讓魏軍轉變爲“哀兵”呢

    其實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公孫喜做到像吳起那般,讓每一名士卒都甘願爲其而死。

    再說文中魏卒的反應,人的第一情緒是恐懼,當公孫喜被殺的時候,普通魏卒的第一反應是:犀武被殺了,我怎麼辦這場仗還怎麼打要麼我自己趕緊逃命。

    這纔是人的正常反應。

    而不是齊刷刷地考慮爲公孫喜報仇士卒的恐懼纔剛剛開始,根本來不及爲公孫喜的死而感到憤怒。

    只有那些公孫喜的心腹死忠纔會想着爲其報仇,而一般的魏卒,當意識到秦軍即將展開全面進攻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是“犀武死了,這場仗贏不了了”、“咱們趕緊各自逃命。”

    聯合起來爲主帥報仇不存在的,借用書評一位書友的比喻,這打仗與下象棋有異曲同工之處:你的將帥被人將死了,車馬炮俱在也不頂一點用,照樣還是兵敗如山倒的局面主要是因爲軍隊制度的不完善,還沒有「團長死了營長頂替」這種形式,主將、尤其是像公孫喜這種名將,他一死,在當時基本上就是樹倒猢猻散的局面像文中所描寫的,魏卒居然還不逃,這基本上就只有在小說裏纔會出現,屬於奇蹟了。

    所以說,如果列位書友日後有幸穿越到古代,遇到像白起所面臨的這種情況,不要懷疑,就像白起所做的那樣,當着敵軍的面殺掉對方的主帥,然後全軍出擊,99肯定是大獲全勝的。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被對方反將一軍,打個五五開,甚至是被反過來壓制,那你就肯定是遇到了接近光武帝劉秀那種級別的位面之子,打不過的,趕緊投降,抱住對方大腿,說不定日後還能混個開國功臣。

    換而言之,上一章不是白起降智,而是作者給主角開了個掛,若換做在現實而非小說中,魏軍99的機率是肯定當場崩潰,然後被秦軍殺地片甲不留。

    然而在小說嘛,縱使是隻有1機率、甚至是0.1機率的奇蹟,也未必是不會出現的。

    作者:抱歉了,武安侯,本來這場你99能贏的,但劇情需要,你懂的。

    白起:p。


章節報錯(免登陸)